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武汉:英雄城永不倒

2021-04-27 09:47
时代邮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张之洞武汉大学湖北

100多年以来,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多次站在风口浪尖,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武昌起义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武汉大会战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格局,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武汉大学奏响了上世纪80年代学术自由和思想碰撞的最强音,让那个激越的年代永留史册;2020年,武汉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战胜了新冠肺炎疫情,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近代百年风云自此开始

1889年,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一条联通中国腹地的干线铁路,从北京附近的卢沟桥开始,修到武汉的汉口。朝廷准奏,计划北段由直隶总督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筑,并将张之洞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负责修路事宜。

近代武汉的百年风云,自此开始。

张之洞在湖北主要干了这几件事:创立汉阳铁厂 、湖北枪炮厂 ,修筑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创办自强学堂,以及编练新军。

每件事的推进都异常艰难。

建汉阳铁厂时,资金严重不足,张之洞为筹钱“不择手段”,湖北当地的经费中,凡是能挪用的,他一概挪用,甚至就连上缴国库的银子他也要“截胡”。为了银子,张之洞甚至给朝廷上书,说铁厂原本建在广东,现在搬到了湖北,可是资金却没跟过来,为此,他要求广东借给他50万两银子。1893年,汉阳铁厂终于建成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它的横空出世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端。

有了钢铁,兴建铁路才变得可行。接着,在张之洞督办下,京汉铁路1906年开通。他还于1905年奉旨督办粤汉铁路,可惜他1909年去世,未能看到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武汉成为真正的九省通衢之城,与这两条铁路息息相关。

办枪炮厂时,张之洞花巨资获得德国授权生产1888式“委员会步枪”。谁料,这款枪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最严重的是容易炸膛。为此,枪炮厂的技师没日没夜地研究,将这款步枪改造为可靠耐用的“汉阳造”步枪。这款步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军队装备最多的步枪,甚至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使用过。

张之洞还在武汉兴办制造局,大力鼓励创办民族企业,一些有能力的商人在武汉创办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近代企业。1906年,汉口一地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到全国12%。在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期,湖北的进出口贸易额位居全国第二,紧跟上海。当时,武汉被许多人誉为“东方的芝加哥”。

在吃过办铁厂的苦之后,张之洞意识到“西学”的重要性,创办了自强学堂,这座学堂就是武汉大学的前身。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精挑细选了13名学生留学日本,这13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留日学生,他们大多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的火种。自强学堂的毕业生里,有30多人成为辛亥革命志士。

张之洞在湖北编练的自强军,是中国最早成型的新式军队,自强军仿照德国军队建制。根据梁启超的记载,江南众多军队中,没有哪支军队能比得上自强军。据《清史稿》记载,1907年湖北新军全军官兵合计16104人,成为仅次于袁世凯北洋军的军事力量。同年,张之洞离开湖北,进京入职军机处,这时的湖北新军已成规模,直到辛亥革命前,基本上没有再做过调整。离开湖北后,张之洞依然牵挂湖北新军,特意给新军将领黎元洪发电报,催促他抓好新军建设。

1909年,张之洞去世。两年后,武昌起义爆发,这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1938年,武汉大会战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但其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则放在了武汉。武汉成为当时中国的实际首都,也自然成了日本攻击的中心目标。根据日本御前会议的决定和日本政府的已定方针,1938年6月18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实施汉口作战的准备命令。

大战之前,舆情混乱。

台儿庄大捷传到后方时,国民党军政高层喜不自胜,认为集中兵力打几个类似的胜仗,就能把日本赶出中国。武汉的一些报纸,也纷纷发表社评,鼓吹“速胜论”。待到徐州会战失利,恐日情绪又迅速弥漫,“亡国论”甚嚣尘上。

在一片迷雾中,能独具慧眼、不骄不怯,看到抗战前途的那个人,在陕西延安的一个窑洞里写出了《论持久战》。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给延安的各机关干部做了《论持久战》的演讲。毛泽东认为,中国不会亡国,也不会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他的演讲引起极大反响,很快传到武汉。

周恩来深知《论持久战》的分量,他向国民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宣传毛泽东的战略理论。白崇禧深为折服,将《论持久战》印成小册子,发给广西部队排长以上军官,人手一册。白崇禧还将《论持久战》的精髓归纳成12个字: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他将这一思想推荐给蒋介石,蒋介石也十分赞同,下令军委会通告全国,作为指导全国抗战的战略思想。

