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年画的新未来

2021-04-20 04:50撰文李瑜
陕西画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凤翔木版印制

撰文/李瑜

以凤翔木版年画为元素设计制作意大利皮具品牌标志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代民间已有将神荼、郁垒(汉族民间传说善治恶鬼之神)像画于门上以求抵御凶邪的习俗,纸张出现后开始将神像绘于纸上张贴在门上。随着雕版技术的成熟,至宋代,木版年画出现,除门神画外风俗画、戏剧故事画等兴起,年画题材逐渐丰富。至清代,年画题材的多样性与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均达到鼎盛时期。

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一个流派,曾盛行于西北民间。凤翔木版年画起始年代较早,唐、宋时已有单色印画,至明代发展为套色印画,其“套银描金”工艺被誉为“金三裁”。

凤翔木版年画题材广泛,主要分为门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神码画五大类。凤翔一带是周秦的发祥地,因此凤翔木版年画深受仰韶彩陶装饰、先秦铜器纹样、秦汉砖石花纹的影响,自成一格。形成于明代中期的古法印制工艺也一直沿用至今:手工雕版,套版印制,局部手绘填染。常用颜色有红、黄、绿、紫等,造型粗犷、夸张,构图饱满,色彩大红大绿,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西部黄土风情和地域艺术特色。

▽骑马秦琼

▽骑马敬德

△非遗项目展演

1978年,南小里村成立了村办企业“中国陕西凤翔南小里工艺美术研究会”,开始复兴传统年画,至上世纪80年代初,南小里村生产年画的家庭作坊恢复到80多家。上世纪90年代,胶印年画兴起,传统年画因为不具备价格优势渐渐淡出消费市场。尽管如此,在老一辈手艺人的坚守下,凤翔木版年画的保护、挖掘、整理工作却从未中断。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凤翔木版年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非遗传承人的整理与恢复,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的保护与推广,凤翔木版年画从出省到出国,得到更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代表之一先后赴德国法兰克福、奥地利维也纳、美国纽约、土耳其安卡拉等地参加文化交流。被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及日本、法国、德国、美国的文化机构收藏。国外收藏家赞誉其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凤翔木版年画由此在国内外收藏界找到了新的生存与发展途径。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传承古法技艺的文化产品因其独特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得以重新回归文化消费市场。近年来,在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创新活力推动下,凤翔木版年画与现代元素碰撞,进入了年轻人的生活、消费视野:in民艺联合京东joy将凤翔木版年画融入H5,开启年轻语态与趣味传播的年画穿越之旅;与QQ华夏手游合作使木版年画成为手游内容,吸引用户在移动端制作年画,分享年画;用现代设计理念解构传统年画图像,推出雕版印制的年画日历,在年节礼品档投放小版幅的凤翔年画礼品套装,以手工制作的匠心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为西班牙皮具奢侈品牌Loewe打造定制款《辛丑春牛图》客户礼品,以传统春牛图案配以凤翔年画中寓意吉祥的寿桃、富贵花、元宝等演绎品牌经典标志;作为一个单元融入Loewe品牌故事《家•承》推广渠道,讲述手工艺的传承故事;与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日本三丽鸥公司达成合作……

解构、提取、融合、重组,在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大时代中,古老的凤翔木版年画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传统年画的保护、挖掘、整理、恢复仍在继续推进,年画展演进校园、线下互动体验活动持续开展,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推广有序进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传统年画及其衍生产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意愿加入年画创作的队伍中来,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本文图片由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凤翔木版年画第二十一代传承人王怡璇提供)

▽手工体验活动

△传统春牛图

▽雕版印制年画日历

猜你喜欢
凤翔木版印制
凤翔
内容丰富印制精美老挂历成为收藏界新宠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乡村主力“回流”——凤翔区农民“弃城返乡”现象观察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
救人一命(短篇)
平阳木版年画制作工艺考
十年之赌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木刻刀法与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