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影中影视声音滥用造成的“失语”现象研究

2021-04-29 09:14毕凯辉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失语珊珊恐怖片

毕凯辉

影视声音自电影诞生以来就对电影的艺术性和真实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无声电影时期,声音依然存在于电影之外为电影叙事、画面起到补充作用,现代电影理论更认为声音作为电影的艺术元素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好莱坞模式的发展,电影工业化的推进,声音也进入工业化标准的时代,大量声音被塞入电影的海绵中,造成电影其他艺术元素出现部分“失语”现象。本文以声音分类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影视声音过盛造成电影其他艺术元素“失语”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本文否认影视声音的作用和艺术性。

影视声音的作用及争议历史

影视声音一般是指声音与电影结合后的产物,是“电影中的声音”。在很长一段时间,影视声音被认为是画面的附属品,是辅助画面的。直到现代电影理论的确立,电影不再被单纯地视为“视觉艺术”,“视听艺术”的理论开始被建构。一般认为影视声音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即语声、音响及音乐。三者虽在具体情景下作用略有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声音的功能都具有衬托画面、烘托气氛、抒发感情和表达意义等。本文仅是对影视声音的一般性探究,不再论述电影声音的重要性。但全球商业电影浪潮袭来的同时,影视声音的认识和应用不断加深,声音对电影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影声音与画面之间的争议日益突出。

电影声音与画面的争议问题由来已久,早在有声电影出现的初期,苏联以爱森斯坦为首,好莱坞以卓别林为首的电影大师就指出,电影声音的出现意味着电影的没落,是电影回到戏剧的标志。直到耶鲁大学出版的论文专辑《电影·声音》的引言中才指出“声音和画面应该作为两条独立的艺术序列,互相依存。”。而随着电影工业化的进程,声画蒙太奇声音设计观念形成,艺术家们认为声音和画面结合会产生声音或画面单独不能产生的效果。但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导演的蒙太奇创作,甚至在画面上也开始过于依赖声音,这必将导致声音与画面的论战再次到来。

声音造成的画面“失语”现象

归根结底,声音融入电影并为其带来更为真实的效果,声音全方向性传播的特点以及人耳全方向接收形成的无限连续的声音空间,大大增强了二维影像的立体幻觉,让他们不自觉地形成了心理认同,于是他们便“形成群体性认同”,注意力被动跟随剧情。到了现代商业电影中,导演对声音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纯熟,但一些电影依然有过多的台词,在起着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仍旧出现了问题。周星驰的电影素来通过各种幽默的台词来取悦观众,但最近的《美人鱼》中,声音的塑造并没有再次帮他走向颁奖台。在《美人鱼》中章鱼叔叔在详细介绍为什么要拍出珊珊去刺杀刘轩这一片段中,导演在画面上选用了正面的全景固定镜头来展现“珊珊”滑稽的舞姿,台词确是在陈述珊珊有多么的“专业”,本意是想利用声画并行来突出一种“无厘头”的感觉,以牵动观众的笑点,但事实上,这一片段是极其失败的,原台词是“所以我们派出尾巴经过改造的美女珊珊,她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常常混进人类的世界采购物资,经验非常丰富,你看她跳舞跳得多投入,我觉得她跳得比麦当劳更好。”在这段话中导演在台词中埋下了一个小包袱,即“麦当劳”。随后路人甲便直接跳出来纠正最后一句话中专有名词的错误,“是麦当娜好不好”。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这段话中大量使用偏正短语,如“美女珊珊”“严格的专业训练”“多投入”,本意是增强语气,来促使观众相信她是“专业”的,但实际上大量短语的叠加使用,造成了语义层次的复杂性,受众一时难以接受如此大量的语言信息,而画面又是一个单调的正面的全景固定镜头,注定使得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台词的分析上,而忽略了画面要表达的内容,恰恰画面上珊珊跳的舞蹈才是滑稽的真正原因,导演想要起到的幽默效果便烟消云散。

音响部分在电影类型片中.恐怖片对音响的运用最为成熟。但在讲清楚音响对恐怖片的作用前,我们仍需搞清楚恐怖的来源。我们可以尝试以视听造型理论为基础,来探究恐怖片中音响与情节、场景的关系。在情节的铺垫下,任何异常都将像放大镜一般引起受众心理格外悸动,在此情景下,音响必然会烘托阴森恐怖的气氛,而气氛则来自于画面内容,于是画面内任何动静都将如同行星一样撞击在受众心上,另一方面音响也借助阴森恐怖的气氛成倍放大勾起受众恐惧。如此看来音响与画面似乎并无冲突,但细观一些恐怖片,其画面语言与音响难以平衡。在现代恐怖片中,曝光不足的画面,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过高频率的声音已经成了标配。曝光不足的画面提供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接连不断的大雨和闪电如期而至,突如其来的声响配合过高频率的声音打破观众预期的心理,形成突如起来的恐惧。在某影片A中,男主在删除神秘的影片后,灯光全熄,形成了曝光不足的画面,接着便开始闪电,男主和周围的环境若隐若现。反复几次,观众的注意力便集中于画面上,利用人求知的心理,他们被导演牵着竭力弄清楚周围环境以消除这种不安的感受,但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在未知的环境中响起,环境中的黑暗被成倍放大且进入观众内心,这时突如其来的声响打破心理预期,吓人一跳的感觉由此而来。如此技法并不高明,因为抛去声响,未知便酝酿不成恐惧,画面的曝光不足便再无效果。

同某影片A对比,某影片B便显得高明得多。电影中小孩寻找母亲这一段落中,一个空旷的房间,小男孩不能成为观众眼中的障碍物,另一方面依然空旷的房间继续营造出未知的幻觉。随后男孩成为观众视线的遮挡物。主观视点在之前反复两次的拉扯后,彻底引导观众视角和心理,成為观众眼中的真实。这时的观众便成为惊弓之鸟,不论再出现什么,有没有音响的配合,都足以令其恐惧。

两部影片进行对比,过多音响带来的缺陷便已然暴露,过多的音响元素虽然使得恐怖气氛成倍放大,但却降低了画面的动能,只有在二者平衡之下,才能形成优质的影片。

音乐作为电影的前辈艺术,本身便已经足够成熟,尽管电影在音乐的辅助下不断完善自我,但音乐具有符号先行性,大部分音乐具有明确的意义指向,若声音与画面并不完全契合,画面表达的意义便被音乐已有的意义所带走,造成词不达意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在现代电影中,音乐的节奏点常常用作电影的剪辑点,这也就造成音乐代替了电影的蒙太奇思维,电影为了卡点而强行拼凑。

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艺术领域的商业化,电影作为大众艺术也不例外,但工业化生产并不能成为影视作品水平参差不齐的理由。商业电影中存在的声音问题根源便是对影视声音理论认识的不足,电影视听艺术的本质和大众性虽能促使电影保留一批公众,但随着观众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粗制滥造的影片终究会被抛弃,而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并存在一部影片内保持平衡才是电影艺术长存的唯一出路。而作为影片中极为重要的声音部分,不论是声音的滥用还是对声音设计的忽略,都是一部影片水平高低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商业电影中存在“失语”现象的本质便是对影视声音艺术元素的认识不足,只有指出这些问题才有可能促进进步。

猜你喜欢
失语珊珊恐怖片
AChinese Horror Story
宝石花
钱数不够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看恐怖片也有益健康
强权下的失语者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沉默的先知
十大恐怖片
非“橙”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