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清洁织物洗涤质量现状

2021-04-25 04:06傅环环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用致病菌金黄色

傅环环

(嘉思特(北京)检测有限公司,北京,10004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纺织品的卫生要求不再局限于肉眼看得见的灰尘和污渍,而是更加关注纺织品是否受到看不见的微生物或者化学物质的污染。我们对2019年全年洗染行业第三方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下面从公纺和客衣两个方面对国内清洁织物的洗涤质量现状进行分析。

1 质量管理规范

自2002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的跟公用纺织品相关的规范类文件没有对洗涤消毒工作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为此一些地区先后制定了自己的规定,但又存在一定的局限。直到2016年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1]的发布,给行业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制度化的管理依据及洗涤消毒的技术指导,极大促进了我国公用纺织品洗涤卫生的规范和发展。国内现行的与清洁织物相关的标准有GB/T 35744-2017《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2]、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3]、WS/T 508-2016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SB/T 10989-2013《衣物洗涤质量要求》[4],其中GB 9663《旅店业卫生标准》已于2019年被GB 37488-2019所替代。替代标准不仅提出了更为合理的pH值指标要求,而且明确了需要检测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见表1所示。GB 9663应该是我国第一个对洗涤消毒后清洁织物明确微生物卫生要求的标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公用纺织品洗涤卫生均按照这个标准执行。

表1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要求

2 公用纺织品洗涤质量现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公用纺织品的特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从卫生角度来说,除了吃下去的食品药品,抹在皮肤上的化妆品日用品,最重要的就是直接接触我们的纺织品,而且它还具有细菌传播方面的特殊性。

2)纺织品是纤维按一定的组织结构经纺纱胶粘在一起织造而成的,直观来看,不管是组织间的空隙,还是纤维之间的空隙,都给污垢和细菌提供了巨大的栖身场所,并且不易清洁,污垢大多为有机物,能给细菌提供养分。另外,纺织品本身含有大量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些微生物可以持碳源维持生长。

3)公用纺织品最大的特点是多人重复使用,不同人的皮肤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我们一天要脱落约1000万块死皮,其中约10%含有活细菌。每个人都像是细菌播种机,走到哪儿就将细菌传播到哪儿。虽然健康人皮肤上的细菌大多是无害的,但很多时候致病菌也许会潜伏在人的身上,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攻击。

4)最后,织物不像硬表面,它是细菌传播极好的帮手。细菌非常小并且无处不在,它不能自行移动,总是需要载体来传播。织物纤维在洗涤过程中会脱絮飘落,将细菌带到各处,造成疾病的传播。由此可以看到,纺织品是与人体密切接触的产品,卫生应该是洗涤质量的核心内容,消毒应该是洗涤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我们对2019年公用纺织品卫生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洗后布草主要不合格的是pH,其次是菌落总数,致病菌检出极少,白度全部合格。我们分别来分析一下原因。

pH无论对客衣、酒店布草还是医疗布草都是难题,但原因各不一样,需区别对待。首先来看酒店布草,我们觉得酒店布草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洗涤工厂对实验室检测和试纸判断的区别不了解,pH实验室检测和现场试纸粗判的结果差距是很大的,主要在于实验室检测原理。实验室检测是剪碎后放在特定的溶剂中振荡2 h再上机检测[5],我们做过大量实验,虽然两者有正相关联,但并无规律性,相差最大3个点。另外,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合理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或者有水洗厂使用过火碱等没及时处理好,再经过高温熨烫,碱性离子就会牢牢吸附在纤维内部,仅凭下一家水洗厂正规的流程洗涤是没办法将其洗涤出来的。我们就遇到过一个客户布草pH检测达到9.6,投洗30次、40次还是9.6。公纺大多为棉织物,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占比达到93.87%,是棉织物的骨架,但是从纤维素的分子结构来说,分子链上的羟基(-OH)具有良好的化学反应活性,与酸中的H+反应而使纤维素发生降解,从而破坏棉的主体结构,所以棉织物耐碱不耐酸。而污渍大多为有机物、蛋白质等,碱性物质对这些污渍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所以工业纺织品洗涤剂与民用存在差别,含有更多的碱性物质,如果不按照特定的流程洗涤,很容易导致清洁布草的pH偏碱性不合格。当然有的洗涤企业为了中和碱性,在后期过量投入酸类洗涤剂,也会导致偏酸性的不合格。有实验证明,碱与纤维素也会发生反应,尤其在高温高碱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纤维也会有损伤,造成聚合度下降。

洗染行业卫生检测中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属于细菌,它们之间是包含关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我们检出的菌落总数不一定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但若是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大肠杆菌就会检出细菌菌落。纺织品引起的感染风险最终取决于病原体是否能在干燥的纺织品上存活更长的时间或者纺织品是否被含有病原体的物质污染。菌落总数和细菌菌落总数是不同的概念。我们检测出的菌落总数可能有致病菌,也可能没有,若在进一步的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证实了这两个项目也是未检出的,那么就可以证明菌落中是没有指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但其实并不能证明没有其他的致病菌。洗染业所检测出来的大肠菌群,有可能是致病菌,有可能是条件致病菌,也有可能是非致病菌。但是大肠菌群最初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必须看作是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的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人和动物的常见病原菌,50%以上健康人皮肤上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因而,食品受污染的机会很多,而我们检测中发现含有机污渍比较多的比如厨衣比较容易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存条件要求不高并且能在干燥表面长时间存活。大多数生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和营养,细菌也一样,温暖、潮湿的环境利于细菌的繁殖,所以洗涤后的纺织品应去污彻底,下边角部位不能有潮湿现象。

