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的时空特性视角下BBC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

2021-05-05 19:01尹贺影张瑞红
今古文创 2021年5期
关键词:时间性汉语英语

尹贺影 张瑞红

【摘要】 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具有一些不同的再现形式。本文以《鳥瞰地球》视频字幕的语言翻译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分析字幕中英汉文本时空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即英语中谓语动词时态、关系词以及句子的翻译,并梳理出视频翻译的常见技巧。

【关键词】 英语;时间性;汉语;空间性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124-03

一、视频字幕中的英汉翻译

罗曼 · 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①将翻译分为三种: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及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语内翻译或者重述,指用同一种语言的一些语言符号去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语际翻译或者真正的翻译,指用一种语言的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的语言符号;语际翻译或者真正的翻译,指用一种语言的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的语言符号;符际翻译或者变形,指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Roman Jakobson: 1959)。[1]261实际上,语内翻译强调发生在同一语言内部,如文言文与白话文、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转换等;而语际翻译则强调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如汉语与英语、英语与法语之间的转换等。《鸟瞰地球》(Earthflight) ②是2012年BBC开始拍摄制作的自然纪录片。本文分析的视频是带有英汉两种语言字幕的视频,字幕翻译属于典型的语际翻译,在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上的时空差异具有明显特征。本文提取《鸟瞰地球》第一集的视频字幕作为分析的文本材料,从英语中时态、关系词与句子的翻译三个方面分析英汉翻译过程中时空特性的具体呈现,以及翻译技巧的体现。

二、《鸟瞰地球》视频字幕中英汉文本的时空特性

(一)英汉的时空特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具有时间与空间的规定性:在特定的时间处于特定的空间。[2]29事物在时间中展现其运动变化,在空间中表现其数量、大小等特征。与以往有关英汉差异性的研究有所不同,王文斌进一步提出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本质。他认为,英汉两种语言本质性差异在于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而这种根本性差异主要源于这两种语言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即英语主要是时间性,汉语则是空间性。[2]29也就是说,时间性把握着英语形合、客体意识、个体思维特征;而空间性则是汉语意合、主体意识、整体思维特征的关键。实际上,英语的时间性与汉语的空间性是相对的概念,即英语偏爱时间性思维,时间重于空间;汉语偏爱空间性思维,空间重于时间。因此,时间性与空间性并非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此外,他还指出,英语上的时间性具有线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勾连性与连续性;汉语上的空间性具有三维的立体结构,具体表现为块状性与离散性。[3]45英汉两种语言始于不同的语系,前者开始于印欧语系,后者植根于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中,名生于动,以动词为根本。在英语上体现为动词的变化,即英语语法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变化,同时又折射出英语的时间概念。汉语注重名词,重事物,强调语序的变化与表达意义,继而折射出汉语的空间概念。因此,英汉的时空概念具有概括性,在具体的内容上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鸟瞰地球》视频字幕翻译的英汉文本中表现出明显的时空特性。英语强调句法结构,以谓语动词的时态变化表现其时间性;汉语突出语义意义,以事物的排列顺序体现其空间性。下文主要从字幕中英语语法中动词的时态、关系词的使用两方面探讨英语的时间特性;从汉语句子的离散性分析汉语的空间性。

(二)字幕翻译中英语动词时态的时空特性

由于英语语法结构强调谓语动词的主导地位,即只要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就必须包含谓语动词,而谓语动词的使用必然包含其时态的变化,因此谓语动词的时态变化是表现英语时间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下文的例子1a来自《鸟瞰地球》第一集的英文字幕,1b是对应的汉语译文。(以下的例子英汉文本依次对应。)

(1a):After months of training,they were took to the air to show us a bird's eye view.[4]00:01:35

(1b):经过数月训练之后,它们被带上天空,向我们展示一道鸟瞰风景。

分析:1a和1b是英汉对应关系。原视频展示了:一群鸟儿在主人的悉心照料与训练之下,终于展开双翼,翱翔天空的美丽壮观画面。1a中英语以鸟儿的视角叙述这一客观事实,因此使用被动语态。be动词“were”是“are”的过去式形式,表示主语的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谓语动词“took”是“take”的过去分词形式,表示在过去时间里主语所发出的动作,但是这个动词在英语中既可以是及物动词(后面必须跟宾语),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不跟宾语)。由原文的“were took to”可知,这里的动词是及物动词,使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还原介词“to”,介词“to”表示动作的方向指向是“带到”的地点;而第二个介词“to”是不定式的标志,后面加上动词“show”构成一个新的动词短语。在本案例中,“were took to”与“to show us”两个动词短语共同构成了一个时间上延续、内容上衔接自洽的、形合表达方式。本句的汉译表达“经过数月训练之后,它们被带上天空,向我们展示一道鸟瞰风景”中,“它们(鸟儿)被带上天空”与“向我们展示一道鸟瞰风景”实际上是同一空间两种不同组合关系:前者是以人的视角而言,后者是从鸟儿的视角展现对人的视觉冲击。因此,汉语从这个方面而言体现了句与句之间的聚合关系,具有块状、离散性的特点。

