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泻脾汤验案4则

2021-04-23 22:31王清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3期
关键词:验案

王清华

摘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所载方剂均摘自《汤液经法》,与伤寒杂病论有同源之处,精研《辅行诀》对经方临床运用大有裨益,临床应用大小泻脾汤发现泻湿作用十分显著,今录验案4则。

关键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大泻脾汤;小泻脾汤;验案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260-0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是梁代华阳隐居陶弘景所撰,原藏于敦煌藏经洞,20世纪初重新面世,《辅行诀》中收录方剂60首,均摘录于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有同源之处,自读感知,《伤寒杂病论》乃《汤液经法》之临证用药加减,《汤液经法》更精简,精研《辅行诀》对经方临床运用大有裨益。

《辅行诀》:“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若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绵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小泻脾汤: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附子、干姜、甘草。大泻脾汤: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利,或下利不止者方,附子、干姜、黄芩、大黄、芍药、甘草”

关于小泻脾汤的命名,有学者提出质疑,丛春雨先生主编的《敦煌中医药全书》里载《辅行诀》小泻脾汤注中提到:“小泻脾汤与《伤寒论》的四逆汤的药物组成相同,此方主治脾气实,其主证皆脾气虚寒之象,名泻脾,实则峻补脾之阳气,其古今理意不同呼?”;冯世纶先生在《伤寒杂病论再溯源》一文中指出,“小泻脾汤方药组成为附子、干姜、甘草,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肢冷,脉微者;而小补脾汤,方药组成为人参、甘草、干姜、白术,治饮食不消,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从八钢辩证来看,两方都用于里虚寒,都是温阳重剂,但前者称为泻脾,后者称为补脾,实际温补重于后者,到底补什么,泻什么让人难以理解”。

《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谿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文中提到,土太过,雨湿流行,是湿气重而导致的疾病,脾气盛实乃太阴湿土之气过盛而导致的疾病。

臨床中发现,小泻脾汤泻湿作用十分显著,尤其对脉微者,非附子干姜不能胜任,微者萎也,指下有一种萎缩之感,阳气不能布散气血于外之象。盖其附子大辛大热,辛者散也,热者,乾健阳刚,使湿气从上、从外散而出也,与利尿渗湿之品,方向正好相反,适用于阳气不足,不能使地气上升为云者,尤为适合。但中病即止,不可久用,过犹不及,伤人阴气,使阳气无所依,气阴两伤。言附子峻补阳气,不如泻土泻湿更能体现本质。大泻脾汤适用于湿气盛而有郁热者,脉濡而满大,湿乃水气所化,外二阴内蕴一阳,湿气旺盛,内一阳亦郁盛而为害,阴阳均有饱满之势,温阳散湿,有助内火为害之弊,泻火,则湿气无有化之时,必寒热并用,上祛湿,下消火,气乃和平。

现将应用大小泻脾汤临床案例介绍于下。

案一:小泻脾汤治疗心功能不全案

患者,女,74岁,因“反复头晕,行走不稳”就诊,伴有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明显,夜间易加重,纳差,腹胀,大便不畅,小便不利,双下肢轻度浮肿,脉寸弱,关尺濡,舌瘦微萎,质淡,苔薄糙,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BNP升高),腔隙性脑梗塞病,肌酐稍高史,血压血糖控制可,处方:黄芪30g 丹参30g 桂枝6g 干姜6g 五味子6g生晒参6g 白术6g 茯苓6g,此方加减治疗月余,症状稍好转,加附子3g,服7剂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约20天,症状有反复,新增胃嘈杂症,减附子为1g,服7剂症状又明显好转,服用月余,又出现胃嘈杂,去附子,服用7剂症状又好转,此后基本上加减附子治疗,病情稳定,复查肌酐,BNP均正常。

按:附子为本例起效的核心药物,1g附子对水湿的外泻、阳气的上达也有明显的效果,久用也有伤阴生火之弊。

案二:小泻脾汤治疗久咳案

患者,男,54岁,每至11月便开始咳嗽,必然至4月份天暖之时咳嗽自愈,反复发作10余年,多方治疗效果差,自觉咳嗽时有股气从喉中出,无其他不适,无其他慢性疾病史,脉细濡,舌淡苔微白腻,治疗予止咳化痰,宣肺解表,细辛干姜巴戟天仙灵脾等温阳补肾等药皆不效,想起是否中土之湿气盛,壅而上冲于咽,而至咳,遂试予小泻脾汤加桂枝、五味子平冲降逆敛肺,3剂咳减,10剂咳愈。

按:本病之咳类似于西医的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咳嗽,除了附子一味药,其他药都曾经用过,不效,可见附子祛湿之力非他药可比,本例也没用止咳化痰治标之品,湿去咳自愈。

案三:大泻脾汤治疗湿疹,黄褐斑案

患者,女,32岁,四肢、腹部皮肤湿疹,瘙痒甚,两颧有黄褐斑,时有头晕,易怒,胃嘈杂易饥,久坐足踝浮肿,脉濡数饱满,舌苔黄腻,予大泻脾汤原方,服药7剂,湿疹渐退,嘈杂易饥愈,黄褐斑轻微变淡,脉饱满之势亦减。14剂皮肤平,黄褐斑明显变淡,后予四君子汤加减善后。

案四:大泻脾汤治疗慢支、泄泻、胃嘈杂案

患者,女,60岁,神疲乏力,头沉重,纳差,胃嘈杂,泛酸,口苦,烘热,大便日4-5次,量少而不畅,夜尿2-3次,咳嗽,痰多,气短,胸中如有物压塞,腰膝酸软,脉濡而寸关满,脉道不清,软,如按面中而能复起,舌瘦,苔微腻而黄,既往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甲状腺切除术后服用优甲乐5年,糖尿病史4年,高脂血症,脂肪肝,胆结石。予大泻脾汤合二仙汤加减,黄芪60g 丹参60g 附子9g 干姜9g 桂枝9g 生晒参9g黄连6g 黄芩9g 黄柏9g 制大黄3g 地黄9g 山茱萸9g 山药15g 巴戟天12g 仙灵脾12g,水蛭6g 桃仁9g,7剂而诸症好转,连续服用3月余诸症缓解。

上海市平复堂中医门诊部 上海浦东 201399

猜你喜欢
验案
基于国医大师张震“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论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杜小利教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验案举隅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张鸣鹤教授治疗结节性脂膜炎验案2则
名老中医张瑞霞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休克验案赏析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复呕吐验案一则
王伟明论治胆囊炎经验浅述
补中益气汤临床验案举隅
五子衍宗丸治疗淋证验案1则
孙西庆教授论治耳鸣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