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大运河地区中西合璧式建筑的形成与保护
——以镇江为主要范例

2021-04-22 03:03黄禹蒙韩凝玉李卓琪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西合璧西式中式

黄禹蒙,韩凝玉,李卓琪,王 玥,陈 思

(南京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大运河于公元前486年始建,时至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我国南北水系的交通要道,更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历史文明。在陆运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运河可以说是古人对货物进行大批量运输的唯一要道,因此运河的出现也带动了沿运地区的发展与兴盛。而沿运建筑作为沿运地区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演变与发展更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时代的变迁。作为建筑类群的其中一种——中西合璧式建筑更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我国文化交融的发展过程以及近代不同建造者对中西合璧式建筑的理解,不同种类的文化也就以建筑作为载体默默为我们保留与传承着,这些中西合璧式建筑能赖以保存,不仅仅是中西建筑艺术的传承,更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1 中西合璧建筑

1.1 中西合璧建筑概念

从字面不难理解,中西合璧建筑就是指将中式建筑风格与西式建筑风格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外来文化的入侵,一方面体现在建筑上,因此出现了大量具有独特造型与浓郁时代特征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共生的产物,具有相对独特的外形特征以及文化时代价值。

1.2 中西合璧建筑形式

纵观中国各种建筑形式,中西合璧式建筑可以视为是中国近代建筑业兴起的一种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将中西方文化进行了巧妙融合。[1]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也就势必会经历模仿、吸收和融合的过程,我国古运河沿岸就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他们的产生以及从传统建筑上逐步变形成为一种新型建筑形式也经历了相当长的磨合与发展过程。在西洋建筑大量侵入后,由于人们传统的思想难以改变,起初只是在建筑外部加入一些西式元素,拼凑痕迹也较为明显,而后随着一些新式建筑的引入,建筑格局也会逐渐偏向西式,再后来随着文化更深入地交融,中西合璧式建筑形式也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其基本模式。因此可以将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形式大致总结为三种:内中外西式、内西外中式以及中西融合式。

1.3 中西合璧建筑案例

1.3.1金陵大学北大楼

金陵大学北大楼原为金陵大学钟楼,现作为南京大学的行政楼使用。该建筑建于1917年,是美国设计师设计建造的,因此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西式的风格也不难理解。最明显的西式风格就体现在大楼中部的方形塔楼上,塔楼将建筑划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在塔楼顶部设计成十字形脊顶样式,这是当时西洋式钟楼的一种变体形式。而建筑在材料的使用上采用的是我国明代城墙砖砌筑,因此建筑整体外形既可以体现出西式的建筑风格,又同时保有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1.3.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

该图书馆由美国华裔建筑师设计建造而成,建筑因地势而建分为多层,整体在色彩选择上采用了红色与白色为主色调,白墙红瓦颇有中式建筑的意味。建筑在外立面上加入了中国传统的条形花窗,可以视为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图书馆内部的整体建筑空间划分及设计均偏向西式现代建筑的风格,但在空间处理上多运用了中式“框景”及“对镜”的手法。在一些细节处理上也加入了许多具有中式文化特色的装饰,如一些书画及家具等,在没有照搬中式传统建筑装饰风格的同时使得整个空间颇具中式韵味。

2 近代江苏地区沿运中西合璧建筑的形成

2.1 宗教建筑

近代江苏沿运地区宗教建筑受到西方宗教建筑文化的强烈影响,虽传播的地域有所不同,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大体都是一致的,所以这些建筑表现出与西方建筑极大的相似性。首先就体现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一些沿运地区的宗教建筑大多采用砖石、水泥等材料,与中国传统木质材料的使用有所不同。[2]这些建筑在包含丰富多彩的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会呈现出中国式的本土化特点,从设计角度来讲就可以说是具有着中西合璧的样式特点,而造成这样原因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点: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文化大量传入我国,因此西方折衷式建筑也较为盛行,建筑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也喜欢模仿历史上各种类型的建筑形式,当传教士进入江苏沿运地区进行建造活动时也自然会受到这一风潮的影响;2)传教士在对房屋建造过程进行监理时多不会经过正规的建筑设计师,他们时常凭借印象中的样子完成施工,因此也就使得建筑最终呈现出多样化的效果;3)传教士因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往往要采用当地传统材料并雇佣当地工匠,这样就在建筑中或多或少掺杂了中国传统技术,也加入中国工匠对图纸的理解。

