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陶刻的形与神*

2021-04-23 10:21
陶瓷 2021年3期
关键词:紫砂陶刀法陶刻

庞 妮

(庞妮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21)

紫砂陶刻是一种以刀代笔的创作,所以刻刀是创作的主要工具,但并不是说任何紫砂陶刻都是由刻刀来完成的。陶刻的内容包罗万象,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刻刀并不是唯一的刻画工具。不过总体而言,谈到紫砂陶刻都会强调它的刻味、刀工、刀法等,刻刀在陶刻创作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1 陶刻创作的准备

陶刻创作者不会只准备一把刻刀,在刻画不同作品或不同内容时,会选用最合适的刻刀来进行刻画,但优秀的陶刻创作者也不会有太过复杂的选择,至少会准备两种不同类型的刻刀。由于不同类型的刻刀会对刻画的形和神有着具体并微妙的影响,适当对主题、内容、情感的表达是一种精细的技艺操作和选择,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紫砂陶刻刀最常见的是斜口的陶刻刀,但由于传统艺术中篆刻的较大影响力,亦有不少创作者会习惯性的使用平口直刃的篆刻刀,两种刀刃各有特点,这两种刻刀配合空心竹管,就可以应对大部分的创作环境,高手甚至能做到游刃有余。在形与神的刻画中,刀法的准确度是刻画成功的基础,目前主流的陶刻下刀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双入正刀法,两面用刀起底,刻出三角、平圆、沙地等自然形底,观之形如碑刻一般精神工整,适合用来刻画较为精细的字体或图案;②单刀侧入法,刻画天马行空,不拘变化,轻重虚实全由心意,适合表现一些豪放不羁的仪容仪态,对于具有即兴创作能力的创作者常用此法。

纵观过去的陶刻作品,绝大多数受限于当时的创作环境、成本压力以及社会需求等,陶刻就仿佛被一条无形的枷锁所束缚。很多陶刻创作者往往本着简朴的原则,将刻画的内容一简再简,虽然契合了当时紫砂器古朴淡雅的内在风格,但却从根本上限制了自身创作形与神的能力,所以很多作品往往由一把刻刀就能够完成。阴阳刻、刀法切换等方法直到当下才逐渐发展起来,这当中与过去紫砂器过分追求简朴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观念的解放,所以当下的陶刻创作,需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刀具完备才能够刻画出丰富的内容,为形与神的表达做到充足的准备。

2 陶刻内容的选择

紫砂陶刻装饰最多的是出现在紫砂壶上,例如“掇只”、“仿古”这类圆形的壶身。只是这些刻画内容大多相当简朴,在一些体型较大的紫砂器上就需要准备另外相应的内容。

“兽耳扁瓶”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瓶颈左右的兽面双耳以及扁平瓶体的宽大瓶面,在瓶面具有如此广阔的空间上,传统书画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在这件作品上一面刻松、一面刻鹤,合在一起正是“松鹤延年”之意,将内容拆分开来的方法,无疑增添了解读内容的趣味性,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兽耳扁瓶”两侧塑的是象面双耳,大象本身带有“吉祥”的含义,所以整件作品造型和装饰结合在一起就是长命百岁、吉祥如意的意思。这样的内容乐观向上,带有美好的寓意,是当下此类陈设类作品绝佳的选择。

图1 “兽耳扁瓶”

3 “形”的塑造

紫砂陶刻的形体是基本的刻画内容,这件作品中形的塑造需要从刀法来表现,好的作品浑厚有深度,刀法所带来的对书画、思想、人性的体会是最为直观的。首先是对松的刻画上,单纯的刻画天然植物的就带有一种“静”的属性,但倘若将这种“静”完全的带入到刻画当中,整个画面就会显得死气沉沉,这样的“形”就会变得僵化、呆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所以要在刻画主体松树的同时还表现出周围环境的变化,用足够的留空与间隔,引导出动的痕迹。就是要通过形体之间的对比从而产生联系,让原本静止不动的形象展现出周围的自然环境,而在自然之中,哪怕十分的静谧,也时刻是充满着生机与动感的。同样的道理,在另一侧对“鹤”的塑造上,则采用相反的刻画技巧,中央的“鹤”是处于“动”的状态下,而周围的环境就要变得相对静止,同样用大片的留白突出中央的主题,省略掉地面以及天空,让整个构图变得清爽干净,将所要刻画的主要内容,用十分显眼的“形”凸显出来,让人第一眼看到这件作品,都会被瓶面中央的刻画所吸引。

4 “神”的表达

紫砂的美多种多样,但总结起来古朴纯净,历史上有过绝佳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清代乾隆皇帝喜爱奢靡,将原本古朴雅致的紫砂壶上鎏金贴饰,极尽奢华工艺,几乎引领了当时紫砂壶的审美风尚,但随着乾隆的逝去,紫砂很快就回归原本的样貌,并将这种古朴和纯净延续到今天。

以紫砂为载体的紫砂陶刻自然的继承了这种古朴和纯净的特质,陶刻创作就是用刻刀在原本的紫砂作品表面赋予更好的美使之升华。漂亮的刀法、绚丽的内容,仅仅只是陶刻的“形”,其内在的“神”是与紫砂作品本身高度融合的气质,同样一件紫砂器加入陶刻,顷刻间峰回路转、妙趣横生,那便是有了“神”。

“神”的表达,不单调亦不累赘,不会使承载它的紫砂作品产生丝毫的滞涩;相反还会更加合理和顺畅,就如眼前这件“兽耳扁瓶”(见图1),观之就如身临其境,扑面迎来一股暖风。刻刀的把握就在这形与神之间,抑扬顿挫、游刃有余、形神兼备。

5 结语

紫砂陶刻创作中的形与神并非是简单的主辅关系,两者相互联系、互为表里,形的变化将会影响到最终神的表达。但是陶刻所塑造的形只是手段,神才是目的,一旦混淆了目的与手段,那么就会违背陶刻创作的本意,使得作品变成仅有外观的“死物”,这样的创作是没有深度的,所以要使作品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就需要在刻画塑形的过程中升华出更多纯净的神韵,从而寄寓更多美好的情感,带给人更多的思索和领悟。

猜你喜欢
紫砂陶刀法陶刻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刀法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武师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