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2021-04-22 06:10潘丹婧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读课文部编本初中语文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自读课文的教学处于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过渡阶段,其任务和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尝试自主阅读自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和强化阅读方法,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本文结合《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学实例,认为教师在自读课文教学中,应以单元目标为基础,注意迁移和渐进;以助读系统为支架,强调启发和引导;以课外阅读为方向,激发质疑和兴趣,从而巧妙地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自读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部编本;自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6-0051-02

自2016年9月始,由温儒敏主编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被投入使用。部编本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格外重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1]。其中,自读课文的教学处于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过渡阶段,其任务和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的学习中获得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尝试自主阅读自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和强化阅读方法。

自读课文的性质定位和教读课文不同,所以它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模式和教读课文有很大区别。在自读课文教学中,主要不是教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让学生自己去试验、体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什么都不用做,而是要做得更有度、更巧妙。学生“自读”既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式,又是教师“教读”的价值指向。在自读课上,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导读导学,不是讲解。本文结合部编本教材七上自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认为教师在自读课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单元目标为基础,注意迁移和渐进

部编本教材七上第三单元要求重点学习默读;要在阅读中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重点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2]。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学生应该学习抓住标题和文中的关键词句、段落来快速把握文章结构和基本内容的方法。因此,在自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学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迁移关注标题的方法,对标题进行一系列的提问,从而使其对文章产生心理期待。

通过几次试教,笔者发现学生在默读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不少学生缺少动笔标注的习惯。而在不动笔墨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对于问题容易给不出准确、具体的回答。二是在教师提示动笔圈画关键词句后,大多数学生也难以通过一遍默读就兼顾“眼到”“心到”与“手到”。因此,笔者最终确立了“带着问题、两次默读”的阅读感知方案——在第一次默读前,指导学生运用“眼到”和“心到”的默读方法;在学生回答不够理想的情况下,请学生运用“手到”的方法进行第二遍默读,以此引导学生渐进式提高。通过两遍默读思考,学生已基本能够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较为具体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同时,还可以提炼、整理关键词,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完成文意梳理(如图1)。

二、以助读系统为支架,强调启发和引导

与教读课文不同,自读课文不设置课后习题,其助读系统主要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能够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支架,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空间[3]。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自读学习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旁批和阅读提示,发挥它们在构建自主阅读方案、迁移阅读技能等方面的价值,避免结论的直接呈现。

旁批,是随文设置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思考并点拨重点、疑难、精妙之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部编本教材的旁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启发性。学生根据旁批中的问题,多次阅读课文,层层深入思考,对关键段落句子反复揣摩,这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抓住文本本质的一个过程。在《再塑生命的人》的自读实践中,学生在思考“生命为什么要被再塑?”“怎样再塑生命?”时

(即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时)会遇到些许困难,此时教师提示学生圈画出海伦·凯勒在老师到来前后的状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认识的词句,就是在启发学生利用好课文的一处旁批——“叙事之中穿插‘我的感受与认识,画出这样的句子,感受‘我学习中的苦与乐”。此后,在学生细读课文,自主提问的环节中,不少学生能聚焦于“井房识‘水”这一事件,并结合旁批“‘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提出“为什么‘水能够唤醒海伦的灵魂?”“为什么偏偏是‘水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唤醒了海伦的灵魂?”等问题。在自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体现文章重难点的旁批,让学生在足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必要时教师再适当地加以引导和补充,而不能以教师的精讲细解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4]。

阅读提示,即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既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又向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课外生活延伸,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极具引导性。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授课结束后,细心的学生会有所发现,本文的自读学习环节即按照阅读提示中的步骤所示:先关注标题,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注意一些抒情、议论的关键语句,了解“我”的心理感受;接着重点关注“井房识‘水”这一事件,因为这件事让“我”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迎来了学习和人生的质变;最后推薦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指导学生用好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和旁批,不仅能启发学生,让学生内化阅读方法和技能,也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说既是巩固,又是延伸。

三、以课外阅读为方向,激发质疑和兴趣

语文教材的篇目有限,课堂上如果只是教师精讲精练,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难提升的[5]。如果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语文,即使学得有趣、学得有效,语文课也是失败的。那么,语文课如何才算成功呢?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去,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扩大阅读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自读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摆渡”课,一边是教读课,一边是课外阅读,教师作为“摆渡”人,要把学生送到“广阔的阅读天地”里去[6]。如何“摆渡”呢?就《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来说,质疑和激趣是帮助学生前行的长篙。

在《再塑生命的人》的自主提问质疑的环节中,有学生产生了“为什么偏偏是‘水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唤醒海伦的灵魂?”的问题。问题一提出来,不少学生陷入沉思。此时,教师补充了来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两段材料,不仅引导学生解决了以上问题,更为课外阅读做了铺垫。在课堂学习结束前,教师抛出几个问题:海伦·凯勒看不见,怎么能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猜想到有事发生?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会海伦理解抽象的“爱”字?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有的是教师提出来的,它们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纷纷讨论起来,课后也愿意找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一探究竟。

自读课是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重要桥梁[7]。在学生学习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引导、指导,使得学生在独立阅读中更有方向,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和迁移阅读技能,从而走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J].小学语文,2016(9).

[2]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16.

[3]黄本荣.天梯石栈相钩连——谈“部编”语文教科书“自读课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2).

[4]冯晔.依“法”而读 精巧点播——统编教材自读课文教学设计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

[5]向浩.自读课文教学的有效范式[J].中学语文教学,

2017(12).

[6]任卫杰.自读课文教学与教师“三导”[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36).

[7]李慧兰,欧阳春勇.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法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9(7).

【作者简介】

潘丹婧(1989~),女,汉族,江苏丹阳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自读课文部编本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特色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研究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切莫冷落小学语文“自读课文”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以三步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