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合作下咸宁砖茶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2021-04-20 20:04赖建东定光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砖茶咸宁

赖建东 定光平

摘要 对咸宁砖茶产业发展优势和现状展开调研,分析了咸宁砖茶产业所存在的问题:龙头企业偏小、市场建设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生产技术陈旧、管理理念落后等。探讨了咸宁构建“政产学研”合作的科研攻关与推广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制度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咸宁砖茶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升档升级。

关键词 砖茶;“政产学研”;提档升级;咸宁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Xianning brick tea industry,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Xianning brick tea industry:small leading enterprises,inadequate market construction,lack of professionals,outdated production technology,and backward management concepts. Discuss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Xianning to build a “Politics,Industry,Education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research and promotion system,marketing system,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talent training system,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Xianning brick tea industry innovation,and deepening the “Politics,Industry,Education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promot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upgrading.

Key words Brick tea;“Politics,Industry,Education and Research”;File upgrade;Xianning

咸宁市砖茶长期作为边销茶供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唐宋蒸青团饼茶、明代炒青帽盒茶到清代渥堆压制青砖茶的千年传承与演变,是万里茶道上最大宗的茶叶品类[1]。19世纪90年代后,因受国际环境影响,羊楼洞茶业走向衰落,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得以重新发展,逐渐完成拣茶、切茶、筛分、扬灰、传输等复制工艺的机械化,实现了压砖生产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了以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砖茶企业集群,保障了北部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需要[2-3]。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咸宁市政府也出台了打造百亿茶产业的相关政策号召[3],把砖茶作为重要特色农产品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为咸宁砖茶重振历史辉煌提供了機遇。

咸宁砖茶承载历史辉煌和发展期待,但急需借鉴省外兄弟黑茶及其他品类茶叶行业发展经验,就目前行业存在的加工水平较低、市场建设不足、品牌影响力小、行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进行改进[4]。该研究对咸宁砖茶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并结合国内其他茶类行业发展经验进行分析,重点从“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砖茶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角度提出建议,以供借鉴。

1 咸宁砖茶产业发展优势和现状

1.1 发展优势

1.1.1 优越的地理环境。

咸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与湖南、江西接壤,乘高铁30 min可到武汉,约1 h可到长沙,区位适中,交通便捷,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5]。当地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比较温和,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577.4 mm,无霜期长,年平均约250 d,日照充足,年平均达1 754.5 h,适宜茶树的种植和生产[6]。而青(米)砖茶的原料主要产自幕阜山茶区,海拔较高,土壤肥沃偏酸性,是湖北优势茶区之一。

1.1.2 深厚的文化底蕴。

咸宁产茶历史悠久,是亚欧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是著名的茶叶之乡,更是中国青(米)砖茶之乡。鄂南茶事始于晋唐,初盛于宋,最著名的是边销茶,发源于宋朝,据《万全县志》记载,宋景德年间,官府就以两湖茶叶与边疆、蒙古进行交易,这是万里茶道的雏形;为方便保存和运输,明永乐年间,改用蒸汽加热后脚踩制成圆柱形的“帽盒茶”,形成了青砖茶的前身;清乾隆年间,茶饼改制为砖茶,晋商资本流入,开办一大批“川”字号茶庄,“川”字牌青砖茶成为中俄万里茶道上的主要贸易商品,青砖茶饮茶文化沿着万里茶道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枝散叶;同治、光绪年间,鄂南砖茶年销量超过1 500 万kg,镇上有俄商、晋商等开办茶庄近百家,同时带动汉口的发展,汉口成为中外著名的“东方茶港”,也是内陆最大的集散基地,当时还有以红茶为原料制作的米砖茶远销欧洲[1]。青砖茶作为边疆人民的必不可少的生活饮品,是华夏民族和边疆民族开展贸易往来、和平相处的见证者,也是咸宁最有特色的、至今仍“行走”在万里茶道的文化,既有实用性和文化性,又传承咸宁地区茶农几百年的智慧结晶和手工技艺,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文化性和稀缺性[7]。

1.2 发展现状

2013年,咸宁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百亿茶产业目标。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联动下,咸宁茶产业及砖茶产业发展迅猛。至今,咸宁成为湖北省五大茶叶优势产区之一,形成了赤壁(青(米)砖茶)、咸安(名优绿茶)、通城(出口精制茶)、崇阳(特种绿茶)和通山(高山红茶、乌龙茶)的“一县一特”布局[3]。截至2019年底,全市茶园面积328.8 hm2,年产量5.86 万t,综合产值82 亿元,赤壁市是咸宁砖茶主要产区,茶园面积71.37 hm2,年总产量4.18 万t,主要为砖茶。“赤壁青砖茶”被国际茶产业合作联盟授予“万里茶道第一砖茶”称号,入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并亮相外交部蓝色大厅向全球推介,“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赤壁市入选“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为砖茶产业提档升级,邀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进行“赤壁青砖茶”团体标准制定和优化。在深加工领域积极开拓:促进刘仲华院士团队与湖北思贝生物科技公司携手推进赤壁市青砖茶业精深加工孵化园建设;赤壁兆丰茶业有限公司茶叶也增加精深加工项目。在茶旅融合上初见成效,赤壁恒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神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峒乡茶谷”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卓尔·羊楼洞古镇等一一布局[8]。仅2019年,赤壁市新增茶产业项目就达8个,实际投资超5亿元,省级砖茶产业集群综合实力进一步夯实。