2.2 商业会馆

大运河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交流,而江苏地区处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奠定了其在市场基础之上的商业发展。在明清时期,大运河的贯通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徽商的迅速发展与壮大,因此一些长途商品贩运活动也会渐渐频繁起来,致使全国各地的商帮纷纷选择在运河沿线建造商业会馆,这也就为沿运城市留下了风格多样的建筑。

2.3 工业建筑

江苏地区水系密布,大运河纵贯江苏南北,因此凭借先天的地理优势,自古以来经济就比较繁荣。近代随着工业的发展,沿运河带兴起大量工业建筑,其中也包括一部分中西合璧式工业建筑,究其缘由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沿运地带交通便利,通常设有沿岸码头,因此方便各种工业材料的输出与输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第二,在沿运地区老城外土地价格会相对低廉,适宜大面积开发建造工厂厂房等;第三,沿运地区水资源丰富,方便工厂用水,大大降低工厂在水资源方面的开销。因而在沿运地区就会出现兴办大规模工业建筑的情况,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工业建筑设计还加入了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从中也体现出当时实业家们的经世致用思想以及洋化意识。

2.4 民居建筑

随着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一些经商较早的家族在积聚了一定财力、物力之后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因此在构建房屋时多会采用一些西式的造型及材料,但由于屋主对西方文化有所向往,同时又难以完全摒弃中式的传统院落住宅形式,因此大部分中西合璧的民居住宅内部空间仍会对传统中式院落组合进行保留,而一些西方元素多以房屋外部点缀的形式出现,这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批优秀的中西合璧建筑群。

2.5 其他公共性与开放性建筑

纵观中西合璧的公共性开放建筑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两点:一是在引进新型建筑的过程中,传统的中式建筑空间格局划分上无法满足其建筑的主要功能,如图书馆、医院、邮局等早先都是江苏地区不曾出现过的新型建筑类型,因此会邀请一些国外建筑师或有经验的留洋建筑师对建筑进行设计建造,他们在设计过程中会下意识地加入一些西方元素;二是建造者对西方先进文化的追求,出现了一些中西合璧式的学校、祠堂等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在外观或是空间布局上都会有西化的体现,但由于当时人们对祖先、神灵住所的极度敬畏,传统的思想也难以改变,因此一些类似祠堂的传统建筑仍会沿用中式的布局结构,一般只会在建筑入口及附属空间内进行简单的西化处理。

3 以镇江为例解析中西合璧建筑

图1 中国大运河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镇江作为京杭大运河,如图1。长江以南河段的起点自古就是主要交通枢纽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以及长江下游的商业要地。[3]因镇江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逐步发展、走向开放,成为一个兼容并蓄、广博包容的城市,因此使许多人文珍宝、历史古建得以保留。中西合璧式建筑就是镇江的重要文化古迹之一,其形式与特点都值得我们发掘与探索。

3.1 内中外西式建筑

3.1.1清军水师标统署

清军水师标统署,如图2。曾为清军水师衙门,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我国近代早期较为典型的内中外西式建筑。此建筑为清政府的官衙建造,在空间布局手法上打破了传统轴线式布局,如图3,加入西式空间布局理论,使得整个建筑结构更显复杂,在屋顶的选择形式上也相对多样,如图4。建筑整体依地势起伏而建,坐东朝西。主体建筑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设有天井的三合式院式布局,在入口处设有半圆拱券大门,如图5,屋檐部分采用西式图案进行装饰。东部采用与西式外廊空间结合,并近似于中式传统“回”字型天井的空间结构,形成中西合璧式布局形式。

图2 清军水师标统署整体外观(图片来源:文献[3])

图3 清军水师衙门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清军水师标统署建筑屋顶(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图5 清军水师标统署拱券大门(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3.1.2镇江商会

镇江商会,如图6,始建于1929年,原为洋务局遗址,如今为工商联合会会址。建筑整体的空间关系采用中式“三进院落式”布局,如图7,但却没有传统建筑严谨的空间布局,因此更像是空间群的组合体。该建筑坐北朝南,整体采用砖混结构,外观呈长方形,建筑墙身由青瓦砌筑。建筑南大门及东侧各设有一座西式的门楼,门楼顶部采用巴洛克式曲线线条造型,如图8。大门进入后迎面朝南设有中式槅扇,两旁为厢房。穿过花园为第二进二层楼,走廊与第一进相连,天花地面均为西式。第三进进入天井后为一座“凹”字型三层跑马楼。整体建筑内部既有中国传统院落布局,外立面又加入了西方建筑的风格特征,为典型的内中外西式建筑。

