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中主体翻译能力培养缺失及对策研究

2021-04-25 10:55樊慧燕
成才之路 2021年8期
关键词:质效体系化母语

樊慧燕

摘 要:当前我国翻译教学存在翻译主体翻译能力培养缺失的问题。翻译主体翻译能力培养缺失,制约着翻译教学质效的提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培养翻译主体的翻译能力:丰富课程设置,注重体系化教学;夯实语言根基,帮助翻译主体认识到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创设实践机会,引导翻译主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能力;培养;缺失;对策;体系化教学;母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8-004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密切,这为我国翻译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客观条件。我国的翻译教学在近几年才由注重语言转换的训练开始向以结果为导向的翻译实践能力培养转化。这种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翻译教学质效的全面提升,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当前我国翻译教学存在翻译主体翻译能力培养缺失的问题。本文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提升翻译教学质效的对策。

一、翻译主体翻译能力培养缺失问题的分析

翻译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全面提升翻译主体即学生的翻译能力,而在我国翻译教学实践中,翻译主体的翻译能力相对较低,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翻译教学质效的提升。因此,要想提升翻译教学质效,就必须从提高翻译主体的翻译能力着手。评价和衡量翻译主体的综合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翻译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翻译主体翻译能力培养的缺失,原因主要在于教学内容的缺失。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翻译主体体系化翻译思维的培养。当前,翻译教学虽然已经由传统的注重语言转换的训练开始向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化,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和教材的限制(教师引导缺位和教材分章零碎化),翻译主体在语句的转换上缺乏对前后文系统化的理解,通常是以句子为核心进行直译或意译,忽视对文本整体语篇、语境的理解和认知,使得翻译内容虽然不存在语法错误或词不达意的问题,翻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翻译主體无法形成体系化的翻译思维。此外,翻译主体的翻译能力还与其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可以说实践经验也是翻译主体体系化翻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翻译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缺失的问题,这直接导致翻译主体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所翻译出来的内容生硬,甚至与实际脱轨。

(2)未注重对翻译主体的母语训练。在翻译教学中,语言转换能力指的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语言转换的能力,以及对语言修辞手段和文化意识的把握能力。然而,在当前的翻译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翻译主体对母语的掌握情况。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首先需要对原文有准确的理解,然后进行恰当得体的翻译。因此可以说,翻译主体的母语掌握情况直接决定着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然而,当前语文课程虽然是主课,但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翻译主体由于课程任务繁重也忽视了对母语的自主学习。这一切,都制约着翻译主体翻译能力的提升。

(3)忽视对翻译主体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应用语言,而翻译教学就是帮助翻译主体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运用好至少两种以上的语言。然而,在当前的翻译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将重点放在翻译理论知识教学上,忽视对翻译主体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很多学生在文本翻译上能力相对较强,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反应速度慢、翻译准确度较低,无法满足需求者的翻译需求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翻译主体虽然能够在翻译课程中取得高分,但在实践中却表现出怯场、不自信甚至频繁发生翻译错误等问题,这不仅会打击翻译主体的自信心,影响其下一步的学习,还背离了现代社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二、提升翻译教学质效的对策

在翻译教学中,主体翻译能力培养的缺失是制约翻译教学质效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上述三方面问题,教师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但问题的解决,并非能够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翻译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要想全面提升翻译教学的质效,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丰富课程设置,注重体系化教学。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获取知识来丰富知识储备,形成体系化的翻译思维。在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引导翻译主体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要通过丰富课程设置来扩充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开设翻译理论课程、文学课程等,让翻译主体能够加深对语言文化背景的认知,激发他们对翻译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翻译主体接触更多关于外国语言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内容,帮助翻译主体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使翻译主体在运用语言文化知识的时候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翻译主体的翻译能力,提高翻译教学的质效。

(2)夯实语言根基,帮助翻译主体认识到语言之间的差异性。翻译主体提高自身翻译能力的前提是学好自己的母语。换言之,翻译主体要想做好翻译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母语基础,可以说翻译主体的母语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翻译能力。因此,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翻译知识,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母语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来比较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并找出两者的共同点,让翻译主体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母语的理解,不断提高翻译主体的翻译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翻译主体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课外延伸阅读来丰富知识储备,全面提升翻译主体的翻译能力。

(3)创设实践机会,引导翻译主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在当前的翻译教学中,翻译主体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而学习语言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合适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所以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该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语境,还要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进行实践锻炼,进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或鼓励翻译主体参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翻译主体创设实践机会,让翻译主体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不断自主思考、查缺补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进而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实践教学可以克服理论知识教学的局限性,让翻译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更加自觉地进行主动学习,并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翻译水平,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翻译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语言翻译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语言翻译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顺利合作的基础。在当前的翻译教学中,翻译主体翻译能力培养缺失问题是制约翻译教学质效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在翻译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培养翻译主体的翻译能力:丰富课程设置,注重体系化教学;夯实语言根基,帮助翻译主体认识到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创设实践机会,引导翻译主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翻译能力。這样,就能不断提高翻译主体的翻译能力,提升翻译教学的质效。

参考文献:

[1]李洋,王孜雅.翻译教学的方法论路径——《构建翻译能力》介评[J].语言教育,2019(02).

[2]贾岩:再谈创新型翻译人才培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08).

[3]张新玲,刘金利.语言交际能力视角下的翻译能力再审视[J].上海翻译,2017(05).

[4]傅敬民.翻译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04).

[5]吴赟.翻译能力建构与中译外人才培养[J].外语学刊,2015(01).

[6]李瑞林.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中国翻译,2011(01).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a problem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China, that is the lack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subject. The lack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ability of the translator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Teachers can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cultivate the translation 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subject: enrich the curriculum and pay attention to systematic teaching; consolidate the language foundation to help the translation subject real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anguages; create practical opportunities to guide the translation subject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ability in practice.

Key words: translation teaching; transl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lack; countermeasures; systematic teaching; mother tongue; practical teaching

猜你喜欢
质效体系化母语
苏州吴中区创新七项举措 提升执法质效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从上诉案件流转周期看改革质效
构建体系化试验安全管理模式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母语
坚持“四个三” 提升乡镇人代会质效
拓宽信访渠道 提升监督质效
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