2 咸宁砖茶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砖茶产业发展瓶颈主要集中在龙头企业偏小、市场建设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生产技术陈旧、管理理念落后等方面。

砖茶企业生存困难,除传统老字号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真正盈利的屈指可数。长期依赖边销市场,导致内销市场耕耘不足,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远远落后同类型的安化黑茶,产能严重过剩。以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为例,2019年产销3 000 t,只占其产能的30%,其他厂家更加严重。因市场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效益差,导致人才引进政策缺乏吸引力、市场营销投入难以持续等连锁反应,急缺专业营销人才是多数企业面临的问题。

多数砖茶企业缺乏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体制,难以形成持续地创业机制和创新氛围,核心工作流程没有建立起来,运作效率低,工作没有前瞻规划性,没有体现出规模经济效应,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技术缺乏创新,市场秩序混乱,规模难以扩大,也无法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企业使命感较弱。

长期的边销茶计划经济和价格管控,保障了边疆少数民族生活必需,也阻碍了砖茶企业技术创新,加上过时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导致现有技术员工思想保守,新技术新理念很难开展尝试。当前砖茶生产技术核心问题是渥堆发酵工艺与设备的创新,生产车间以传统为主,布局不合理、设备陈旧、技术标准混乱等问题仍存在,在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上仍需加强。长期追求产量导致砖茶生产理念过时,无法适应当前消费者追求“少而精”的消费理念,应一方面标准化生产供给大众市场,另一方面恢复传统加工技艺生产精品,发展体验经济,提升产品整体形象。此外,砖茶生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重型加工机械和大量茶叶储藏转化,资本投入大,收益缺达不到预期,企业在茶园建设、毛茶生產管控、深加工产品开发和茶旅发展上就无力再投入,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砖茶产品品质难以提升,且销售困难。

3 咸宁砖茶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咸宁砖茶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准确定位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引导地位,创造更加轻松的科技创新环境,鼓励科技创新,并引导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砖茶产业集群广泛参与。高校、科研院所应主动服务砖茶行业发展,构建以需求为驱动、科技为支撑、项目为抓手、市场为导向的“政产学研”合作的科研攻关与推广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制度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3.1 构建科研攻关与推广体系

国有计划经济体制下,茶企在技术创新上更强调追求规模效率,市场经济背景下,技术创新更追求品质。政府应鼓励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应用,建立“砖茶产业技术联盟”,健全技术服务信息资源系统,从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改良和创新。

3.1.1 种植及管理。进行本地种质资源收集和优良品种选育,进行标准化茶园建设与推广,加强管控力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推进有机生态茶园建设,逐步规范茶园田间管理。重视原生种质资源优势,打造地方精品特色茶。

3.1.2 生产加工。应以砖茶生产核心环节技术渥堆发酵工艺与设备的创新为重点,对不同原料及体量、不同发酵条件等进行工艺探究,如保留大规模洒水发酵的传统边销茶,进行小规模原汁发酵优质产品开发。根据发酵工艺优化和创新,对发酵设备进行完善和改造。此外,对生产加工的其他环节也要逐步进行清洁化、标准化改良,制定采摘标准并推广,严控晾晒、杀青、揉捻、发酵等环节,并进行砖茶生产定制设备改造,从源头管控毛茶生产。进行砖茶深加工产品研发,填充市场空白,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建立砖茶生产技术标准,并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与企业、农户对接,进行培训和推广。当然,技术的创新要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前提下进行,更要传承与发扬优良传统文化与技术,应依靠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青砖茶制作技艺研究)、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科技学院等平台进行砖茶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

3.1.3 包装设计。现有包装形式单一,设计混乱。应以砖茶文化为核心内涵,保留传统经典款包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行市场调研并细分市场,根据用户肖像针对性地制定包装设计主题和策略,包装宜简洁大方,材料宜环保。建立包装管控机制,严禁胡乱创新,利于产品公共形象建设。

“砖茶产业技术联盟”还应建立市场化的技术转移、产权交易及成果转化机制[9],提供资金与平台支持,扶持、培育和转化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功转化率,助力砖茶产业科技创新。为校-企-科研院所技术转化搭桥牵线,提供便利服务,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同时应关注用户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使得科技创新有落脚点,降低过程风险和成本。

