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结果假性降低2例报道

2021-04-28 14:57刘茜辉李贵星
检验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假性本例低血糖

廖 静, 丁 霏, 刘茜辉, 李贵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41)

低血糖是指空腹血浆葡萄糖<3.9 mmol/L,患者大多伴有心悸、头晕、出汗、面色苍白等表现,重症低血糖(<2.8 mmol/L)可引发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然而,当实验室报告低血糖结果,但患者床旁血糖检测正常且没有低血糖症状时,实验室检测结果与患者真实情况不符,即出现了假性血糖结果降低的情况,如果将该结果按危急值处理将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有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血液中细胞的糖酵解和分解作用,体外全血样本中的葡萄糖在室温的代谢速率为每小时降低5.0%~7.0%[1]。当血细胞病理性增多时,葡萄糖的降解率还会进一步升高。FIELD等[2]的研究结果显示,4例白血病患者的血样本放置1 h后血糖迅速降低了

10.1%~18.8%。这提示临床实验室应重视血细胞糖酵解作用对血糖结果的影响。本研究报道了分别由类白血病反应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引起假性血糖结果降低的病例。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1

1.1.1 病例1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咳嗽、咯痰4年余,加重伴呼吸困难、心累气紧1个月”于2018年1月21日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咳嗽伴浓痰,痰中偶有血丝,自诉呼吸困难,有轻微乏力症状,无恶心、呕吐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示:左肺下叶基底段区软组织肿块影(其内见空洞形成),与左侧胸膜关系密切,左侧胸膜明显增厚,呈带状、结节状增厚,左侧胸腔中量积液。胸水肿瘤标志物结果为: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 288.4 U/mL,CA19-9 7.1 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6.6 ng/mL。患者为进一步明确病因,于2018年1月29日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肺部感染,肺部占位”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总蛋白58.8 g/L,白蛋白31.4 g/L,血糖0.00 mmol/L,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4.06×1012/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19 g/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101.1×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比90.0%,淋巴细胞百分比2.0%,原始细胞百分比0.0%,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398×109/L。2018年2月4日被诊断为类白血病反应,并予以抗感染治疗。

1.1.2 仪器与试剂 采血管为用于常规生化检测的无添加剂的红头管(美国BD公司),采用cobas 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瑞士Roche公司)及配套试剂(己糖激酶法)、校准品检测血糖。

1.1.3 结果分析 本例患者血糖结果为0.00 mmol/L,在临床中极为少见。原样本及血常规和心肌标志物检查的血液样本复查后结果仍为0.00 mmol/L。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可知样本采集至收样分析的时间间隔为214 min,除外样本放置过久的情况。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除外检测血糖前服用药物及输液。联系临床,该患者无低血糖症状且床旁血糖检测结果为4.57 mmol/L,证明本实验室血糖结果与患者床旁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不一致,为假性血糖结果降低。另外,本例患者WBC计数结果为101.1×109/L(升高),形态正常且无原始幼稚细胞,因此考虑本例患者的血糖结果是由于过量的白细胞导致样本中糖分解速率加快所致。

1.1.4 实验验证与解决方法 再次联系临床,要求立即采集2管血样本送检,一管使用红头无添加剂管,另一管使用肝素锂抗凝管。本实验室收到样本后立即将2管样本离心并进行血糖检测,并将红头管中血清吸出置于另一空红头管中,将肝素锂抗凝管中血浆和细胞再次混匀,二者均放置于室温中,每隔1 h检测1次血糖。结果显示,立即送检并检测的血糖结果正常,证明该患者无低血糖症状。血清样本的血糖结果稳定,而全血样本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糖结果迅速降低,放置2 h血糖结果为0.12 mmol/L,放置3 h血糖结果为0.00 mmol/L,见表1。由此证明血糖结果为假性降低,其原因为患者血液中异常升高的WBC导致对糖的分解作用增强。联系临床,建议在患者WBC恢复正常前,可使用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方法检测血糖;如果需要实验室检测,建议用添加氟化钠的灰头管采集样本并按急诊样本处理,及时送检并分析。进一步追踪本例患者,当感染控制后,WBC计数恢复正常,按常规流程送检的样本的血糖测定值为4.79 mmol/L。

