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油田“创客”史昆

2021-04-22 09:13
企业文化 2021年9期
关键词:难题青海创客

2 月的青藏高原,寒风凛冽,冷气逼人。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尕斯,第一采油作业区采油班班长、采油技能专家史昆,他身穿红色工服,正给年轻员工讲解采油技术要点。在青海油田公司,大家都称史昆为“创客”。这一称呼毫不为过,他发明防冻取样阀,解决了高原油井冬季取样难题;开展岗位技术创新项目91项、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2 项、省部级创新成果13 项、企业级创新成果奖40项;获国家专利16 项,发表专业论文19 篇。

不断创新,让史昆收获了大量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属于过去,未来我还要继续努力,为祖国献上更多石油!”史昆说。

1977 年,史昆出生在山东。由于当兵的父亲复员转业,20 世纪80 年代初,史昆一家阔别故乡,远赴青海定居。1995 年,从石油技校毕业后,史昆来到青海油田生产一线从事采油工作,这一待就是26 年。

初到采油作业区,史昆还不到18岁,眼前的苍茫戈壁、风沙肆虐,让他一度觉得“这是个没有生命的地方”。彼时,史昆还是个“采油小白”,连最基本的压力表也不认识,完成本职工作都很困难。“那时,我真的感觉压力好大。”他回忆道,“我下定决心跟着师傅好好学,一定要熟练掌握采油工的相关技能,做一个懂技术的采油工!”史昆在之后的工作中处处留心,白天上井时,井上出现了什么情况,别人是怎么处理的,都一一记下来,晚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细心揣摩。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史昆熟练掌握了量油、调参、碰泵、加皮带等采油工必须掌握的技能。

1997 年,公司举办技术比武竞赛,在同事的鼓励下,史昆报名参加。“其实我当时心里没底,我就是想检验下过去两年的学习成果。”史昆说。此后20 年,史昆似乎和各类技能比赛“杠上了”。大大小小的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专业技能比赛,他参加了十多次。每场技能比试中,史昆都能斩获桂冠,2019 年,42岁的史昆获得所在油田最高技能职称。一场场技能竞赛,让史昆迅速成长,但他也逐渐意识到,以一己之力无法完成技术创新,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

2014 年4 月,青海油田公司创建了“史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着力培养采油技术工人。短短几年间里,史昆共完成近2000 人次的培训,参培人员中2 人被聘为青海油田公司技能专家、2 人被聘为首席技师,有的则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成为生产管理干部。

在日常工作中,史昆善于观察琢磨,只要是有可能突破的难题,他就敢于尝试,只要是有助于节能提效的点子,他就会埋头和同事一起研究,努力探寻破解之法。由于青海油田附近有许多天然盐湖,采油时经常会采出水,导致原油中会出现结晶盐,从而造成油井管线堵塞。长期以来,采油工人只能用“热水浇灌”等土办法去疏通管道。2020 年伊始,为解决“盐堵”难题,史昆带领技术骨干进行现场调研、找到技术突破点。他提出了18 个治堵方案,并将其中3 个最优方案在一线进行实验,经过短短半年的调试,“盐堵”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地质技术员朱怀超,是“史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之一。说起自己的师傅史昆,朱怀超眼里满是敬佩。“每天工作再忙,师傅也会抽出两个小时,或做一次井组分析,或绘制一幅图,或看一本专业书。他常说,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就是不断学习。记得有一次参加技能大赛,大家对于三维视图绘制这项技能都不太重视,觉得大赛不会考,但师傅却告诉我们技多不压身。事实证明,这项技能对于我们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朱怀超说。

史昆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难题背后点子不断,是26 年如一日的学习与积累。史昆觉得,采油对他已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使命,而这份使命的底色是对石油、对高原的热爱。

猜你喜欢
难题青海创客
大美青海
“小创客”有法宝
狗之难题
青海:畅享冰清世界新“年味”
难题大作战
青海行七首(录二)
巧解难题
创客
创客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