为什么白度检测一般不会不合格呢?因为公用纺织品大多为白色织物,而衣物可用的荧光增白剂又被证明用于洗涤产品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所以公用纺织品洗涤剂不可避免会添加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又叫光学增白剂,它能够吸收波长340~380 nm左右的紫外光,发射出波长400~450 nm左右的蓝光,可有效弥补白色物质因蓝光缺损而造成的泛黄,在视觉上显著提高白色物质的白度以及亮度。目前标准对白度的方法也没有明确规定[6],如果不滤去紫外光检测白度,出来的白度数值很大程度是荧光增白剂的贡献,对洗涤效果的确认是没有意义的。

漂白是布草洗涤重要的环节,漂白的同时起到了化学消毒的作用,但是若不严格按照合适的工艺流程进行,将会对织物造成比较严重的损伤。在漂白过程中,纤维素会受到氧化作用,形成氧化纤维素。尽管氧化纤维素并未直接发生大分子链断裂,但某些键的化学稳定性已大大下降。尤其是在不同pH、不同温度条件下,还有可能会加剧氯漂对织物的损伤。

除了以上标准要求的检测项目,最重要的就是布草损伤,我们经常会因为布草洗涤出现问题与布草供应商或者酒店发声纠纷,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为行业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2018年,引进了一批不同棉涤比例,不同纱支数,不同织造工艺的市场上比较通用的单和巾类,在洗衣龙和单机上做循环洗涤实验,每5次洗涤检测一次断裂、撕破、纱支、克重细度化学损伤等,每个项目做标准曲线,目前已做到100多次。现在若有客户拿过来洗涤100次以内的布草,我们就可以诊断其化学损伤情况以及预测其寿命。如果不方便每次都检测,我们也建议洗涤厂与客户交接时做好留样,双方确认必要时再检测,以防后续出现纠纷。

3 客衣服装洗涤质量现状

嘉思特曾承接某消费者协会对其辖区13家洗衣店26个产品的抽检业务,这批涵盖不同材质的衣物,或水洗或干洗后被送往嘉思特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分析,并依据SB/T 10989-2013《衣物洗涤质量要求》进行结果判定。检测结果与我们前期的分析结论十分一致,见图1,即在26个抽样中微生物指标仅出现1例检出大肠杆菌(3例微生物检出,但在标准范围内)为不合格,而在26个抽样中仅3个样品的pH为合格。

从数据上来看,客衣洗涤的pH为什么很难合格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标准限值制定的不合理。从表2可以看出,GB 18401-2010《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对于婴幼儿纺织品制定的标准pH尚为4.0~7.5,而客衣执行的标准SB/T 10989-2013 pH限值定位6.5~7.5。由于WS/T 508也是参照这个标准制定的,所以医用清洁织物的pH也是不容易合格的。

图1 客衣服装pH值检测结果

客衣洗涤的细菌一般不会超标,国外有研究表明,经四氯乙烯洗涤的织物,能够达到无菌状态,人们认为这可能是四氯乙烯溶剂的毒性抑制了微生物生长。虽然四氯乙烯干洗杀毒灭菌的指标看起来很不错,但结果当然不能外推到目前使用的其他干洗溶剂中,至少有一种已知的干洗溶剂利于细菌生长。另外,近年来发现有媒体曝光采取ATP方法直接检测清洁织物卫生情况的,本机构认为不甚合理。ATP方法在纺织品卫生检测上的应用并没有做过验证,其方法原理在纺织品卫生检测上的应用本身尚存在一定的问题。ATP方法的检测原理不仅仅只对微生物(不仅限于细菌)有反应,只能说它的检测结果与我们的卫生情况会有一定的正相关联。参考食品行业,ATP发光技术能对应(强调一下是对应,用线性关系对应,直接读数是不可能的)到达的检测极限为1000 cfu/mL。检出限若不好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为小于1000 cfu/mL不在这个方法的有效检测范围。

表2 纺织品pH要求

四氯乙烯目前是我们客衣洗涤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衣服上残留的四氯乙烯比较严峻。我们公司虽然有四氯乙烯残留检测设备,也有衣服四氯乙烯残留检测标准,但还缺乏比较严格的指标要求和规范,无论如何,规范发展是趋势,我们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主动对干洗衣物进行四氯乙烯检测摸底,提前做好应对。

猜你喜欢
公用致病菌金黄色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一个公用品牌的养成——横山羊肉是咋样“吃香”的
那一抹金黄色
那一抹金黄色
公用电梯自动取消停靠装置初步设计
金黄色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医生私车公用撞伤人 医院担责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