图6 镇江商会整体外观(图片来源:chinashanghui.com.cn)

图7 镇江商会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

图8 镇江商会大门(图片来源:www.sohu.com)

3.1.3唐老一正斋膏药店

唐老一正斋膏药店始建于康熙初年,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二十世纪初对该店面进行了重修,并在沿街店面加入了一些西式的建筑元素进行点缀。现唐老一正斋膏药店仍保留下了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与元素,在建筑的入口处设有一半圆式券拱门,如图9,券拱门下接仿科林斯柱式,如图10,整体外观呈现西式的建筑风格,但在细部设计上又加入了中式元素,如在柱础上刻有中式传统的吉祥纹样。该建筑共有两层,二层阳台设计为马蹄形,在阳台中央设计有膏药形状的图案和砖瓷图案作为装饰点缀。内部格局还是沿用了旧时我国传统的建筑格局,只是在建筑外部进行了西化处理,是内中外西式建筑的又一代表。

图9 唐老一正斋膏药店入口大门(图片来源:m.sohu.com)

图10 仿科林斯柱式(图片来源:blog.sina.com.cn)

3.2 内西外中式建筑

3.2.1五卅演讲厅

五卅演讲厅建于1926年,该建筑主要为纪念“五卅惨案”而建。建筑整体采用传统的歇山式屋结构,如图11,同时加入一些山花雕刻作为装饰。而为使空间结构更加开放通透,在建筑四周设有回廊围绕,门窗均为平拱。建筑整体厚重而不失灵巧,是一种带有江南特色的传统官式建筑做法。建筑外部整体虽偏向中式外形,但在建筑的内部空间上却采用了西式现代回廊式开放演讲厅的做法,如图12,室内东侧为一小舞台,四周为跑马廊,楼下正厅六间,可容纳四百余人。五卅演讲厅独特的纪念性意义也间接造就了它独特的建筑形式,中式传统建筑的外形凸显民族气节与尊严,根据需求设计的西式内部构造,也是一种中国精神与西方物质结合的折衷主义建筑构造的体现。

图11 五卅演讲厅歇山式屋顶(图片来源:m.dianping.com )

图12 五卅演讲厅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2真道堂

真道堂建于1931年,为美国基督教传教士修建,建筑整体为砖木结构,内部采用了西式木桁架结构,如图13。真道堂原屋顶采用中国古典歇山式,后被毁,现为双坡硬山屋顶,如图14。建筑墙体采用青砖叠砌,门窗基本都是以西方教堂的尖拱形结构为主。教堂西边设有传教士住房,同样为大屋顶结构。真道堂可以说是当时中西合璧式建筑教堂的代表性建筑,该建筑将教堂本身的大空间结构与中式传统的大屋顶形式相结合,是基督教教堂本土民俗化的体现,同样也是一种当时西方势力面对中西矛盾为求得中国民众心理认可而采用的折中式建造手法。

图13 真道堂内部结构(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图14 真道堂屋顶(图片来源:blog.sina.com.cn)

3.3 中西融合式

3.3.1红万字会

红万字会江苏省会始建于1923年,是一座公益救助类建筑,其空间布局最大的特点就是中西合璧。首先通过建筑外观来看最突出的就是建筑中央西式的拱券立柱,如图15,突出了西式风格的特色。建筑整体从空间布局上可以主要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两部分分别采用了中式以及西式的空间布局形式,如图16。东单元主要也采用东西对称的形式,并分别设有木制楼梯,规整严谨,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空间韵味。西单元设有二层平顶西式楼房,与南面空间相连。二层的平顶阳台上还设有攒尖顶八角亭,突出中式建筑风格。在建筑南面地下还设有暗道,可供逃生之用。东西两部分建筑既可以拆分成为两个部分自成一体,又可以作为一个联通的整体,整体布局各自为政,特色鲜明,兼具了中西方空间布局与建筑艺术特色。

图15 红万字会西式拱券立柱(图片来源:www.sohu.com)

