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根源、影响与对策分析

2021-04-26 19:14李泽宇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

作者简介:李泽宇(1996-),男,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新政治经济学。

摘 要:本次大范围中美贸易摩擦无论在规模还是持续时间上相比以往都更加严峻,对于摩擦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的理论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将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归纳为:国际分工产业链结构问题,重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以及倒逼国内企业减弱对进口产品的依存性。基于对成因的分析,本文对于贸易摩擦的后续影响做了初步预测,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包括调整最优关税、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基础性研发与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产业链分工;贸易失衡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11

自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中国开展301调查以来,美国已累计对2500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而中方同样也以加征关税的方式作出反制措施。对于美国发起贸易摩擦的原因、诉求以及预期影响,各种分析都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认为,对于此次贸易摩擦的分析应当透过现象来探查贸易摩擦产生的结构性源头与根本动机,因此必须由国际贸易理论出发,结合中美两国的现实状况,再对其进行慎重判断。

1 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梳理

一般性的贸易理论所能解决的问题在于国际贸易为何存在,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某一经济体采取何种行动会达到经济意义上的最优。然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并不会以世界福利最大化为目的,而更多的是为了达成本国的福利最大化,国家的主体性在于贸易理论中通常是缺位的。而国家主体的利益考量又远不止经济增长一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政治博弈、国际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国内矛盾等诸多因素。对于此次大范围的贸易摩擦,本文认为,关税只是手段,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进自由贸易。美国与欧盟、日本等国的贸易谈判过程顺利进行,恰恰反映出美国无意进行贸易孤立,而是在国际贸易中寻求更接近最优的均衡点。同时,美方也不具备实行单边贸易保护的动机,保护幼稚产业的目的依照当今美国经济状况而言说不通。此次贸易摩擦的深层目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国际分工产业链结构问题。产业链分工与产品分工的区别在于,产业链分工将产品的生产过程依各国比较优势差别进行拆分,再通过外包等途径将不同工序分配至不同国家。由于运输成本与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该种更现代化的分工模式成为可能。而美国处于产业链分工的顶端就意味着其国内要素被更多的投入高新技术的研发、设计等环节中,这就使得其资本要素需求极高,大量国际资本便会流入,而只有通过大量进口才能维持国内需求,并且使得国内消费不占用过多资本要素,这也就解释了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与资本账户顺差国际收支状况。维持产业链顶端的地位同样也有代价,美国的这种产业链分工角色导致的问题在于,国内低端产业链条的竞争力减弱甚至消亡,以及由此带来的失业与收入差距扩大,這些问题正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因而,贸易战可以是平衡维持产业链分工地位与国内分配之间矛盾的出口,通过贸易政策将低端产业部分引导回美国,进而使得国内福利得以改善。

第二,重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美贸易是当今世界最特殊的双边贸易之一。首先,进出口总量极不平衡,依据商务部2018年1至3月数据,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231亿美元,而美国对中国出口额为320亿美元,相差了近4倍,减少中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也是美国此次发动贸易战的重要目的之一。显然,中对美的顺差意味着中国在双边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更大。美国认为其经常项的逆差是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阻碍,使中美贸易更加均衡、从贸易中获取更多利益应当是美国贸易政策的重要目标。

第三,倒逼国内企业减弱对进口产品的依存性。这一目的与国际分工产业结构链问题有着密切联系。一个现象是,美国政府在举行对华贸易政策听证会上,大量美国本土企业表达了对于加征关税的不满,原因在于其产品需要大量进口中国下游产业链的制成品与中间产品。就国际关系层面而言,作为在位霸权的美国始终忌惮中国挑战其国际地位,其各重要产业供应链高度依赖进口自中国必然不是美国政府想看到的。通过贸易手段削弱美国企业对于中国产品的依存度,势必会缩减其经济福利,使得这一双边贸易格局朝着不具效率的方向前进,但美政府考量其综合收益,尤其是维持其国际地位的方面,或许仍有可取之处。

2 贸易摩擦的影响与“逆向比较优势陷阱”

依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美方发动此次贸易冲突的目的可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缓解产业链分工角色导致的国内分配问题;二是重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三是倒逼国内企业减弱对进口产品的依存性。若美国贸易战略能够达到其预先设想的目的,其国内经济也势必会经历一段“阵痛期”,即由于关税的存在,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国内消费下降;同时由于产业链国际分工的存在,企业难以得到廉价的进口中间产品与制成品,除了将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外还会直接影响到产出。

