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2021-04-28 08:20撰文马佳
陕西画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苹果农业

撰文/马佳

长安区神禾塬畔的麦苗长势喜人 刘冰 摄

惊蛰刚刚过去,春分悄然而至,三月的三秦大地一派生机勃勃,在田间地头,村民或喷药、或除草、或施肥、或栽苗,处处可见忙碌的农业生产场景。

这一幅生动鲜活的“春耕图”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农耕生产在几千年持续发展中摆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着大自然的节律,是人类社会由蒙昧走向文明发展的基础。

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在陕西这片孕育着华夏农耕文明的厚土上继续挖掘、传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陕西农村和农业经济在变革中突破,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提质,做到了“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三秦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立足多样性的丰富农业资源,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因地制宜布产业、因势利导配资源,大力发展“3+X”特色产业,推动全省农业转型发展是对传统农业的发扬和创新,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富有成效”,这是对陕西农业最大的肯定和鼓舞。

“3+X”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以千亿级苹果产业为代表的果业,规模有优势,覆盖区域广,品质提升和产后整理增值空间大。立足建设百年产业站位,成功申报陕西黄土高原苹果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全国排名第一),建设以洛川、宝塔、白水、印台、千阳、淳化、米脂等7县区为核心的苹果产业集群,引领带动我省苹果全产业链发展。继续推进苹果“北扩西进”与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突出果园建设有增有减和新优品种推广。据初步统计,2020年新建果园18万亩、改造老旧苹果园47万亩,新建园选用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新优品种比例达到95%以上。进一步推广“千阳模式”,发展山地苹果,全省矮化苹果面积达到243万亩,山地苹果面积达到330万亩。提倡“一县一品种一品牌”,形成突出地域特色的品种差异化布局。梨、柑橘、桃、葡萄、枣、石榴、樱桃等特色水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奶山羊产业

△棚室栽培

△米脂小米,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以千亿级羊乳产业为代表的畜牧业,产业优势和竞争力强,加工需求和市场消费潜力大。陕西是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养殖基地、羊乳加工基地,截至2021年1月,奶山羊存栏280万只,增长40万只。羊乳产业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国内有绝对优势。坚持添槽补栏与疫病防控同发力,全力打好非洲猪瘟歼灭战、阻击战,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确保产业、生态两个安全。2020年,我省招引大型养殖企业落户,布局建设大场175个,新增产能50多万头,带动全省生猪存栏达到850万头,恢复水平居全国前列,提前一年完成国定恢复任务。

安康汉水鱼加工产业

◁宁强县太阳岭镇青林咀村中蜂养殖大户周连华夫妇正在养殖基地查看220多箱蜜蜂的生长及酿蜜情况

以千亿级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有规模和效益提升的双重空间,成为产业脱贫、拉动增收的重要途径。2020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764万亩,产量1947万吨,设施农业面积、产量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362万亩、1260万吨、1048亿元。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装备水平稳步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增强,并初步形成榆林北部冷凉设施农业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设施农业区、关中东部设施瓜果区、西咸都市设施农业区、陕南食用菌五大实施板块和秦岭山区、渭北原区、陕北长城沿线三条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带。

“X”产业因地制宜布局,精准覆盖、精准带动作用明显。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小板块、大聚集”“小产业、广覆盖”格局。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成为陕南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秦岭中低山区还有近百万亩的潜力;吕梁片区大规模推进中药材发展,陕北小杂粮出口创汇增长;黄河土石山区红枣提质增效,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森林资源丰富,核桃、魔芋等林产业潜力大。这些都是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前景。

△城固橘园

这两年持续深化“3+X”攻坚行动,创建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8个产业强镇,陇县跻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行列,建设22个省级产业园,配套冷链物流和产后整理,创建2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特色产业实现板块推进、全链条发展,农村三产融合走向深入,苹果和设施农业突破千亿产值,洛川苹果、白水苹果、咸阳马栏红、眉县猕猴桃、富平羊奶粉、柞水木耳、平利茶叶等品牌价值不断提升。“3+X”产业提质增效,特色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优势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有效满足了多元化市场需求。

在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优化产品供给体系的同时,还有很多来之不易的成绩:绿色循环发展让农村生态更有底色。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左右,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改观。

农业农村改革让发展动能更为强劲。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全覆盖,宅基地改革稳妥推进,全国首个农业自贸区落户陕西,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挂牌运行,农业农村改革系统集成不断深化。

◁合阳县新民村农家庭院

◁镇坪县金银花产业

△食用菌产业

农村面貌改观让民生福祉更有保障,建制村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供电可靠率、4G网络覆盖率全面达标,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领域扫黑除恶取得重大成果,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农民持续增收让经济发展更有底气,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农民收入年均增速8.9%,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和全国平均水平,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

政策制度创新让乡村振兴更好开局。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体系、规划体系和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加快搭建。

而农业的连续丰收则让饭碗端得更加牢固。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总产稳定在240亿斤以上,“米袋子”“菜篮子”丰盈充足。“三农”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优、优中显强,为“十三五”划上圆满句号。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近日,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我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就。新时代陕西“三农”工作追赶超越新篇章已开始奋力书写,三秦儿女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扎实做好 “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力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本文图片由陕西省农业宣传信息中心提供)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苹果农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