图16 世界红万字会平面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3.2毕尔素医院

图17 毕尔素医院(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毕尔素医院,如图17,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镇江最早建成开诊的一批西医医院,据记载毕尔素医院为镇江的第一家眼科医院。毕尔素医院原为西方人毕尔素所开设,20世纪30年代被火焚毁,后在原址进行重建。该建筑坐北朝南,整体由青砖砌筑。入口位于建筑西侧,内为对开门,窗户宽敞,外立面整体由灰色砖墙铺设,使得建筑整体外观呈现民国建筑风格。同时在建筑外立面上还设有巴洛克观音兜式封火墙以及采用中式传统做法的联排门窗,在窗与窗之间设有倚柱,东侧设有阳台,阳台栏杆样式凸显西式风格,采用了瓶状水泥围栏,中式门窗布局及外立面加西式风格点缀,使得整栋建筑具有较为鲜明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特点。

3.3.3程堃公馆

程堃公馆,如图18,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建筑整体坐北朝南,主入口设置在建筑的南部西侧。程堃公馆主要由三个封闭式院落组成,如图19,房间数十间。从大门进入后第二道门为西式拱券门,门前设有两根磨砖砌筑的圆形立柱,具有西式建筑风格的韵味,门额未设有过梁,在其上部刻有清末状元撰写四字白石门额。该建筑主要是采用了外部局部西化的手法,从而达到中西合璧的效果。

图18 程堃公馆整体外观(图片来源:文献[3])

图19 程堃公馆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4 严惠宇故居

图20 严惠宇故居石匾(图片来源:www.sohu.com)

严惠宇为我国民国时期的爱国实业家、收藏家,当时在上海滩颇具影响力。严惠宇的故居共有三处,九如巷66号就是其中之一。此处故居建于清末民初,房屋为平房,两进七间五厢,为两个对合的传统三合形院落,四周院墙较高,院内设有一小花园,精巧别致。大门入口设计在东侧,入口对面设有影壁。堂前还设有六扇长窗,格扇的束腰、群板上刻有中式吉祥花卉的样式。正方对面,坐南朝北设有一排平房,同样也是明三暗四,并依次划分为正、次、稍、尽四间,其中三间作为生活用房,尽间为灶间。在建筑的中西侧设有一座西式的门楼,门楼上挂有晚清末期状元亲笔题字的石匾,如图20,石匾与青砖小瓦的平房融为一体,成为整个建筑的一大标志。

4 中西合璧建筑的保存价值

纵观历史,我国中西合璧建筑早期大量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与世隔绝的中国开始被迫与世界融合,大量传教士和外籍商人进入国内,西方的文化得以传入国内。同时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一些如邮局、自来水厂、发电厂等新型建筑形式得以引进。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化引进与互动逐渐形成了亦中亦西的建筑形式,而这些建筑则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默默记录着不同种文化慢慢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因此这些早期的中西合璧建筑的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们更像是一本本古书,不仅仅为我们讲述着当时历史的变迁同时还向我们展示了多民族融合的艺术审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如清军水师标统署中以卷草花纹为设计图案制作的精美圆形灯池;五卅演讲厅设计的天花造型;世界红万字会建筑扶手、裙板及山墙印有江苏省会标志以及太阳花和草纹图案;严惠宇故居以及程堃公馆外清末时期状元题字的匾额;以及镇江当地一些具有祝福、祈福之意的以蝙蝠为题材的栏杆装饰等。这些形式各异的装饰以及建筑风格也能够侧面反映当时中西建筑体系的碰撞与融合,通过当时中西合璧建筑的复杂表现形式,进而体现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不仅如此,这些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与结构还能够为当今建筑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因此对其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利用对我们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5 江苏沿运地区中西合璧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5.1 江苏沿运地区中西合璧建筑的保存现状

江苏省沿运地区中西合璧建筑保护情况根据建筑的不同,等级分类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公共建筑保存状况普遍较好,并且大部分建筑现在仍在使用,如扬州浸礼会教堂等,都还在为人们提供着活动参观场地;一些名人故居以及民居建筑保存情况尚可;而部分建筑也会出现无人管理或半废弃状态,会随时面临被拆除的风险,针对江苏沿运地区中西合璧建筑的现存状况可以将问题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5.1.1荒废程度严重

苏州现存的沿运中西合璧式古建中,一些历史文化价值不高,同时也不具备很高利用价值的建筑基本会处于一个荒废或半荒废的状态,因此这类建筑也最可能会被拆除,但我们知道中西合璧式建筑的形成并不是几天甚至几年就能够完成的,这是一个时代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不同建筑构造与雕刻装饰会根据当时建造者及施工者的喜好以及采用的建筑材料的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也就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种建筑一旦被拆除,无论是建筑格局还是建筑装饰基本都无法再恢复。因此需要酌情对荒废程度高的建筑加以修复利用,以免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面临拆除的风险。