(2a):They've already flown a thousand miles and exhaustion is taking its toll.The youngsters are weakening.The family is losing height.[4]00:18:13

(2b):它們已经飞行了一千英里,疲惫开始产生影响(2b1)。小雪雁越来越虚弱(2b2),雪雁家族的高度开始降低(2b3)。

分析:原视频展示了:雪雁北飞过程中,由于身体疲惫所产生的反应。本句以人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雪雁的飞翔状态,因此使用主动语态。“flown”是“flow”过去分词形式;“They’ve already flown”是“They have flown”的缩略形式,表现为英语语法上的现在完成时,即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可能继续持续下去的动作。之后,紧接着三个并列的现在进行时“is taking”“are weakening”“is losing”,时间均发生在现在,表示主语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在本案例中,英语(2a)一句中包含语法的两种不同语态,即现在完成时与现在进行时,主语发生的动作由过去到现在持续进行过渡到现在正在进行,具有时间上的接连和延续,呈现出时间上的线性特征。本句的汉译表达则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2b1)表现了雪雁家族在空中飞行一千英里之后的身体状态——疲惫;(2b2)进一步展现了小雪雁疲惫之后身体的虚弱;(2b3)则突出表现了雪雁家族虚弱后的飞行状态——飞行高度降低。从这个层面而言,雪雁北飞过程中有关身体状态的描述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并且这种视觉冲击是层层递进的,(2b1)最弱,(2b3)最为强烈。因此,汉语从这个层面而言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组合差异,具有块状性、离散性。以上两例中英语语言单从谓语动词的形式,便可以初步判断谓语动词所在句子表示的时间;进而从动词的时态便可以判断该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在时间上的延续性。这一点是最能反映英语时间特性的。相比较而言,汉语更加突出句与句在空间上的聚合关系,进一步呈现出块状、离散型的特征。

(三)字幕翻译中英语关系词的时空特性

除了谓语动词的时态外,英语的时间性还表现为句子结构中关系词的使用,如“and,or,but,if,in addition,not only...but also...”等。

(3a):To soar on feathered wings to faraway the lands,or defy gravity and effortlessly float on air.[4]00:00:11

(3b):展翅高翔飞往遥远的陆地,或者挑战重力毫不费力地在空中飞翔。

分析:原视频展示了:像鸟儿一样在空中展翅飞翔是什么感觉呢?以此做出两种假设。“or”“and”常用于英语的并列结构中,以此表现前后两句的某种关系,同时前后动词的时态具有一致性。“soar”“defy”“float”均为动词的原形形式,表现为英语的一般现在时,此处为描述一般性事实。在本案例中,关系词“or”与“and”将前后两句勾连起来,同时使用形式一致的动词;从这个层面而言,英语中关系词“or”与“and”的使用,侧面凸显了英语中谓语动词时态的一致性,形成具有一维关系的连续性、勾连性,从而表现出英语的时间特性。本句的汉译表达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汉语的空间结构特征:“展翅高翔飞往遥远的陆地”与“挑战重力毫不费力地在空中飞翔”是对“像鸟儿一样究竟是什么感觉”做出的假设。在空间范围即“空中”,鸟儿通过展翅所能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汉译表达少连接词,更加注重语义上的衔接,以意统形,形散而神聚,展现出非线性结构,呈现出汉语的空间性特征。

(4a):Once we could only dream of such freedom,but now new techniques allow us to fly with birds and share their secrets.[4]00:00:28

(4b):我们曾经只能梦想这样的自由,但是现在新的技术使我们能和鸟儿一起飞翔并分享他们的秘密。

分析:原视频展示了:现在,新科技的出现让我们曾经的梦想——像鸟儿一样飞翔,成为现实。英语(4a)中,由关系词“but”即“但是”可知,该并列句前后表示一种转折关系。前半句由“once”即“曾经”表示过去时间,后半句“now”即“现在”表示现在时间。前半句中谓语动词“could”为“can”的过去式,后半句“allow”为位于动词一般现在时形式。在本案例中,关系词“but”表现了前后两句在时间上的转折,即“过去”与“现在”;进一步凸显了谓语动词在时态上的差异,即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从这个层面而言,由于关系词的存在,使得英语在时间上呈现出具有线性特征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本句的汉译表达“我们曾经只能梦想这样的自由,但是现在新的技术使我们能和鸟儿一起飞翔并分享他们的秘密”中,两小句彼此交叉,关系疏松,呈现出块状性和离散性,在空间上注重语义上的衔接,清晰地表现出汉语立体式的三维空间特性。由此可看出英文句子结构中关系词的使用,从侧面表现了关系词前后谓语动词在时间上的关系,进而以谓语动词时态的一致性呈现出句子在形式或结构上的一致性、勾连性以及连续性,这一点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英语的一维时间特性;在汉语中,注重名词物的表达,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其空间关系;注重语义衔接,少使用关系词,句型结构分散,呈现出立体式的三维空间特性。