表1 本例患者不同样本放置不同时间的血糖检测结果mmol/L

1.2 病例2

1.2.1 病例2资料 患者,女,50岁,2018年5月3日以“鼻衄3个月”为主诉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就诊。患者自2018年2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鼻衄,6~7 min后可止血,每月2~3次,偶有头晕、乏力,无胸闷、胸痛。入院前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32.5 μmol/L,间接胆红素25.8 μmol/L,血糖0.94 mmol/L,血清胱抑素C 1.32 mg/L,尿酸571.0 μmol/L,三酰甘油1.86 mmol/L,总胆固醇6.38 mmol/L,RBC计数8.16×1012/L,Hb 248 g/L,血细胞比容0.76,WBC计数11.3×109/L,PLT计数362×109/L。2018年5月7日超声检查示:脾肿大,诊断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2018年5月11日,骨髓细胞学和基因检测示JAK2基因V617F突变型阳性,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2.2 结果分析 本例患者门诊检测血糖结果为0.94 mmol/L。样本复查2次,结果一致,采样到接收间隔时间为126 min,排除样本放置过久的情况。通过LIS发现本例患者RBC计数明显升高,同时WBC计数和PLT计数也升高。电话联系患者,患者诉其生命体征正常,无乏力、心慌等低血糖表现。因此,考虑该血糖结果是由血细胞增多引起的假性降低,建议患者次日清晨复查空腹血糖。

1.2.3 实验验证与解决方法 次日,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后立即离心并检测血糖,结果为5.14 mmol/L,证明前1天的血糖结果确实是由于血细胞增多导致的血糖假性降低。建议患者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未治愈前如需检测血糖,应告知采血人员其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采血管可使用添加氟化钠的灰头管,并建议立即送检及分析。

2 讨论

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中枢神经系统维持功能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于葡萄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新生儿等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若未及时纠正,可导致昏厥、心律失常、不可逆的脑损伤等,甚至可危及生命。

有研究结果显示,血糖检测的室内变异系数<2.6%[3],样本分析前因素,包括抗凝管的选择、样本采集后的转运时间以及样本放置的温度等,对于得到准确的血糖结果影响较大[4]。样本放置时间过久(>4 h)及患者红/白细胞增多是造成血糖假性降低的主要因素[5]。当患者存在血细胞显著增多等情况时,糖分解异常加快。对于此类患者,应联系并建议临床使用POCT方法检测血糖或采血后立即送检,按急诊样本处理,以避免出现血糖假性结果。用于血糖检测的样本是否需置于冰水中送检尚存争议。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该做法,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相较于冰水送检,枸橼酸抑制糖酵解的效果更好[6]。另外,有些实验室将血糖与其他生化指标一起检测,采血管为无添加剂的红头管。本研究建议血糖测定单独使用添加氟化钠的灰头管,其能抑制葡萄糖的酵解[7],有利于获得更为准确的血糖结果。目前,已有一种用于血糖检测的添加了氟化钠-乙二胺四乙酸-枸橼酸的新型采血管,其在室温放置4 h后血糖值仅降低了0.36%[8]。

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若发现低血糖结果,首先应复查,明确是否由随机误差引起。若2次检测结果一致,也不要急于通知临床危急值,还需排除由于样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患者血细胞病理性增加所致的假性血糖降低。若怀疑结果为假性血糖降低,首先测定该患者进行其他实验室检测项目的血液样本的血糖值;其次,通过与临床沟通,获得患者POCT血糖检测结果以及确定患者有无低血糖表现。若POCT的血糖值正常,且无低血糖表现,可确定之前的结果为假性血糖降低。通过重新采集血液样本,及时离心检测获得正确的结果后才可发出血糖检测结果的报告。检验者应在审核报告时做好结果分析并多与临床及患者沟通,即使质控和检测都正确也不能发出此类“检验正确的错误报告”。

猜你喜欢
假性本例低血糖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如何分辨真假宫缩?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假性肠梗阻,你要知道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
绕组重绕数据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