而从长期来看,若美国主导下的新贸易格局形成,美国将从中获得重要利益。首先,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其产业链分工角色的重构,成功引导制造业回流至美国有助于完善国内产业结构,改善就业状况,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国内矛盾。其次,由于国内的产业结构趋于均衡,低端制成品与中间产品、原材料可以由国内提供进行部分替代,企业对进口产品的依存度也得以顺势减小。最后,由于产业链分工角色的调整,中美贸易的结构性不平衡将得到缓解,美国在此双边贸易中所获得的剩余分配比例也就更高。

对于中国来说,若要实现国际分工角色的变化,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鼓励科技创新、注重教育、引进外资等方式实现向产业链上游的转移,从而提升竞争力,但对美国而言却难以实现。国际贸易理论中存在“比较优势陷阱”的概念,它是指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由于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而对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发达国家而言,吸引下游产业返回国内从而完善国内产业结构的倾向会因国内高昂的劳动力价格变得不可行,本文将这种状况命名为“逆向比较优势陷阱”。显然,“逆向比较优势陷阱”将会是美国贸易政策最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阻碍,这也说明中美之间的分工角色乃至贸易失衡的状况都是结构性的。一个简单的思想是,市场不完全的福利损失最终总会显现出来,美政府通过干扰经济最优的贸易格局并非帕累托改进,其造成的福利损失最终仍会由国内承担。

如今贸易摩擦已多次升级,谈判多次中止再重启,中美贸易冲突注定会朝着长期性、持久性发展。对于中美两国而言,贸易冲突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此次贸易摩擦对于中美双方都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甚至并非一方受损、一方得利的零和博弈局面,而是各自承担损失的不利状况。

3 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

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首先,无论依据传统还是现代的贸易理论,自由贸易都是增进福利的最优行为模式。虽然在贸易冲突紧张进行的当前,中方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始终采取反制措施进行回击,但双方的贸易关系仍然要以自由贸易为最终目标,通过帕累托改进走向帕累托最优。对于中美贸易关系的结构性失衡,中国同样可以主动通过调整关税进行调节,扩大进口高质量的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由数量日益转向质量的消费需求,提升福利水平,更有研究表明,当一个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降低进口壁垒时,进口增长同样也会带动出口增长。因此,关税的降低并不一定意味着贸易剩余分配比例的降低,反而可以带来国内福利的增加。

其次,破解中美贸易失衡格局的关键在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调整。在美国面临逆向比较优势陷阱的同时,中国仍有进行产业链分工角色升级的空间与潜力,其要点在于如何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对于政府而言,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基础性研发与创新以改变要素禀赋,变劳动力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才能为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国际产业链分工调整提供基础性支持。当中国完成了国际产业链分工位置的攀升后,中美贸易将面临更多共同利益,谈判与协商将代替冲突与摩擦成为双边贸易模式的主流。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并非出于对美国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的被动修补,而是出于中国自身利益的必需的转变。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就增强了对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激励,抄袭和侵权行为自然受到约束,创新和研发有利可图,进而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链升级。同时,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有利于贸易伙伴的创新动力,从而使其加大研发投入,而其技术进步造成的溢出效应也同样会增加中国的福利水平。

4 总结与反思

中美间的贸易摩擦,表面看是贸易总量的失衡,深层原因在于全球产业链分工所导致的贸易角色差异,与中美特殊的几乎不重叠的贸易结构。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并不会是一方得益、一方受损的单赢局面,而是双方各有损失的两输局面。基于贸易冲突已然发生并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应坚持以自由贸易为根本目标,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基础性研发与创新以积累人力资本,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美贸易摩擦,既是挑战,也是契机,如果应对得当,将成为中国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拐点。

参考文献

[1]Yang X,Cheng W,Sachs J.An Inframarginal Analysis of the Ricardian Model[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8(2):208-220.

[2]蔡喜洋.中美贸易冲突的全面解析[J].清华金融评论,2018,(5):109-112.

[3]雷达,刘元春.新贸易理论与自由主义:冲突与融合中的发展[J].世界经济,2005,(5):62-74.

[4]华民.新“里昂惕夫之謎”:贸易失衡的超边际分析——兼论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根源与演变趋势[J].探索与争鸣,2018,(6):6-14,29,143.

[5]辛翠玲.特朗普政府经贸战略探析:“美国优先”的国际贸易新秩序[J].当代美国评论,2018,(3):27-48,127.

[6]张丽娟,江文昶.贸易保护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其最新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6,(7):70-75.

[7]张震,王建斌.中美贸易摩擦:成因、应对措施与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18,(6):122-128.

[8]邹薇.论竞争力的源泉: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35-37.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摩擦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影响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美日贸易战对当前中美贸易冲突的启示
由中美贸易摩擦浅谈中国出口导向战略转型
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学理论辨析
美国恐将自食恶果
特朗普政府经贸政策对中国企业赴美ODI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经贸政策对中国企业赴美ODI的影响
中国应对特朗普减税法案冲击的思路与要领
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