(四)字幕翻译中句子处理的时空特性

不同于英语的句子结构的紧密衔接,汉语独立短句较多,语序较为灵活,块状性、松散性的空间特性中常常隐含着语义的逻辑关系。

(5a):When a shoal is found,the gannets arrow downwards at 70 miles per hour.Hard skulls cushion the impact and their throats inflate like airbags.Sixty feet down they reach their goal,vast shoals of migrating sardines.[4]00:13:09

(5b):发现鱼群后,塘鹅会以70英里的时速撞向水面(5b1)。坚硬的头骨能够缓冲撞击(5b2),它们的喉咙还会像安全气囊一样膨胀(5b3)。下潜60英尺后,它们靠近了目标(5b4),迁徙中的巨大沙丁鱼鱼群。

分析:原视频展示了:塘鹅发现猎物——鱼群后,如何一步步向其靠近的景象。在此例的英文中,从谓语动词“is found”“downwards”“cushion”“inflate”“reach”可以看出,均使用一般现在时,从这个层面而言,英语语句在时态一致上表现出衔接连贯性与一致性,呈现出英语的时间性。本句的汉译表达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5b1)是塘鹅见猎物后的第一反应,即“以70英里时速迅速冲向水面”;(5b2)、(5b3)对塘鹅的局部反应进一步描述,即“头骨能够缓冲撞击”“喉咙会像安全气囊一样膨胀”;(5b4)描述塘鹅最终靠近猎物“下潜60英尺后,靠近目标”。汉译时各自独立的分句与原文基本对应,结构呈现出块状与离散性,但是内涵逻辑,语义的逻辑性在汉语的空间性表现中呈现出来。

(6a):At this depth,the fish are tricky to catch,but help is on its way!The dolphins split the shoal,driving fish to the surface.The feast begins.[4]00:14:07

(6b):在这个深度,鱼很难被捕捉到(6b1),但是帮手正在赶来(6b2)。海豚把鱼群分开,把鱼群赶下水面(6b3),盛宴开始了(6b4)。

分析:原视频展示了:海豚捕食鱼的过程。本句的汉译表达(6b1)、(6b2)、(6b3)、(6b4),实际上向我们展现了同一空间——“这个深度”,不同的名词“鱼、海豚、盛宴”之间的组合排列,从而呈现出分句与分句之间的不同的聚合形式。该例中英语中的谓语动词“are”“is”“split”“begins”在时态上呈现出一致性,均使用一般现在时。从这个层面而言,英语谓语动词时态上的一致性呈现出英语在词汇形式及结构上相互勾连与连续,呈现出一维的时间线性特性。汉译文本表达语义连贯,各个分句之间结构分散,关系疏松。但是语义对应,语序上较为灵活。视频字幕翻译与普通文字翻译在翻译的要求和理念上基本一致,但是区别在于字幕具有瞬间性,而且在每一幕文字所占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对翻译中句子表达的简洁明了、句意对应就有较高的要求。上例中英汉双语句子翻译基本上是句句对应的,其中使用到了拆分句子结构、缩减词语、意译等方法。如(5a)中“When”采用了缩减法,直接译成“……后”,“arrow downwards”意译为“撞向”。“Hard skulls cushion the impact and their throats inflate like airbags.”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句子“坚硬的头骨能够缓冲撞击(5b2)”和“它们的喉咙还会像安全气囊一样膨胀(5b3)”这些翻译方法的使用,既保证了字幕翻译的字符数和行数的要求,也满足了镜头切换的时间、解说员解说的时间以及观众反应的时间。

三、结语

視频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翻译特点,不仅涉及到文本翻译技巧、跨文化知识,也涉及到视频处理技术等。视频字幕翻译需要译者综合体现多方面的能力,语言层面翻译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视频处理技术层面的时间和空间的把控也是提高翻译质量必须考虑的因素。

注释:

①罗曼 · 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0-1982.7)出生于俄罗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

②《鸟瞰地球》是2012年约翰 · 唐纳(John Downer)执导、并在BBC上映的自然类纪录片,制作历时三年多。

参考文献:

[1]Jakobson,Roman.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A].Word and Language,1971:260-266.

[2]王文斌.论英汉表象性差异背后的时空特性——从humboldt的“内蕴语言形式”观谈起[J].中国外语,2013,010(003):29-36.

[3]王文斌.从独语句的存在看汉语的空间性特质[J].当代修辞学,2018,000(002):44-54.

[4]Downer,John.Earthflight.BBC Earth and Giant Screen Films,2012.

作者简介:

尹贺影,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张瑞红,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时间性汉语英语
学汉语
智珠二则
追剧宅女教汉语
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汉语与拼音
时间性:桃花源之审美问津
读英语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
酷酷英语林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