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手操作 打造品质课堂

2021-04-21 05:12江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体验探究

江钰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通过引导把观察和操作结合起来,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学语言归纳总结,建构新知。

关键词:动手操作  体验  探究

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学生亲身去体验、操作,从而去获取新知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动手操作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有的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如果不进行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能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历经疑惑、焦虑、等待、兴奋等过程,相信他们也必定在快乐的学习中收获了新知。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从操作入手尽情体验,在体验中掌握学习数学规律和方法。这样的课堂学生也会乐享其中,老师寓教于乐。

一、“操作”入手,初步体验

儿童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易激发孩子的思维和想象。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操作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

(1)“实物”操作,激发兴趣。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上课过程中如果老师带来了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具,可谓是轻松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会觉得很亲切,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真真切切能接触到的事物,真正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数学问题就发生在身邊。

(2)“学具”操作,沟通联系。在教学计算课时,教学中多会用到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有的老师不舍得把课堂上太多的时间拿来操作体验。其实不然,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发现,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共性,探索规律,反而会事半功倍。

加强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孩子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课堂上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3)“符号”操作,简洁形象。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我们还要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符号操作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符号化,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再到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直观操作阶段是不够的,学会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

(4)“活动”操作,化抽象为形象。有些数学学习内容比较抽象,需要组织多个连续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如二下《1千米有多长》,教学中先感受10米有多长,再感受100米有多长,最后发挥想象和推理能力感受1千米有多长,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了从“实践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实践”,对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领悟。

二、相互沟通,深化理解

学生不仅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还要在合作交流中“说数学”,数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知识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才便于传递交流,只有经历过自己的认真探究、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含义。学生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这些概念也会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建立起来。

三、小结升华,拓展提升

课堂上如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在通过相互交流后,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时候就需要再次把感性的认知升华成理性的数学知识,停一停,想一想,悟一悟,进行小结,,建构新的知识框架。

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参与认知活动,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活动中得到发展,在丰富的体验中学习、创造,所学的知识更加扎实,思维更加灵活了。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体验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