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及预防措施分析

2021-04-23 19:32宋晖康健丽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3期
关键词:临床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种类

宋晖 康健丽

摘要:临床用药安全是事关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药品的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通过人力消除,因此如何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严重程度,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关键问题。首先简单阐述临床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以供业内分析。

关键词:临床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种类;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057-01

引言:

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定义为合格的药品在其正常用法用量下所出现的与其本身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有害反应。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疾病最为常见的药物之一,也是我们临床用药对付细菌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但由于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里随意输液打针,缺乏相关的有效监管,导致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颇为严重。青霉素滥用的现象尤甚。

1 临床抗生素用药的不良反应的种类

1.1临床用药的一般不良反应

1.1.1 A型不良反应

即药品药理不良反应,由药品本身的药理学特性所导致,其严重程度与药品的剂量有关,当察觉不良反应之后及时停药,症状即可消失。发生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

1.1.2 B型不良反应

与A型相反,B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的药理学特性无关,因此也不容易进行预测,发生率一般较低,一旦发生死亡率却比较高。

1.1.3C型不良反应

难以归于以上两种类型的不良反应被称为C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用药既往史复杂,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1.2临床抗生素用药的不良反应种类

1.2.1过敏反应

(1)Ⅰ型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其作用机理是当相同的病原体再次进入人体时,它会与细胞表面的抗体IgE结合,使其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皮肤、血管、内脏等靶器官,帶来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痉挛等反应,更为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2)Ⅲ型变态反应:即血清病型反应,或者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常见的抗体为IgG,有补体的参与常常导致较为严重的组织损伤。当IgG抗体数量较多时会导致其被吞噬或形成局部性的过敏坏死。

(3)其他:如Ⅱ型变态反应(即细胞毒性抗体反应)、接触性皮炎、哮喘等。

1.2.2赫氏反应:赫氏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全称即“赫克斯海默尔反应”。赫氏反应常出现于钩体敏感抗菌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首剂青霉素治疗后半小时至四小时内。其作用机理为大量的钩端螺旋体病原体在治疗过程中被药物杀死,因此释放出了大量的异体蛋白,刺激人体发生不良反应。常出现发烧、头痛、寒颤心率加快等一过性表现,缓解需要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左右。

1.2.3毒性反应:由于β酰胺类抗生素一般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一般情况下,β酰胺类抗生素对人体的毒性作用较小。但当大剂量静注青霉素时有可能导致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的反应。

1.2.4二重感染:即菌群交替症,常见的有耐青霉素G金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经常发生于应用广谱抗生素之后,二重感染会导致原有的症状更为严重或者降低疾病治疗的效果,使疾病的预后恶化[1]。

2、临床抗生素用药的不良反应的措施

2.1增强患者对正确使用抗生素药品的意识

在临床上正确用药,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是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事情,更是事关患者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事情,尤其是如今的抗生素滥用现象已经带来了严峻后果,患者必须转变一难受就盲目吃抗生素药的观念,高度重视且积极配合医师有关医药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保护自身健康,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对健康的损害。

2.2以人为本,问诊给药规范化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临床给药也并非千篇一律,因此更加需要医师谨慎下处方,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既往手术史等情况,尤其要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3个性化给药

对特殊人群实施个性化给药,对于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尽可能减少肾毒性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某些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一定不能开此类药物;对于某些新生儿尤其要注意剂量,另外对于孕产妇的用药也必须非常谨慎,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因为大多数的药物可以透过胎盘屏障,使药物经母体流向胎儿。

2.4 严密观察和监督

给药过程需谨慎,一旦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就必须及时停药,如果必须要应用一些肾毒性或肝毒性等对内脏有损伤的药物,必须定期检查相关内脏器官的功能,如有异常必须及时调整用药。

3、讨论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其原因可能有临床医师医药知识不全面或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诊断、用药失误,医师为了缓和医患关系,迎合患者的不合理要求,只贪图贵药、新药,没考虑用药安全性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等。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这是临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临床医师应该加强自身医药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正确诊断、合理用药,听取临床药师的建议,协同探讨合理方案;做好医患交流,对患者做出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使其对于自身疾病相关药物有所了解,及时观察自身有无异常症状。同时还需要做好疗效监测,及时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2]。

卫生机构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将监督和把控做到位,才能真正切实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3],比如我国关于使用青霉素所规定的皮试要求,一旦超过72小时仍然需要重新皮试,就很好地避免了由于不知道青霉素过敏即使用青霉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各大医院病历书写的既往史中都会注明是否有青霉素过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苟福生,杨引娟.真菌二重感染28例临床分析.中华当代医学,2005,3(9):6-8.

[2]巢勤华,巢凌云,巢柳荫.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临床用药[A].中国药学会.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2014:5.

[3]吕明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6):15011-15012.

作者简介:宋晖,出生年月:1987.5,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湖北天门,职务/职称:初级药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临床药品分析。

康健丽,出生年月:1975.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神农架,职称:中级药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临床药品分析。

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 湖北神农架 442400

猜你喜欢
临床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种类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
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研究
多功能破冰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