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民姓名调查及语音学分析

2021-05-05 10:39赖诚诚徐琳
今古文创 2021年7期
关键词:姓名语音文化

赖诚诚 徐琳

【摘要】 本文采用语言调查的方法对嘉兴市城区280位市民的姓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就名字声调而言,阴平和阳平使用最为广泛,去声次之,上声最少;双音节名占绝对优势;从四呼使用频率来分析,以齐齿呼拼合的名字使用频率最高,开口呼次之;男女名字的语音差异主要体现在尾字四呼,女性多使用以齐齿呼拼合的字词作为名字的尾字;从语音角度分析,男女名字的语音差异不大,姓名中的性别差异趋向缩小。

【关键词】 姓名;语音;文化

【中图分类号】H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7-0113-02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嘉兴市民姓名调查;资助单位:嘉兴学院;项目编号:CD8517203136

一、引言

名字中好的辞藻和用字,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而姓名的发音如果抑扬顿挫、音节婉转往往会更好地起到身份标记、人际互动等社交效果。汉语姓名由姓和名两部分构成,姓的使用具有相对约束性和固定性,被命名人自主选择的程度低,所以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而姓名中的名具有极强的任意性,命名的任意性又导致了名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次调查,考察嘉兴市城区居民姓名的语音分布和组合情况,分析姓名中名的音节数量、声韵组合、声调配合,探寻其中的语音规律。

二、调查对象

本文调查嘉兴市城区居民共280人,材料来自现场调查,被调查者亲自填写问卷,可信度高。样本确立后,我们将其逐条输入Excel表格,并为每个调查对象设定若干检索标签,制成数据库后采用Excel函数和数据透视表进行姓名分析,对姓氏中的人名进行分类筛选和数据统计。

材料收集自秀洲区经开万达广场、南湖区银泰广场、南湖区百妙公寓。选取这些地区的调查对象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地域分布的平衡性。本次调查,在地域范围上包含了嘉兴市内的所有城区。嘉兴市秀洲、南湖两个区,是嘉兴市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居住人口密度大。我们选取了两区内两大商圈和单个人口密度较大的2个居民小区进行调查,语料地域分布均衡。

第二,性别分布的平衡性。本次共调查嘉兴市民280人,男性142人,女性13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0.7%和49.3%,占比基本均衡。

第三,年龄分布的平衡性。本次调查对象,年龄介于0—80岁之间。0—20岁之间64人,21—40岁之间119人,41—60岁之间64人,61—80岁之间33人。年龄分布基本均衡。

三、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被访者限定为现居住于嘉兴市主城区的居民,问卷内容涉及性别、年龄、籍贯。本文就姓名中名的音节数目、声调组合及四呼搭配进行讨论。

四、嘉兴市民姓名中名字的语音结构

(一)音节数量及组合方式。1.概述。收集的数据中,单音节名字53条,占总数的18.9%,如“李萍”“王力”;双音节227条,占总数的81.1%,为方便讨论,本文将双音节名又分为双音异音节如“云荣”“金宝”“胜君”和双音叠音节名如“玲玲”“贝贝”“媛媛”两种,分别有217条占总数的95.6%和10条占总数的4.4%,三音节1条,占总数的0.3%,如“戴廖可伊”,“戴”为其姓。双音节名占绝对优势。

为什么双音节名的占比如此高?首先,双音节名可降低重名率。在调查的227个双音节名中,有199个为两个音节的不成词组合,即双音节名是由两个独立的语素组合成名,有18个双音节名为合成词,有10个为叠音词,不成词的双音节名占多数。这种以两个意义无关联的语素任意组合的名字重名率较低。其次,音节和字符的增加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使表意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第三,双音节名的使用,可以使名字的声调富于变化,增加了音乐上的美感。

2.双音重叠音节。叠音名是双音节名中的一种,它由两个重叠的音节组成,如“甜甜”“丽丽”“彬彬”等。由于叠音音节名是由一个相同音节重叠而成,在音节组合和声调搭配上比起非叠音双音节名,它的信息量、复杂度和区别度相对较小。

(二)声调组合。1.单音节名的声调使用。调查收集的数据中,单名共53条,占总数的18.9%,其中男性29条,女性24条,男女名字在声调使用上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多使用阴平和去声,分别有7人和12人;阳平和上声的使用人数较少,仅3人和2人。男性名字则多用阴平阳平和上声,分别有7人、10人和7人,去聲使用的人数最少,仅为4人。

在单名中,阴平的使用最为广泛,在男女姓名中占比较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阴平调值最高,读音相对更为响亮,单音节字的姓名本来就短,更给人一种精炼之感。二是,在所有的调类中,阴平的音高变化最简单,发音时用力均衡,音高稳定,发音省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女性姓名多用去声。去声在发音的时候通常需要短促有爆发力的送气,这使得名字的更有“魄力”,如“王力”“沈政”“李立”“卢艳”。

阳平同阴平一样,属于声音洪亮,发音省力的类型。但我们会发现,男性名字中,上声的情况也不少。上声属于四声中最富于变化的声调,调值为214,一个声调中出现了转折,读音更加“婉转”。例如,“王伟”“王凯”“袁野”。

