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

2021-04-27 14:44羽天继岑文广杨启灿
当代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伤椎椎体脊柱

羽天继,岑文广,杨启灿

(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梧州543200)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人的高发病,保守治疗效果有限,患者需长期卧床,而PVP手术则可恢复患者伤椎解剖结构及功能,有助于提升预后生活质量[1-3]。但是,PVP术前需手法复位伤椎高度及位置[4];因而,近年来本院总结临床应用,编制综合性复位结合PVP模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本科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对比分析该方案应用效果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本科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0)。患者均行X线骨密度检测、CT、MRI等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观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2~72岁,平均(67.58±5.46)岁;受累椎体共计32个。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2~72岁,平均(67.39±5.71)岁;受累椎体共计31个。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伤椎压痛/叩击痛明显,腰部活动受限;伤椎椎体后壁完整,无明显骨块占位;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陈旧性骨折或骨折时间≥3周者;明显椎管狭窄或神经损伤者;合并结核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等。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接受卧床休息+止痛+理疗+体位复位+鲑鱼降钙素等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观察组行综合性复位结合PVP。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俯卧位,双手握住床头架,一位助手抬起患者胸部,一位助手握住患者双足向下牵引,逐渐增加腰部过伸角度,实施过伸牵引手法复位;然后在患者双大腿下方放置被褥(高度为40 cm),操作者双手交叉,站在患者右侧,肘关节伸直,掌根部置于伤椎后方,适当用力进行弹性按压,动作力度适当,按压深度为4~6 cm,以自身重力作用下的力度为宜,不可用力过大或操作速度过快,弹性按压3~5 min;操作完成后检查伤椎后畸凸是否纠正,未纠正者重复上述操作;随后,患者转为仰卧位,伤椎后实施渐进性垫高的枕垫,逐渐增加至10~15 cm,维持腰部过伸体位,持续治疗4~5 d后复查X线,椎体塌陷高度恢复>60%,即可实施PVP手术。术中患者仍保持术中脊柱过伸俯卧位,确认伤椎位置后,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后,椎弓根外缘外上方作为穿刺点、C型臂X线机透视下穿刺,置入导针,至椎体前1/3处,将拉丝期骨水泥缓慢注入椎体内,保持静止10 min,完全固化后,拔出穿刺工作套管,术毕;术后24 h带腰围可逐渐下地活动。

1.4 观察指标

1.4.1 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局部疼痛情况,评分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5-6]。

1.4.2 脊柱活动功能评估参考Prolo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者脊柱活动功能情况,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表示脊柱功能越好。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Prolo评分[7-8]。

1.4.3 伤椎高度及Cobb"s角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行影像学检查,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混着伤椎椎体前后缘相对高度及Cobb"s角[9]。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脊髓/神经根明显损伤。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

2.2 两组治疗前后Prolo评分比较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Prolo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rolo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lo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rolo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lo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

2.3 两组治疗前后伤椎高度及Cobb"s角比较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周前缘高度显著升高,治疗后1、3、6个月伤椎前缘和后缘高度均低于治疗后1周,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伤椎前缘和后缘高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和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两组伤椎Cobb"s角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伤椎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伤椎高度比较(±s,mm)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height of injured vertebra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m)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伤椎高度比较(±s,mm)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height of injured vertebra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m)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伤椎Cobb"s角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obb"s angle of injured vertebra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伤椎Cobb"s角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obb"s angle of injured vertebra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3 讨论

PVP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首选术式,疗效可靠[10-11];但是术前需手法复位,恢复伤椎高度,改善脊柱生理曲度,以避免术后出现后凸畸形等并发症,而手法复位方式较多,尚需进一步明确疗效[12-13]。

本科于2018年10月开始从PKP的治疗原理中得到启示,将PVP加以改进,采用治疗前渐进性垫高的枕垫、术中脊柱过伸俯卧位及牵引下伤椎棘突处适度按压的综合性复位,一方面可使伤椎压缩区的骨质密度降低或恢复伤椎高度,甚至局部形成空腔,大大增加伤椎椎体的容积,骨水泥能以低压力和高粘滞的状态注入并弥散渗入到椎体骨小梁间隙,从而增大骨水泥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使椎体前纵韧带更紧张,进而减少骨折裂缝间隙;二者均有利于更好地避免骨水泥的渗漏[14-15]。通过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脊髓/神经根明显损伤,且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伤椎活动功能Prolo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此方法在治疗后疼痛缓解、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伤椎前缘和后缘高度恢复较好,且恢复期丢失较少,而治疗后对照组伤椎前缘和后缘高度均显著降低,提示该疗法可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畸形纠正,较保守治疗,能更好的恢复脊柱原有曲度,疗效可靠。

综上所述,综合性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可靠,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伤椎椎体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经皮伤椎强化联合经皮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效果观察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