3.2 构建市场营销体系

市场体量小极大地制约了砖茶产业发展,是目前急需突破的产业瓶颈,应深挖文化优势,协力打造 “赤壁青砖茶” 的公共品牌标识。政府可以政策和市场推介激励企业参与公共品牌建设,并给予科研经费支持。建立公共品牌准入制度,推行产品质量标准和定价机制,促使公共品牌成为“全国驰名商标”,扶持和鼓励茶企以公共品牌在湖北乃至全国范围设立形象店。

创新营销手段,线下以适应用户需求的产品、优越条件吸引门店进行产品陈列和推荐,线上以短视频、直播、通讯软件推送等常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做好营销维护,收集反馈信息进行完善。增加体验式营销比重,以非遗手工制茶、重走古茶场、全民饮茶等茶旅休闲活动推介砖茶文化和产品。

加强区域互动、产业融合,咸宁可围绕绿色发展轴心,将砖茶、温泉、药材、楠竹等资源分区域集群打造,建立产业园区,发挥国家园林城市生态优势,打造华中康养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及主要产业影响力,进而带动砖茶产业发展。

加强校企联合,借助高校智力资源和专业人才,挖掘砖茶文化资源和特质元素,进行视频拍摄、艺术创作、营销策划等,提高市场品牌和产业价值。

3.3 构建制度创新体系 砖茶企业应吸收先进的思想,拓展思维、更新知识,从人事管理、经营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管理上进行创新[10],建立监察和约束制度,实现企业内部环节、部门之间的制约与监督,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文化制胜的理念,摒弃对砖茶文化的误解,建立员工文化认同感,同时增加创新激励措施,提高员工创新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以企业愿景来引领员工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优化产权结构,既要吸引资本投入,也要保障核心技术自由度,不应盲目追求资本而改变企业运营轨迹。优化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增加技术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话语权,打造优质砖茶产品,投入营销成本,拓宽市场。改变原有的家族经营模式,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确权责关系,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合理的绩效指标,积极吸收新理念,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集中企业力量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精简管理机制,提供执行效率,保持企业服务、产品的竞争力,灵活适应市场的变化。宏观上要有长远规划,如制定内销市场拓展为今后发展方向,微观上保持调整的灵活性,如市场突破时可视情况调整方式和阵地。

政府可牵头成立专门的砖茶产业政产学研管理机构,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库作用,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产业投融资体系,配套优惠的财税、金融、管理費用等政策,参与招商引资,扶持农户和企业发展。

3.4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和高校与科研院所进行创新人才对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砖茶企业兼职,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项目,培养双师型技术团队[11]。

依托砖茶产业集群,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努力把咸宁高校的学科、知识、人才、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转化为服务砖茶产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如湖北科技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医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都能融入到砖茶产业升档升级中来。通过实施“校内外双师”制度,建立校企实验室和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企业实践机会,加深对企业实际需求了解,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将教学活动真正地融入生产和科研过程,培养应用型人才,最大程度上提高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

构建多方参与的网络交流平台,企业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技术难题和人员需求,高校、科研院所可进行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政府需制定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搭建人才培养载体,建立稳定的人才投资机制,以平台、职业前景、优惠政策待遇来留住人才。同时要加强企业、行业之间人才横向流动的程序监管,建立包含信用评级、流动管理、福利补贴等信息的人才档案,保障人才良性流动。

参考文献

[1]定光平.羊楼洞茶区近代乡村工业化与地方社会经济变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何建刚,郭晓园,陈学礼,等.湖北青砖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0):241-243.

[3]郭志明,程繁杨,马梦君,等.咸宁市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S2):112-114.

[4]朱俊成,钟儒刚,杨益明,等.咸宁市茶产业发展及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31-15336.

[5]黄佳庆.咸宁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29):23-24.

[6]李品娜,定光平.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J].中国商论,2015(16):121-124.

[7]赖建东,定光平,胡振华.万里茶道源头羊楼洞古镇旅游开发及利用对策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3):1-4,11.

[8]陈婧,杨雄.喜看茶乡飘茶香——咸宁茶业2019年终盘点[N].香城都市报,2019-12-31(7).

[9]康日晖,李柳芳.基于政产学研合作的柳州茶产业发展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3):5-9.

[10]贾国明.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讨[J].中国商论,2019(24):122-123.

[11]廖颖川.产学研合作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析: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152-153.

49卷6期 赖建东等 “政产学研”合作下咸宁砖茶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猜你喜欢
砖茶咸宁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砖茶包装机自动化生产线机械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咸宁春兴
泾阳茯砖茶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砖茶型氟铝联合应用对大鼠牙齿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
陈年茯砖茶品质分析
低氟砖茶与传统砖茶品质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