凡事都有第一次,再难也要试一试
——记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沃马—大隆超高压设备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陈联

2021-04-19 02:37李嘉宝
上海工运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压泵上海设备

李嘉宝

1986 年,从上海大隆机器厂技校毕业后,陈联进入了百年老厂上海大隆机器厂;1996 年,因工作上的需要,他调入了中德合资的上海沃马—大隆超高压设备有限公司工作,开始了和公司所有早期员工一起艰苦创业的过程。“我所在的沃马—大隆公司创建至今有25 年了,我也在沃马—大隆整整工作了25 年。这些年,我亲历了公司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经济实力由弱到强,用自己的双手和公司一起打拼成长。”20 多年来,陈联先后被评为上海电气“李斌式”职工与“李斌式”职工标兵;由他领衔、担任骨干的生产班组也并评为“上海市工人先锋号”。2020 年,陈联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25年和公司一起打拼成长

百年老厂上海大隆机器厂是陈联职业生涯的起点,1986 年从技校毕业,他进入大隆厂的超高压分厂工作,主要从事车间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这个岗位主要就是修理机床,当时厂里的机床设备很多,包括大型的龙门刨床、卧式镗床等等,林林总总、大大小小,有数百台不同类型的设备。”对于刚毕业入行的陈联来说,要短时间把这么多设备的结构熟悉起来,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任务”。师傅鼓励陈联的话也很实在:“要学走,先学爬”。“抱着凡事都有第一次的心,我开始跟着师傅学技术,先是试着操作,再到拆装各种机床。回想起来,我特别感激师傅的严厉,我对机械的了解在那段时间飞速进步,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1996 年,因工作需要,陈联调入了中德合资的上海沃马—大隆超高压设备有限公司工作,开始了和公司所有早期员工一起艰苦创业的过程。那时公司刚刚成立,面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产品没有市场。“没有市场我们就利用各种办法创造市场,当时,我们公司成立了一支清洗队伍,每天带着自己的设备到上海周边的化工厂、药厂、焦化厂清洗换热器管道、反应釜。”

清洗工作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又脏又累,经常要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每次清洗结束,整个人都浑身湿透、沾满污垢。看到陈联和同事这样上门服务,那些厂里的工人都很震惊。“但我们大家都没有叫苦叫累,也不觉得不好意思,看到厂家对我们的工作露出赞许的目光,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也正是通过做这些清洗工作,许多厂家很快都订购了我们的产品。”

“当前这个时代,对创新的需求和要求都远远超过二三十年前。作为一名一线技术工人,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我们时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论碰到什么困难、什么难题,凡事都要动手试一试,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近2000 台系统设备的背后

沃马—大隆是一家小型企业,规模虽小但人员却很精干。粗粗计算,这25 年,陈联组装了近2000 台不同类型的国产配套高压水射流系统,参与了许多重大服务项目和千余次售后服务。在为用户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他力所能及把自己掌握的技能知识传授给用户,助力公司打响品牌。

2014 年春,公司承接了为上海宝钢提供多套不同规格高压水除磷系统的研制、装配、试车以及现场服务项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系统终于研制、组装出来了。但没想到的是,系统刚开始运行时就出现了剧烈振动。陈联连忙带着几个同事赶往现场。经反复排查,大家发现高压泵没问题,原来是现场管路的布置存在缺陷。问题变得有些棘手,企业的管道已经很难改变。经过多次思考、反复试验,陈联提出了加装“补水阀”的建议。通过改进,宝钢的管路振动小、运转平稳,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作业率,也达到了稳定高效除磷的目的。

2015 年春,德国沃马向山东日照钢厂的3 条ESP 生产线提供了40 台550ARP 大流量高压泵,主要用于生产线除磷。这也是陈联经历过条件最为艰苦的“硬仗”之一。首先,钢厂的环境十分炎热,平时就有四五十摄氏度,烤得人热汗横流。另外,现场是一个狭小的地下室,十几平方大小。为了把数吨重的设备卸下来,只能用最简陋的“手葫芦”一寸一寸地挪。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我和几个同事不得不经常加班到深夜。多少次,大家走出地下室时,外面已是漫天星斗了。”就这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陈联曾二十多次奔赴日照钢厂。工作任务终于完成了,但他却并不完全满意。通过大量总结和思考,陈联撰写了近万字的《山东日照钢厂德国沃马有限公司550ARP 高压泵故障的分析报告》,并提出了自己的改造设想。这份报告得到了技术专家的认可,改造后的高压泵不仅可以24 小时连轴转,设备故障率也大为降低。

严谨的德国人也竖起了大拇指

在25 年的工作生涯里,陈联从一个普通的3 级钳工,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公司曾先后4次派他去德国沃马公司进行技术培训。不过,这条出国培训的路,一开始却并不好走。德国的技术人员以严谨著称,甚至于有些傲慢,起初对陈联的到来是不太重视的。

“在德国公司的总装车间,我常常被晾在一边,被要求打打下手。我心中憋着一口气,想着一定要让他们刮目相看。”陈联说,自己干活有个特点,手脚比较快、注重效率。也正是这一点,即使被安排一些最基础的工作,在相处中,德方技术人员还是渐渐开始对陈联有了认可。一来二去,第二次到德国,对方已经对陈联很热情,一些技术上的窍门、设备组装上的关键问题,都肯毫无保留地传授。

这四次交流培训,时间跨度上有20 多年。每次学习回来,除了对学到的技术消化、运用,陈联还不间断地在自学英语,为进一步的学习交流打基础。“人到中年开始学英语谈何容易,但是公司派我去培训,我一定不能白白浪费了机会。”从一开始只会一点儿英语和打手势,到逐渐积累了更多专业词汇。四次技术培训,陈联的收获越来越多,也更能展示自己的技术特长,德方技术人员对他竖起大拇指。

“回国后,我吸取德国沃马产品先进的控制方法和装配技术,把这些技术都运用到我们自己组装的产品上,使得我们自己组装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接近和达到德国沃马原装产品的技术要求。”

对于机械行业来说,技术上的学习交流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陈联说:“上海电气的著名劳模李斌在多种场合分享过关于技术交流的故事,他曾说,中国工人的形象已经不再是那种五大三粗的体力劳动者了,而是有知识、有技能、有智慧的产业工人。通过知识、技能和智慧,产业工人能够实现中国制造技术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的梦想。我们当代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高压泵上海设备
上海电力大学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LNG接收站高压泵并联运行操作点研究
调试新设备
多台LNG高压泵联动运行的优化与改进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高压泵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