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番鸭感染鸭瘟、新型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的诊断

2021-04-27 10:40严红亚李珂王传禹张信艳杨绍昌
云南畜牧兽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鸭群圆环细小

严红亚,李珂,王传禹*,张信艳,2,杨绍昌,3

(1.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2.水富市农业农村局,云南 水富 657800;3.双江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双江 677399)

鸭病毒性肠炎(DVE)又名鸭瘟(Duck plague,DP),是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疱疹病毒感染,其特征是血管损伤、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疹性损害、淋巴器官损害、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1]。临床诊断特征为发高热,两脚发软,腹泻,粪便呈绿色,流泪和头颈部肿大,故群众把它叫作“大头瘟”[2]。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duckparvovirus,MDPV)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龄至3周龄的雏番鸭,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2]。2008年底以来,我国闽、浙、皖、苏等地陆续发现番鸭、半番鸭、台湾白改鸭等多个品种雏鸭“短喙、生长不良”的疫病,经研究证实该病病原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ewgenotypemuscovyduckparvovirus,N-MDPV)[3]。鸭圆环病毒病(Duck circovirs disease)是由鸭圆环病毒(DuCV)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免疫系统的疫病,导致鸭群免疫功能下降或免疫抑制等疾病。圆环病毒感染的鸭群机体免疫力受抑制,造成鸭群与其他病原菌或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形非常复杂[4]。近两年,云南省番鸭养殖中疫病防控压力较大,常出现雏番鸭疾病防治失败,导致番鸭群死亡率和淘汰率居高不下。本文就一起昆明某鸭场番鸭感染鸭病毒性肠炎(鸭瘟)、新型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的诊断作详细报道,以期为临床诊断及防制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2020年7月,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接诊一起来自昆明郊县的番鸭病例。据养殖户介绍:该批番鸭3 200羽,45日龄,开始发病时,部分鸭精神沉郁、减料、拉绿色稀便,发病鸭怕光、流眼泪、眼睑周围羽毛湿润,头部皮下水肿,翅膀、腿骨容易折断;该批番鸭出雏时接种了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活疫苗,之后免疫过禽流感(H5+H7)三价疫苗,发病后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品进行拌料、饮水,没有明显治疗效果,病死鸭数量急剧上升,近两天每天死亡300~400只。

2 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

据主诉及现场观察发现:该批番鸭均匀度较差,大小不一,患病番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眼睑周围羽毛湿润,流出澄清或黏稠的分泌物,头部肿大,两脚无力,行走缓慢,排黄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颈部、尾部脱毛,个体消瘦。剖检病死鸭,可见皮肤黏膜和浆膜出血,眼睑、头颈皮下胶胨样浸润,咽部、上腭黏膜表面有淡黄色的假膜覆盖,刮落后露出鲜红色出血性溃疡,食道黏膜纵行固膜条斑和小出血点,肠黏膜出血、充血,泄殖腔黏膜出血、坏死、结痂;胰脏表面有少量白色坏死点,脾有坏死点,肾肿大、有小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浓稠墨绿色胆汁;其余组织病变不明显。对该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

3 实验室检测

3.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取肝脏,接种到血琼脂培养基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结果未见有细菌生长。

3.2 病毒核酸的RT-PCR检测

无菌采集病死鸭肝脏、脾脏、胰腺等组织,常规方法对组织进行研磨,反复冻融3次后按照基因组DNA/R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样品病毒核酸。进行禽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M蛋白、NP蛋白)、鸭瘟病毒(DPV)、鸭副粘病毒(DuNDV)、鸭圆环病毒(DuCV)、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的RT-PCR检测。A型禽流感病毒引物的合成参考国家农业行业标准[5]、DPV、DuNDV、DuCV、N-MDPV特异性引物由本实验室设计,昆明硕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引物信息见表1。样品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拍照。结果(图1):A型流感病毒M蛋白、NP蛋白核酸阴性、副粘病毒(NDV)核酸阴性、鸭瘟病毒(DPV)核酸阳性、鸭圆环病毒(DuCV)核酸阳性、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核酸阳性。