1938年6月,中国军队以武汉及附近地区为中心,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大规模会战。日本方面直接参加武汉会战的是第2军和第11军,共9个师团,有25万余人的兵力,并动用了海军及航空兵团各型舰艇100余艘、飞机400余架。中国方面以第五、第九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会战的陆军部队总计14个集团军、50个军,空军派出作战飞机200架,海军派出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10万人。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战场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历时4个半月,中国军队共毙敌伤敌近4万人。武汉大会战扭转了战争格局,会战一结束,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为中国最后的胜利打下了根基。

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武汉大学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查全性作为武汉大学代表参会,当谈到招生话题时,他直言,必须废除群众推荐、领导批准那一套,恢复高考招生,凭真才实学上大学。

邓小平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当机立断地说,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于是,时任教育部长刘西尧(武汉大学1934级校友)、高教司司长刘道玉(1981年至1988年任武汉大学校长)等人,开始积极推进恢复高考事宜。

10月12日,国务院转批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这一消息犹如平地一声雷,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当年冬天有570万考生参加了高考。在思想禁锢尚未完全解除的年代,恢复高考,无疑吹响了改革的号角。

以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为前身的武汉大学,走在了时代的前沿。1978年,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施学分制等教育改革系列措施。

恢复高考时,易中天已经是新疆一所中学毕业班的老师,他担心和自己教的学生一起下考场,如果学生考上了,自己却没考上,那就没脸教书了。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考试,易中天经过3个月备考,考入武汉大学。

学术自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武大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童懋林,听说哪个老师讲得好,就会悄悄走进教室,坐在最后一排旁听,听完就走,老师讲什么,怎么讲,绝不干涉。刘道玉校长有空就去参加学术研讨会,同样,哪怕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作为校长,他也绝不会做裁判官。

刘道玉1981年开始担任武汉大学校长,他是当时全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他锐意改革,推行了导师制、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贷学金制等多项创新,将这所历史悠久的老校推得“风生水起”。

武汉大学聚集了邓晓芒、易中天、赵林、张尧庭、叶汝琏等一众大才,创造了自由的学术氛围,师生拼命钻研,图书馆、实验室总是灯火通明。很快,武汉大学声名远播,全球各大名校纷纷前来联合办学,留学生往来频繁。

2020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0年,一场疫情肆虐中华。关键时刻,中央拍板决定,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凌晨发布1号通告:1月23日10时起,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除夕前夕,武汉“封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人口千万级别的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英明决策!”李兰娟院士说。

这也是千万武汉人民的奉献和坚持。1月28日,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双眼满含泪水,几度哽咽。他表示,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武汉人顶住了山一般的压力。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带领医院干部职工救治2800余名患者,其中不少为重症、危重症患者;快递小哥汪勇第一次骗了妻子,成为了武汉金银潭医院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的“带头人”,他和他的志愿者团队以非凡之勇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原本计划春节和男友去迪士尼游玩的李小熊,组织了一支志愿者车队,直到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还在方舱医院里调配物资……

每一个凡人,都是英雄。作家刘醒龙以亲身经历书写武汉抗疫,在他看来,武汉历史上历经多次劫难都挺了过来,但从出人、出力、出物来讲,从来没有像这样。无论是什么角色,处在何种位置,每一个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同从未见过的病毒、从未有过的疫情抗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需要敢死队式的冲锋,但绝对人人都像守上甘岭一样在死守。1000多万武汉人,留守家中,用生命的每一个细胞进行拼搏,千家万户全都在一线抗疫。

2020年4月8日零时,离汉通道打开,武汉“解封”疫情防控 。历经整整76天管控,江城三镇交通恢复畅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说:“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

如今人们去武汉,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漫步,江上呼啸而来的风声中依稀还有过去战斗的号角。回想这个城市的历史,人们难抑心中的激动。江城百年,英雄无数。英雄城,永不倒。

猜你喜欢
张之洞武汉大学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武汉大学
张之洞的“三不争”
再论晋抚张之洞之口外七厅改制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张之洞被“教育”
隆重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189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