2.双音节名的声调搭配。以超过10人为筛选标准(包含10人),在这280位调查对象中“阴平+阴平”和“阴平+阳平”的声调组合方式仅见于女性名字中,如“李思思”“景芬芬”“马张英”“鲁光琴”“张苏平”“徐嘉婕”;“阳平+阴平”的组合方式仅见于男性名字中,如“陈泽钦”“曹明观”“葛灵生”;除此“阳平+阳平”“上声+阴平”“去声+阴平”“去声+阳平”四种声调组合皆见于男女名字,如“王牙男(女)”“张守刚(男)”“马越波(男)”“李素芳(女)”“胡定军(男)”“陈胜云(女)”。阴平重叠的声调组合多为相同音节重叠,如“李思思”“景芬芬”,也有异音音节组合,如“罗秋香”“杨春英”。阴平的调值在四声中最高,属高平调,重叠后没有任何音高的起伏变化,听感上平和,念诵时上口。“阳平+阴平”的组合中,由高升调结合高平调,这种声调的组合曲折起伏变化小,念诵时也较为容易,听觉上有上扬之感。

(三)四呼搭配。1.单音节名四呼使用情况。在不考虑性别的情况下,单音节名中开口呼和齐齿呼使用占比最高,开口呼有14条,占单音节名的26.4%,如“陈瑶”“钱江”“曹芳”;齐齿呼有26条,占单音节名的49%,如“王力”“李霞”“陈奇”;此外,合口呼有7条,占单音节名的13%,如“孙伟”“徐伟”“巴睿”;撮口呼有6条,如“吴俊”“熊悦”“王军”。结合性别因素,单音节名中男性开口呼10条,占单音节名的18.9%;齐齿呼11条,占单音节名的20.8%;女性开口呼4条,占单音节名的7.5%;齐齿呼15条,占单音节名的28%。

2.双音节名四呼使用情况。双音节四呼使用情况较单音节名更为复杂,我们将双音节名分为首字音节和尾字音节。在不考虑性别情况下,首字音节中开口呼89条,占双音节名总数的39.2%,齐齿呼85条,占双音节名总数的37.4%,合口呼28条,占双音节名总数的12.3%,撮口呼25条,占双音节名总数的11%。尾字音节中开口呼75条,占双音节名总数的33%,齐齿呼92条,占双音节名总数的40.5%,合口呼32条,占双音节名总数的14%,撮口呼28条,占双音节名总数的12.3%。如图:

开口呼在四呼中开口度最大,声音的响度也最大,发音时声音洪亮。名字的基本功能是作为社会交际的主要称呼方式,声音响度高的名字更上口,且更容易被人记忆,因此以开口呼作为双音节名字中的首字在四呼中占绝对优势。

在考虑性别因素的情况下,名字首字四呼使用情况差异不大。以开口呼为例,男性姓名45條,女性44条;男性齐齿呼使用量为40条,女性45条。撮口呼和合口呼差异亦不明显,且占统计总数的比例较小,故不做参考。

名字尾字差异较大。男性双音节名中尾字使用四呼的情况是,尾字音节中使用开口呼44条,占统计总数的19.3%;齐齿呼共36条,占统计总数的15.9%;合口呼17条,占统计总数的7.5%;撮口呼16条,占统计总数的7%。女性双音节名中尾字使用四呼的情况是,尾字音节中使用开口呼共31条,占统计总数的13.7%;齐齿呼56条,占统计总数的24.7%;合口呼15条,占统计总数的6.6%;撮口呼12条,占统计总数的5.3%。在名字尾字中,男女都爱使用开口呼和齐齿呼的情况没有变,但占比情况,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名字中,有超过50%的人都使用了齐齿呼作为结尾,男性这个比例仅为33%。约四分之一的女性使用了开口呼,男性占比则更高,达到了38%。

女性姓名发音更多使用齐齿呼,因为齐齿呼中高平调和高升调占绝对优势,这跟齐齿呼的发音部位有关,齐齿呼介音[i]的发音部位在舌面中最高最前,结合高平调或高升调,产生的字的读音在延长发音时间的同时增强了听感上的音高。结合前面声调的分析,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同时女性的声带短而薄,齐齿呼也更符合她们的生理特征。男性则更多的使用开口呼,没有丰富的嘴部动作,更高响度的发音方式更符合人们对于男性的认知。

从统计数据来看,男女姓名都较少使用撮口呼和合口呼构成的音节。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撮口呼和合口呼的发音通常响度不足,发音时嘴部动作较为复杂,用力更多,发音经济性差。

五、结语

在上述的分析中,能发现单名的情况下,有近50%的女性姓名使用了去声声调。而在双音节名尾字四呼的分析中,又发现虽然男女有着明显差异,但在男性的数据中,开口呼和齐齿呼占比相近,女性的开口呼使用率也达到26%。因此可以初步认为,当今社会,由于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和男女地位更加平等,男女姓名在未来有中性化发展的趋势。即:男性姓名更多使用齐齿呼的音节,在听感上降低名字发音的响度,进而削减名字听感上的刚性。而女性姓名为了去女性化,可能会采用开口呼和去声来加强名字语音的发音强度,缩短发音弯曲变化,从而形成一种姓名中性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彭彬.姓名的语音特点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2,(07):138-139.

[2]朱柳仿.汉族姓名的语音修辞特点[J].学语文,2018,(04):88-91+93.

[3]郑燕萍.汉族姓名语音修辞考察[J].修辞学习,2007,(01):47-50

猜你喜欢
姓名语音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微信语音恐惧症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
谁远谁近?
小记者档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综合模拟测试卷
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