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唑虫酰胺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防效评价

2021-04-19 07:01池艳艳林少源陈炳旭全林发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2期
关键词:潜叶蛾四唑酰胺

池艳艳,林少源,陈炳旭,全林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州,510640)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citrellaStainton)别称“鬼画符”,属鳞翅目潜叶蛾科,是为害柑桔的世界性主要害虫,在世界各大洲和我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分布。幼虫主要为害柑桔新梢嫩叶,潜入叶表皮下取食叶肉,形成银白色弯曲的虫道,使叶片卷曲、硬化、脱落,果实易腐烂,直接影响柑桔的产量和品质[1-2]。柑桔潜叶蛾为害会使植株易染溃疡病,此外其为害的叶片会为螨类等害虫提供越冬和聚居场所[3-6]。四唑虫酰胺是拜耳股份公司开发的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在低剂量下对鳞翅目、鞘翅目及双翅目昆虫有很好的防效[7]。为了明确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防效,2018—2019年开展了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拜耳股份公司)10 000、15 000、20 000倍液,25 g/L溴氰菊酯乳油(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2 000倍液。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2018年试验地点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试验基地,品种为沙糖桔,树龄4年,生长旺盛,长势良好,共施药2次,9月11日第一次施药,9月18日第二次施药。2019年试验地点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品种为正月红柑,树龄3年,生长旺盛,长势良好,共施药2次,10月31日第一次施药,11月7日第二次施药。两年试验时柑桔潜叶蛾均处于低龄幼虫期。

1.3 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8]进行试验设计。共设6个处理(含空白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计24个小区,每小区2株树。采用佛山市顺德区合利植保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3WBD-16B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全株均匀喷雾,用水量为1 200 L/hm2。施药前每株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标记3个有虫嫩梢,药前调查虫口基数,第一次药后3、7、10 d用手持放大镜检查活幼虫数,计算杀虫效果。第一次药后14 d每株随机调查15个新梢的全部叶片,记录叶片被害程度,计算被害指数和保梢效果。每次调查时观察药剂对柑桔树和试验区内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叶片受害分级方法:0级:叶片未受害;1级:有虫食隧道,但叶片未变形;3级:有虫食隧道,且叶片扭曲变形;5级:叶片半边卷曲;7级:叶片全卷,落叶。相关计算公式如下:虫口减退率(%)=(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虫口基数×100,杀虫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被害指数(%)=(∑被害级数代表值×该级被害叶数)÷(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0,保梢效果(%)=(空白对照区被害指数-药剂处理区被害指数)÷空白对照区被害指数×100。

1.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不同处理间杀虫效果和保梢效果差异的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虫效果试验结果看出,2018年药后3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试验药剂)20 000、15 000和10 000倍液对柑桔潜叶蛾幼虫的杀虫效果(防效)分别为77.22%、81.08%和85.77%,药后7 d防效有所上升,药后10 d防效达最高值,为84.85%~92.13%,同时,除药后7 d外,相同时期各浓度间的防效差异显著;25 g/L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药后3~10 d的防效和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药后3~7 d的防效,均显著低于同时期试验药剂各浓度处理的防效,仅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药后10 d防效(82.61%)与试验药剂20 00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差异。2019年药后3 d,试验药剂20 000、15 000和10 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68.11%、72.74%、79.53%,25 g/L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与试验药剂20 000倍液的防效相当,显著低于试验药剂15 000和10 000倍液的防效;药后7和10 d试验药剂的防效均相继有所升高,25 g/L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的防效显著低于试验药剂的防效,仅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药后10 d的防效(83.66%)与试验药剂20 000倍液的防效相当(见图1和图2)。

图1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柑桔潜叶蛾的杀虫效果(2018)

图2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柑桔潜叶蛾的杀虫效果(2019)

2.2 保梢效果试验结果看出,2018年和2019年试验药剂3个浓度对柑桔潜叶蛾的保梢效果在76.87%~89.26%之间,且保梢效果随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25 g/L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的两年保梢效果(55.53%、60.74%)均显著低于试验药剂各浓度的保梢效果;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的保梢效果(79.25%、73.64%)与试验药剂20 000倍液的保梢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试验药剂15 000和10 000倍液的保梢效果(见表1)。

表1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柑桔潜叶蛾的保梢效果

2.3 安全性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药剂20 000~10 000倍液对柑桔叶片及幼果无伤害,药后观察,无落叶、叶片反卷、叶枯、矮化、失绿、落果、畸形等药害症状产生,同时,对柑桔园其他非靶标生物无不良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柑桔潜叶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着使用浓度的升高而增加,20 000~10 000倍液药后3 d的杀虫效果为68.11%~85.77%,药后10 d的杀虫效果为82.81%~92.13%,药后14 d的保梢效果为76.87%~89.26%。从用药成本等因素考虑,柑桔潜叶蛾为害较轻时,推荐该药剂的田间使用浓度为15 000~20 000倍液;而在柑桔潜叶蛾为害严重时,推荐使用剂量为10 000~15 000倍液。四唑虫酰胺是一种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上市最早且研究最多的双酰胺类杀虫剂为氯虫苯甲酰胺,该药剂目前常用于防治水稻钻蛀性螟虫、稻纵卷叶螟、甘蔗蔗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等作物多种害虫[9]。目前有研究表明,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但尚未见对其他害虫的防治报道,因此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其他害虫的生物活性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潜叶蛾四唑酰胺
番茄潜叶蛾识别与综合防控技术
怀仁市植保站开展番茄潜叶蛾调查工作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柑橘潜叶蛾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方法
柚子潜叶蛾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四唑基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双[2-(5-硝基-2H-四唑基)-2,2-二硝乙基]硝胺的合成与量子化学计算
1,1′-二羟基-5,5′-联四唑-5-氨基四唑盐的合成及性能预估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