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正确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

2021-04-25 03:48曾培炎
全球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合作共赢意识形态中美关系

摘要:以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偏见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是完全错误的。首先,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中美必然走向对抗;其二,时代变化颠覆了“修昔底德陷阱”立论的基础;其三,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和贡献者,而不是挑战者和破坏者;其四,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希望通过重启和完善中美多层次交流机制积累互信,通过重塑中美经贸关系夯实互信,通过全球治理合作深化互信,实现中美两国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关键词:冷战思维 意识形态 中美关系 合作共赢

作者简介:

曾培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近几年,中美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华存在战略疑虑和焦虑,认为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两国将不可避免地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以这种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偏见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是完全错误的,其后果是十分危险的。

首先,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意味着中美必然走向对抗。

任何制度和模式的形成,都有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条件。中美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是由两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决定的。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也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非攻等理念深深融入在民族血脉之中。近代以来,中国遭受过侵略和压迫,历经探索实践,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中国历来主张求同存异,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无意改变美国,更不想取代美国;而美国也不可能一厢情愿地改变中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而是丰富多彩、各展其长、各得其所的,不同的社会制度完全可以做到和平共存、共同进步。

其二,时代变化颠覆了“修昔底德陷阱”立论的基础。

“修昔底德陷阱”论断适用的背景,是在当时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人类社会自然经济占据主流,国家之间通过战争或者殖民掠夺土地、人口、粮食等资源,获得利益甚至建立霸权。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追求和平与发展、反对战争和霸权是民心所向。

随着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技术、人力、资本、数据等要素实现了大规模跨境流动,形成了全球要素的大市场、大循环和大平衡,各国利益相互交织和彼此依赖。合作共赢取代零和博弈,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取代战争,成为国家间利益平衡的主要方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存在,更是使世界形成“战略武器之威慑”,大国之间相互制约,玩火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毁灭性战争,其后果不堪设想。

为应对共同挑战,推动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这顺应了国际关系发展的特征和客观规律。中美应跳出这种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零和思维模式,共建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其三,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和贡献者,而不是挑战者和破坏者。

二战后确立的现行国际秩序,使世界总体维持了安宁、进步、繁荣,这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中国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最稳定的时期,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获益最大的时期。我们没有理由去推翻和挑战现有的国际体系。

当然,我们也看到,现行国际秩序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变化的地方,但中国主张的是对其改革和完善,绝不是另起炉灶。中国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就是在现有国际秩序下,为更多国家共同发展进行的探索和尝试。

其四,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是美国的1/6。我们用有限的资源使14亿人口摆脱贫困,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进步,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贡献,而非威胁。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同世界各国的开放合作,世界好,中国才能好;同样,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经济增速达到9.4%,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连续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增长引擎。

从中美来看,两国建交40多年来,双边贸易增长250多倍,目前美国有260万个就业岗位由此创造;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攀升到近2400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企业90%以上实现盈利。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后,产能和销量高速扩张,2021年产量有望突破50万辆,占其全球产量的50%。

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预计未来十年进口商品总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一个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既是中国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世界发展的机遇所在。

2021年1月20日,拜登总统正式宣誓就职。希望美方能够以此为契机,调试思维和行为模式,同中方相向而行,增进战略互信,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一是通过重启和完善中美多层次交流机制积累互信。中美双方应抓紧恢复两国高层领导战略对话,为两国关系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利用此前建立的各类对话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建设性对话,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把对话磋商作为解决问题和弥合分歧的基本渠道。国家友好,根在人民。美方应取消在中美人文交流领域“筑墙”、设限的做法,为两国各领域交往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双方应积极开展民间机构、企业、智库的“二轨”对话,以及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改善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

二是通过重塑中美经贸关系夯实互信。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近几年遭受重创,这损害了中国和美国利益,也损害了全球经济。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合作共赢。2020年11月,中国与其他14个亚太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欧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BIT)谈判,并表示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充分表明中国推行结构性改革和制度性开放的决心。中美应秉持积极合作的态度,在全面客观评估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经贸谈判,尽快取消贸易战以来相互加征的高额关税,取消不合理投资限制,抓紧重启双边BIT谈判,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

三是通过全球治理合作深化互信。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传统的全球公共产品体系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合作,建设更为公平公正的规则制度刻不容缓。大国在全球治理中具有重要影响,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疫情防控、稳定世界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粮食安全、网络安全、反恐、防扩散等领域既肩负着共同责任,又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应加强协调,构建合作框架,与各国一起携手解决好紧迫的全球问题和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50年前,基辛格博士访华,打破坚冰,促成了中美建交,给两国都带来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也为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又处在这样一个关键十字路口,要有同样担当的勇气和远见的智慧,共同努力,开辟中美關系健康稳定前行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李 蕊

猜你喜欢
合作共赢意识形态中美关系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聚合APP著作权侵权的行为规制
企业并购实现双赢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新时期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经略中东:中国展示新型大国风范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