3.3 临床样品PCR产物检测分析

将被检样品N-MDPV和DuCV PCR阳性产物经胶回收纯化后送昆明硕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所得序列提交 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提交比对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N-MDPV 序列同源性在83.46%~99.85%,DuCV序列同源性在89.19%~99.33%,DPV序列同源性在85.67%~95.87%。

表1 引物信息

M. DNA分子量标准(DL2000);1.样品DuCV阳性;3.样品N-MDPV阳性;5.样品DPV阳性;7.样品 AIV M蛋白阴性;8.AIV M蛋白阳性对照;10.样品AIV NP蛋白阴性;11.AIV NP蛋白阳性对照;13.样品NDV阴性;14.NDV阳性对照;2、4、6、9、12、15.阴性对照。

4 诊断与防治

4.1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该群番鸭发病为同时感染鸭瘟病毒、新型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而引起的大批死亡。

4.2 防治措施

(1)消毒与隔离。用10%石灰乳对场地消毒,聚维酮碘和卫可(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轮换使用对鸭舍和周围环境、饮水、用具等进行消毒;对精神沉郁无法正常采食的病鸭进行隔离、淘汰,分开圈养;对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紧急接种。使用鸭瘟弱毒疫苗5头份对未出现症状的鸭群进行紧急接种。

(3)抗病毒治疗及抗感染。发病鸭群使用黄芪多糖+氟苯尼考粉+清温解毒口服液(药品用量按说明书使用)兑水适量,喷洒到饲料里投喂,1次/d,连用5 d。

4.3 效果观察

接种疫苗和用药1周后,死亡病例逐渐减少,存活500余只,但大部分病愈鸭颈部、尾部脱毛,嘴变短,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

5 讨论与体会

鸭瘟是一种急性且高接触性的传染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不论是什么品种的饲养鸭,只要发生此病,都不可避免遭受经济损失。所以,养殖者不管何时饲养鸭,都应提前做好鸭瘟的预防免疫工作。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番鸭“三周病”)是引起3周龄内雏番鸭的传染病,本批番鸭已免疫接种了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活疫苗,40多日龄依然出现类雏番鸭“三周病”的症状,临床样品PCR产物检测分析,基因组特性符合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该病例N-MDPV在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与文献[3]一致。说明云南省非自繁自养的水禽养殖场中存在番鸭细小病毒和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的感染,“侏儒症”是新型番鸭细小病毒的感染典型特征。目前,DuCV已成为威胁我国养鸭业的重要免疫抑制性疫病之一,在鸭群中感染十分普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免疫器官萎缩和生长受阻等,但N-MDPV也会表现出生长抑制,即“短喙侏儒”,两者的区别在于,N-MDPV的发病日龄一般在1~5周龄,鸭圆环病毒的发病日龄较宽泛,且常伴有羽毛脱落[6]。目前,新型番鸭细小病毒和鸭圆环病毒暂无特效的生物制品和药物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完善生物安全措施是有效手段。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饲养密度的增大,危害养鸭业的疫病越来越多,更趋复杂。加之饲养条件粗放和管理水平滞后,常出现雏番鸭疾病防治失败,导致番鸭群大量死亡。番鸭共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一般多为某一种病毒+细菌、某两种病毒+细菌感染发病,该病例检出3种病毒感染,且这三种病毒的防治均无特效药,采取紧急接种和抗病毒治疗及抗感染等防治措施亦不能有效控制死亡。因此,在番鸭规模化养殖中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从防疫规范的种鸭场进苗、对饲养场所进行严格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适时预防接种可减少或避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猜你喜欢
鸭群圆环细小
圆环填数
一例鸭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过程和诊治
鸭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一例鸭感染鸭瘟病毒的诊治
小小的小里
鸭群中的鸵鸟
大风吹
巧剪圆环
你熄灭了我,像夜晚
成语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