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维权”让特斯拉深陷争议

2021-04-21 05:15李司坤青木辛斌
环球时报 2021-04-21
关键词:车顶造车维权

本报记者 李司坤 本报驻德国、新加坡特约记者 青木 辛斌

持续发酵的“车顶维权”事件,让美国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成为上海国际车展另类“主角”。2021上海国际车展媒体日首日,一名女子站上红色特斯拉车顶,对围观群众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特斯拉对此表示“不妥协”的态度,在互联网引发热议。《华尔街日报》称,“车顶维权”事件是特斯拉在中国遭遇的最新一次宣传挫败,抗议者对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提出异议,触动了中国的敏感神经。

不仅是质量问题

据路透社20日报道,特斯拉汽车在周一开幕的上海车展遭遇车主维权,车主张某一度爬上一辆展车车顶,随后被警方带走,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据媒体报道,“车顶维权”的女子张某曾于2019年购买一辆特斯拉Model3。今年2月,张某父亲驾驶该车在河南安阳发生交通事故。张某此前表示,是特斯拉刹车失灵导致的事故。

20日晚,特斯拉在微博致歉,表示已成立专门处理小组,尽全力满足车主诉求。而此前一天,特斯拉连续发文称该车主父亲是因超速违章发生碰撞事故,并表示“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同样是我们的态度”。一名特斯拉高管也对媒体称,“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背后应该是有(人)的”。20日,特斯拉股价盘中微涨0.65%。

《华尔街日报》20日报道说,自2020年至今,特斯拉汽车疑似刹车失灵事件发生10起有余。一年多时间里,此类事件在上海、浙江等地频发。

特斯拉面临的不仅是质量问题。美国得州警方对路透社表示,他们20日向特斯拉发出搜查令,以获取上周末发生车祸的车辆数据。上周六,一辆据信无人驾驶的特斯拉汽车在休斯敦北部撞上一棵树,车祸导致两名男子死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2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在中美的事件综合起来看,可以反映出特斯拉用户体验不佳。电动汽车发展时间不长,特斯拉在安全性上积累的工艺和技术必定十分有限,出现故障可以理解,但正视问题、拿出证据才是最妥帖的处理方式。

如果“车顶维权”发生在德国

“对特斯拉的愤怒抗议”,德国《慕尼黑水星报》驻华记者20日从上海车展上报道称,鉴于在美发生自动驾驶的致命事故,此时在华发生的“车顶维权”事件让特斯拉雪上加霜。

德国慕尼黑消费领域的律师马里奥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此类控诉也不少,也曾出现极个别暴力维权,甚至砸车维权事件。他认为,如果特斯拉事件发生在德国,估计特斯拉不会这样跟车主沟通交流,这可能变成一个丑闻。据他介绍,德国顾客购买汽车后,14天内可以使用无条件“退货权”,将汽车退给经销中心。后者将全额货款返还顾客。如果在保修期内,消费者也有权选择要求商家对汽车进行维修,或提供一辆新汽车,甚至可以解除购买合同。

盘和林表示,特斯拉在欧美和中国市场服务基本“一视同仁”,“可以说做得都不好”。他表示,特斯拉坚持互联网模式,努力压缩线下网点,目的是为了压缩成本,更快占据市场份额。所以服务是特斯拉短板,“但之前服务不好大家理解为压缩成本,但如今看可能不只是成本问题,还有可能在逃避售后责任”。

鲶鱼效应?

《日经亚洲》称,中国希望特斯拉进入中国带来“鲶鱼效应”。无论蔚来汽车、比亚迪等竞争对手面临怎样的短期痛苦,深化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带来的长期优势,都将超过这些痛处。

20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华为正式开始卖车。此前一天,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华为宣布与汽车品牌赛力斯推出“高性能电驱轿跑SUV”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18日表示,华为坚决不造车。不过,中国不少企业家与专家都希望看到华为造车,包括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他在微博上说,“特斯拉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特斯拉在中国应该说产生了‘鲨鱼效应,杀伤力很强,”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2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已出现非常剧烈的竞争。特斯拉不是一家企业在造车,它是集美国众多高科技成果和资源在造车,而华为仅是一家企业。钟师预计,华为未来在造车领域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但到底会怎么样,要等它做了以后才知道。▲

猜你喜欢
车顶造车维权
天生骄傲的大疆为何“造车”?
猫咪霸占车顶,英国火车延误
“过程复杂”成维权痛点
维权诉讼知多少
3·15 维权特别活动
车顶苗圃
湖北移动12315消费者维权站创新维权方式
这些车你会买吗
哗;英雄
互联网造车热炒之下的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