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式宇宙模型和膨胀的逆转

2021-04-26 13:59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黑洞宇宙能量

朱 临

浙江铁道学会 浙江 杭州 310007

0 引言

宇宙浩瀚而神秘。自从出现人类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对宇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不间断的观察。为了解释宇宙种种神秘的现象,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想象,提出了种种的宇宙模型。虽然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未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但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显现了应有的教训。

近代以来,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宇宙研究有了多方面的进展,取得了诸如大爆炸宇宙模型等许多重大的成果。但由于宇宙的不可穷尽性,宇宙研究还有许多空白,现在得出的结论,也还存在许多尚需探讨的问题。因此,需要继续深入开展对宇宙的探测和研究工作。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人提出了新的起伏式的宇宙模型。经比较,这种模型应当是一个可行的宇宙模型。

1 关于宇宙可能的结局

1917年,德国物理学家A·爱因斯坦发表了《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察》,试图根据广义相对论方程推导出整个宇宙的模型。在此文中,提出了宇宙学原理——宇宙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1922年,俄罗斯物理学家A·弗里德曼认为,宇宙是动态的,并依据宇宙学原理,第一个求得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最全面和最真实的解。这个解只取决于3个参数:一是哈勃常数Η,它是宇宙膨胀的速率。二是无量纲参数Ω,它是指宇宙中物质平均密度和宇宙临界物质密度之比。三是宇宙常数Λ,它是和真空空间有关的能量或暗能量的值。弗里德曼指出,这3个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整个宇宙的演化,造成宇宙3种可能的结局。同时,物质密度的大小Ω决定着时间—空间曲率Κ的正负。当Ω>1,对应的Κ>0,宇宙像一个球面,时空是有限的。这时,宇宙的物质充分,引力最终将使膨胀逆转。宇宙收缩将引力能转化为热能,温度开始上升,最终宇宙有可能重新出现大爆炸。当Ω<1,对应的Κ<0,时空是马鞍形的,无界的。宇宙中就没有足够的物质逆转大爆炸产生的加速膨胀,宇宙是开放的,时空是无限的,即宇宙永远膨胀。如果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最终宇宙将陷入大冻结的状态。当Ω=1,对应的Κ=0,时空是平直的,也是无界的。在这种情况下,宇宙将徘徊在两个极端之间,但仍将继续膨胀下去。物理学家依照弗里德曼的解,通过对宇宙的观测,给出了三种经典的假说:大挤压、大冻结,以及两者的临界状态。

①大挤压。虽然最初的膨胀很迅速,但如果宇宙中的总物质和能量达到一定的值,那么宇宙在膨胀到最大值后,会转为收缩状态,宇宙最终将会坍缩回去。这是使宇宙重生的最直接的办法,新的循环宇宙有机会像我们的宇宙一样演化。

②正定膨胀。宇宙中总的物质和能量不足以逆转膨胀。膨胀速率始终大于零。宇宙会永远膨胀下去,最终以大冻结结尾。

③递减膨胀。这就像是上面情况的临界点。如果多了一个质子,宇宙就会坍缩;少一个质子,宇宙就会膨胀。在这样的临界状态中,宇宙以最低的速率膨胀,膨胀速率逐渐趋近于零。

根据目前的测量结果,宇宙是由0.01%的辐射、0.1%的中微子、4.9%的普通物质、27%的暗物质和68%的暗能量所构成。如果是暗能量主导宇宙的膨胀,这将影响宇宙的命运。除了先前给出的三种经典假说,暗能量又给出了二种特别的假说。

④大撕裂。暗能量属于空间自身的性质,这说明,它的能量密度应该是一个常数。但它也可能随着时间而改变。一种可能是增强,这会导致宇宙膨胀速率随着时间而加速。遥远天体远离的加速度也会越来越大。那些受万有引力束缚在一起的星系团、独立的星系、太阳系甚至原子等,都会因为暗能量的增强而在某一刻相分离。在宇宙的最后一刻,空间本身和亚原子粒子都会被撕裂。

⑤大毁灭。暗能量和真空的零点能相关,可能衰变。如果暗能量对应的真空不是能量最低的稳定的真正真空状态,而是早期宇宙因对称性破缺而进入的一个伪真空状态,量子隧穿效应会使现在的宇宙进入一个能量更低的状态,而改变物理定律。在这种状态下,无论衰变在哪里发生,都会从一点出发,以光速传播,摧毁所经之处的一切事物,随之即刻摧毁现在的宇宙。这是宇宙所有可能结局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