5.1.2建筑随意改建

江苏沿运地区一些中西合璧式古建被随意改建的情况也有发生。一些具有一定文化价值且处于荒废或半荒废状态的建筑并不是完全不可以改建,但前提是应该保持原有建筑的整体性,否则胡乱改建后对原有建筑的保留意义也就不大了。因此在对一些老建筑修缮改建过程中一定要有相关专业人员在场监督,保证建筑整体的完整性。

5.1.3保护工作不当

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现存的省市级别中西合璧式古建保护情况相对较好,除此之外一些古建在维护过程中存在只注重对外部表面修缮的情况,只做表面工作,对建筑外表面进行简单粉饰,这样对于古建来说并不能起到长久的保护,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这也需要文物保护单位对此引起重视。

5.2 江苏沿运古建筑的保护建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代替老旧建筑的情况也必然发生,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古建筑作为一个城市成长的见证,其自身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不仅能够使城市原有居民对城市产生依恋感,同时也会增加外来人口对城市产生的认同感。[4]一些历史价值比较高的建筑,例如沿运地区中西合璧式古建筑都有保存的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也可以看作是对一段历史的保留,也间接性地为社会创造了一定价值。因此,充分考虑古建筑的特殊性,并结合其自身的历史价值进行适当保护与开发利用,不论是对建筑本身还是对城市居民以及外来的游客都是有利的。

5.2.1突出保护重点

随着不断探索,江苏地区越来越多的古建被人们所发掘。在对古建进行保护时首先应对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建筑进行筛选,不必全部都设控保护,这样是对国家资金的一种节约。从实际角度出发,江苏沿运地区也确实会有一些建筑风格雷同、破坏程度较高同时建筑质量也不佳的建筑存在,除了年代比较久远之外也并无过多文化价值值得后人探索,因此也就不必花费过多人力、金钱进行修缮。因此在对古建进行保护时做好实地调研,对现存建筑情况进行全面的认识,后由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调研分析,从专业角度提出科学的参考意见,在有一定专业支持的前提下从众多古建筑中选出一部分具有典型代表的建筑实例制定相关保护标准。

5.2.2结合商业运作

对于古建的保护最有力的措施就是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和重点保护,但这种保护方式多针对一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古建现阶段如果全部交给政府部门保护也是不现实的,在政府保护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引入商业手段,这样不仅对建筑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还能让旧建筑创造新的价值,引入新活力。[5]这种做法目前在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得到了运用,上海新天地项目就是类似的商业改造活动,在项目中保留了原有石库门的建筑外立面,将改造重点放在建筑的内部,对建筑内部进行了重新整治,这样既满足了人们的怀旧情节,也大大提升了作为古建筑本身的利用价值。[6]

5.2.3灵活运用空间

在许多优秀的传统古建中,一些建筑格局已经不符合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一些传统的民居建筑,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如果作为城市住宅继续使用,并不利于居民的生活,可能还会对建筑本身造成伤害。[7]为了改变这种建筑资源的浪费,一些类似中西合璧式风格多变、内部空间划分灵活的建筑,在随着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对其空间进行新的划分改造,并且也已经有对原有传统建筑进行转变成为其他使用功能建筑的先例。[8]例如前文提到的金陵大学北大楼,就是由最初的钟楼改造而成。因而针对不同历史古建,利用其空间划分灵活的特点,考虑综合实际情况,对原有建筑空间进行新的改造与运用,从改变建筑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探索并赋予建筑以新的发展可能,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作为历史建筑的价值与余温,这样也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保护。

6 结语

大运河是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近代以来其沿岸各种形式以及不同功能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都深深印刻着运河发展留下的独有痕迹[9]。这些沿运建筑清晰地记录下了我国历史文明的发展,在丰富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见证了我国饱经风霜的近代史。通过这些中西合璧建筑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复杂侧面反映出我国鸦片战争以后社会转型的矛盾与复杂,进而反映出我国当时进行由封建社会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艰难与不易,因此我们更应对它们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这不仅仅是对建筑艺术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于我国近代历史的保护,让历史得以以建筑的形式保留和传承下去,并以此作为激励,争取早日实现我国民族复兴的伟业。

猜你喜欢
中西合璧西式中式
西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方向探析
分蘖洋葱对西式香肠品质及储藏特性的影响
口语提升:和中式英语说再见
蓝光·雍锦湾中式雅奢样板房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中西合璧郎世宁
亦荤亦素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马年拜读徐悲鸿《八骏图》
有趣的西式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