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胰岛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2021-04-23 08:54苗培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糖化孕妇胰岛素

苗培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山东平原 253100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妊娠常见并发症,孕妇在妊娠前无糖尿病病史、未出现糖尿病症状,在妊娠后,出现糖尿病症状并被确诊糖尿病[1]。 我国统计学数据[2]指出,现今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在1%~5%,且该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 再者,妊娠期糖尿病还一种高危妊娠合并症,会增加其他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会对孕妇、新生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且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3]。 临床有研究[4]指出,确诊妊娠糖尿病后,积极治疗患者疾病,积极监测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准确反映母体近2 周的血糖波动水平,可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降低妊娠糖尿病造成的早产、剖宫产、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该研究选取该院 2019 年 3 月—2020 年 3 月收治的 106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106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3 例。 该研究所选病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第九版《妇产科学》中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5];单胎头位妊娠;对该研究知情的孕妇。 排除标准:有既往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患者;合并妊娠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研究依从性不高患者。 观察组孕妇年龄 23~37 岁,平均(30.34±3.15)岁;孕周 16~32周,平均(24.37±3.81)周。 对照组孕妇年龄 24~37 岁,平均(29.98±3.20)岁;孕周 17~32 周,平均(24.50±3.89)周。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3 例单纯采用胰岛素(国药准字H11020361)治疗,餐前皮下注射,0.2~0.3 IU/(kg·次),然后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变化,适当增加胰岛素用量,用药至分娩前。

观察组53 例联合应用胰岛素、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51021475)治疗,胰岛素用药方法同对照组,阿司匹林口服,75 mg/次,1 次/d,连续用药至分娩前。

1.3 观察指标

血糖相关指标,在两组孕妇治疗前、治疗后(分娩前)分别采集孕妇的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哈分析仪检测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并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事件:早产、剖宫产、高血压、子痫前期、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

治疗前两组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糖化血清白蛋白(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21.89±3.54 21.94±3.56 0.073 0.471 13.02±3.01 16.89±2.34 7.390<0.001 7.89±1.03 7.91±1.04 0.100 0.461 5.24±0.78 6.68±0.91 8.747<0.001 7.90±1.02 7.91±1.00 0.051 0.480 5.36±0.67 6.79±0.73 10.507<0.001

2.2 两组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早产、剖宫产、高血压、子痫前期、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表 3。

表2 两组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临床有研究明确指出,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分泌量持续增加,降低孕细胞的胰岛素灵敏度,继而导致糖代谢异常,最后影响母体及胎儿的健康水平。 因此,及时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效控制孕妇的血糖水平,最大程度上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往临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往往是从控制患者饮食、纠正患者的生活习惯,增加患者的运动量,然后选取相应的胰岛素药物进行治疗[6]。

表3 两组治疗后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也是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临床用药后不会经过胎盘,可避免药物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7-8]。 再者,胰岛素是一种针对糖尿病研制出来的药物,在临床应用可有效调节、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还是一种妊娠糖尿病的最佳治疗药物。但是,从胰岛素的临床应用情况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具有不同效果。 该研究所用胰岛素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属于短效胰岛素,可在段时间内有效控制人体血糖水平,可有效降低药物对胎儿生长发育造成的损伤,可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但是,这种胰岛素在注射用药后,药物可在注射30 min 内发挥效果,药物最高浓度时间是注射后的2~3 h,但在人体血液中的半衰期仅有几分钟,药物代谢会被注射剂量与糖尿病病程挺像,但是会被蛋白二流异构酶、胰岛素蛋白酶影响,因此不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效果存在明显差异[9-10]。

Sibel Ozler[11]研究指出,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有血小板功能异常现象,临床主要表现是血小板聚集能力明显增强,患者有血栓前状态存在,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形成微循环,继而影响子宫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缺氧缺血。 阿司匹林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有效抑制高血糖导致的内皮损伤,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减轻人体血液粘稠状态。。该研究中,观察组的血糖相关指标更优,早产率11.32%、剖宫产率15.1%、高血压率11.32%、子痫前期率11.32%、新生儿低血糖率9.43%、巨大儿率9.43%、新生儿黄疸率11.32%、新生儿呼吸窘迫率11.32%小于对照组22.6%、39.6%、28.30%、26.42%、28.30%、24.53%、28.30%、32.08%(P<0.05)。 在申英姬等[12]研究中,门冬胰岛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的早产率0、 剖宫产率15.52%、蛋白尿率1.72%、妊娠期高血压率5.17%、新生儿黄疸率12.07%、新生儿低血糖率5.17%均小于对照组12.07%、34.48%、12.07%、34.38%、10.34%, 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与血浆粘度更优。 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胰岛素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猜你喜欢
糖化孕妇胰岛素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