据上,宇宙共有5种可能的结局,其中后4种皆为毁灭而不复存在,唯有前1种可以得到涅槃而重生[1]。

2 关于起伏式宇宙模型

②白洞。根据对称性原理,有黑洞也必然存在着白洞。1964年,俄罗斯宇宙学家I·诺维科夫根据对史瓦西解的计算,提出了白洞的学说。物理学家们认为,在白洞这种神奇的天体中,也有一个封闭的边界。和黑洞相反,白洞内的物质和辐射只能向外运动,而不允许物质和辐射进入它的内部。在白洞的中心,有一个聚集着各种基本粒子等的致密物质团。当这个致密物质团处于膨胀过程中时,各种基本粒子就会辐射出去。这些辐射粒子具有很高的速度。当和周围的物质发生碰撞时,由于其异常的剧烈,将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有的物理学家认为,白洞是从黑洞转变过来的,白洞释放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正是在黑洞形成时获得的。黑洞的形成是在引力作用下发生坍缩的过程。白洞发生的过程正好和黑洞形成的过程相反。在这种过程中,白洞将会发生猛烈的爆发。

③熵量增加原理。1950年,德国物理学家R·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熵就是热力学系统平衡态的状态函数。熵量,则是量度粒子运动混乱、无规则、无序程度的物理量。R.克劳修斯提出熵的概念后,进而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亦称熵量增加原理[2]:

其中dS为初态和终态均为平衡态的某过程的熵变,dQ=-cdT,为系统中热量的变化,c为热容量,符号-表示系统具有负的热容量,T为温度,不等号>表示不可逆过程,等号=表示可逆过程。事实上,对于某个热力过程,不管初态、终态是否平衡,该式都成立。对于孤立系统,有dS>0。可以看出,此式是在无约束的条件下得出的。在这种系统中,各物体是排斥性的,是一种热力扩散性的结构。

从式(3)可见,白洞具有的是正的能量,黑洞具有的是负的能量。在白洞、黑洞构成循环过程的系统中,总的能量变化为0,能量是守恒的。同时可见,总的熵量变化也为0,熵量也是守恒的。

从式(4)可见,在局部区域,两相邻的白洞、黑洞并不一定两两构成循环过程,但在总体上,白洞、黑洞是两两对应的,因此,在整个宇宙系统中,能量是守恒的,熵量也是守恒的。这就是宇宙系统的熵量守恒定律。

从式(3)和式(4)可以看出,不但在白洞、黑洞构成循环系统的特殊情况下,熵量是守恒的,而且在宇宙系统中相邻的白洞、黑洞并不两两构成循环过程的一般情况下,宇宙中的熵量也是守恒的。能量守恒定律经过实验的检验,是正确的。根据式(3)和式(4),熵量和能量的自然对数成正比,因此,熵量守恒定律也是正确的。

⑥起伏式宇宙模型。根据式(4)的熵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推测到,在宇宙系统中,某一区域或某几个区域有黑洞在爆炸。这种爆炸,产生了使某个或某几个宇宙膨胀的物质,包括质量和能量。也就是说,黑洞塌缩到一定程度,将逆向转变为白洞。同 时,根据白洞、黑洞对称的原理,在宇宙的另一区域或某几个区域,也必定会有黑洞在形成。也就是说,白洞膨胀到一定程度,也将逆向收缩转变为黑洞。据此,最终将导致在整个宇宙中,某些目前我们不能观测的部分,处于收缩的过程中。因此,在整个宇宙中,黑洞、白洞的形成是交错发生,此起彼伏,此伏彼起的。这种此起彼伏的白洞、黑洞过程,不但决定了某个宇宙过去的历程,也将影响某个宇宙的现在和将来。据上可以得出,我们的宇宙模型是一种起伏式的宇宙模型[4]。这个模型描述了,整个宇宙是由一个个的小宇宙组成的。正是一个个的小宇宙,构成了整个的大宇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宇宙,就是整个宇宙中的一个小宇宙。

3 关于永远膨胀宇宙模型的不可能存在

据此,在物质势能作用下,膨胀宇宙将会逆转,开始收缩。因此,宇宙无限的膨胀是不可能的。对于多元宇宙的问题,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4 结论

从上可见,依据起伏式宇宙模型,在宇宙5种可能的结局中,毁灭而不复存在的后4种是不可能发生的,只有前1种可以涅槃重生的大挤压是能够存在的。这也说明,起伏式宇宙模型是一个可行的宇宙模型。

猜你喜欢
黑洞宇宙能量
HAYDON黑洞
宇宙第一群
能量之源
5500万光年之外的“黑洞”,是如何被拍到的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这宇宙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
黑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