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触手可及

2021-05-04 09:08
传媒 2021年6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孟冬:2020年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视听领域也经受了重重考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新技术新应用正在加速行业业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应急广播、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共享平台等广泛应用,在夺取防控战“疫”伟大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等主题主线,推动5G、大数据、融合直播等新兴技术加速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推动行业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为“十四五”规划育新机、开新局、谋新篇。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胡孝汉:电视既是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媒介,又是书写人生梦想,表达审美追求的艺术样式。电视艺术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面临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创新运用自己独特的形式和手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中国电视在新时代必须完成的答卷。在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要适应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与新兴媒体实现融合发展,以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以内容建设赢得发展新优势,以新媒体传播优势打通信息交流新渠道,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注重用户体验,实现融合传播,进一步增强互动性、移动性,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电视屏幕的新期待。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牛青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北京市提出了“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新型消费”的新要求。广电行业一要把握机遇,开拓进取。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如何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实现广播电视融合化生产、智慧化传播、精准化服务,需要进一步凝聚智慧与共识。二要创新思维,提质增效。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新视听不断增长的需求,孕育了广电行业消费需求的巨大空间。新技术带来新体验,新思维推动新发展,广电行业要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让新视听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三要行稳致远,共享共赢。围绕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出台新政策打造新模式,引领行业发展。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正荣: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智慧视听系统,着力构建跨屏、乃至无屏生态系统。《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并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建立智慧全媒体生态系统,实现资源云端化、内容垂直化、服务场景化和业态智能化,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媒体融合2.0的要求。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 余俊生:构建融媒新生态,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要以强势平台占领前沿阵地、以内容优势赢得竞争优势、以先进技术赋能融合创新、以精锐之师推进全媒融合、以开放精神共谋合作发展。打造首都特色的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一要全速挺进主阵地,建立核心生产力进军网络的新通道、新机制;二要全力打造移动端旗舰,搭建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网络平台;三要全心创作融媒精品,构筑持续输出爆款网络内容的文化新高地;四要全面布局卡位,瞄准技术应用主攻方向,形成有力支撑融合业态发展的新格局、新体系;五要加快推进8K超高清实验频道,5G高清视频台建设,在抢占新一轮媒体融合技术制高点的竞争中迈出了坚定、扎实的步伐。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委员会会长 喻国明:媒体融合是摆在主流媒介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主流媒介破题的路径:一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用户和各方机构提供简洁、适用和完整且具有指导性、引领性的专业模板,以便让他们将资源能够迅速、合格地转化为社会性产品。二是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形式、新领域。为整个传播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手段和自由度。三是占领数据高地。5G时代全时在线和万物皆媒的现实创制了海量數据,数据成为推动社会运作的指示器和能量资源,主流媒介应该占有对数据的采集、把控、加工、制作、价值挖掘和算法提供的高地。四是扮演社会意见的调节者。当人人可以发声,成为传播者的时候,主流媒介可以站在社会传播的高度来进行社会意见的平衡以及信息发布的协调。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院长 徐立军:2020年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发出的权威声音充分彰显了媒体价值。这一年媒体通过慢直播、云监工、云招聘、实时救助平台等媒体行动,深度介入社会治理,并推出融合转型升级战略,广电系MCN快速增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中国电视的发展趋势:一是短视频格局临近中场。短视频发展的动力将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人物”红利。二是内容生态酝酿重大转机。随着MCN热潮的兴起,PGC和UGC正在走向合流。三是从传播层向服务层的业务演进。该演进既是中国电视突破经营困境的重要路径,也是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四是输出媒体能力,从媒介化社会中获益。在媒介化社会中主流媒体从曾经的“唯一”到现在的“之一”,危机也蕴含着商机。五是融媒体营销带来新增长。充分挖掘融媒体广告资源,进行广告资源数字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央视技术制作中心主任 智卫: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面推进深度融合,已明确要从传统技术布局向5G+4K/8K+AI战略格局转变,5G、4K/8K超高清、AI已成为总台建设国际新型主流媒体的最重要的技术支撑。创新超高清电视制播模式,要不断加快提升4K/8K超高清电视节目产能,加快提升4K/8K超高清电视节目质量,加快提升“VR视频+三维声”节目制作能力和节目质量,加快运用AI创新超高清电视生产流程。5G网络技术是划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变革,信息传播将更快、更广、更便捷。超高清电视技术是电视升级换代的必然趋势,电视将更加的清晰、绚丽和多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构建总台5G+4K/8K+AI战略格局为抓手,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积极推进电视媒体升级转型和我国超高清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台)党委书记、台长高顺青:南京广电集团按照产品化、垂直化、去频道化的思路,以融媒化、移动化为目标,深度整合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和新媒体,打通介质区隔,实现融媒产品化、市场化的改革,开发适合多屏传播,多渠道分发,服务城市形象传播、服务企业成长和服务市民生活的融媒产品。城市广电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再思考的关键在于:垂直为要,融传播平台新生态。一是垂直融播产品,如“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型主流媒体和垂直化应用平台,发展短视频、移动直播及衍生产业;二是垂直细分市场,发展活动经济,努力成为本地综合服务重要入口;三是在政务服务、市民生活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等方面培育优势,努力成为南京文化宣传、媒体推广及运营的综合供应商。

本期微观点摘自第六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嘉宾演讲内容。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