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

2021-05-06 03:07徐凤文刘冬菊
乡村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

徐凤文 刘冬菊

(民权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民权 476800)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中的农药使用水平,实现“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2018年进行了河南省民权县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为小麦病虫害全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示范安排在民权县花元乡陈庄村,面积1.67 hm2。示范区为良种繁育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沙壤土,实施规模化种植。小麦示范品种为淮麦22号,播种期为10月13日,播种量187.5 kg/hm2。

1.2 试验材料

27%苯醚·咯·噻虫(酷拉斯)种衣剂、5%唑啉·炔草酯(大能)、42%苯锈啶·丙环唑(力承)、25%抗倒酯(挺立)、18.7%丙环·嘧菌酯(扬彩)、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阿立卡)等药剂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常规农药从市场购买。

1.3 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为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地下害虫和杂草等。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处理,不设重复,分别为示范区0.80 hm2、常规处理区0.80 hm2、空白对照区0.07 hm2。示范区使用先正达产品,常规处理区使用农民常规用药,空白对照区喷清水。小麦生长期间各个阶段农药用量如下。

1.4.1 种子处理。示范区小麦种子用27%苯醚·咯·噻虫(酷拉斯)种衣剂包衣,12.5 kg 种子使用27%苯醚·咯·噻虫37.5 mL,兑水稀释成药浆,把种子和药浆充分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常规处理区用吡虫啉+苯醚甲环唑进行拌种。

1.4.2 化学除草。2月26日,示范区防治麦田杂草,667 m2用5%唑啉·炔草酯(大能)80 mL加20%氯氟吡氧乙酸30 mL 加5%双氟磺草胺12 mL 处理;常规处理区667 m2用10%苯磺隆15 g 加5%双氟磺草胺20 mL 加56%二甲四氯钠30 g加15%炔草酯微乳剂50 mL防治麦田杂草。

1.4.3 返青拔节期。3月10日,示范区667 m2用42%苯锈啶·丙环唑(力承)80 mL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常规处理区667 m2用40%氧乐果100 mL加10%吡虫啉20 g加12.5%烯唑醇30 g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

1.4.4 拔节期。3月20日,示范区667 m2用25%抗倒酯(挺立)25 mL防止小麦倒伏。

1.4.5 扬花期。4月10日,示范区667 m2用18.7%丙环·嘧菌酯(扬彩)20 mL 加43%戊唑醇30 mL 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常规处理区667 m2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75 mL加50%多菌灵100 g,防治蚜虫、赤霉病。

1.4.6 灌浆期。5月10日,示范区667 m2用18.7%丙环·嘧菌酯(扬彩)20 mL加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阿立卡)10 mL加10%氨基酸水溶液40 mL,防治小麦穗蚜,促进小麦增产。常规处理区667 m2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75 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43%戊唑醇悬浮剂30 mL,防治小麦白粉病和穗蚜,并加入200 g磷酸二氢钾补肥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虫草害防治效果

2.1.1 除草效果。从表1 可以看出,示范区、常规用药区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98%。

表1 麦田杂草防除效果

2.1.2 纹枯病防治效果。从表2 可以看出,药后30 d,示范区、常规用药区对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分别为96%、84%。

表2 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

表3 小麦锈病、白粉病防治效果

表5 小麦蚜虫田间防效

表6 小麦产量及效益

2.1.3 锈病、白粉病防治效果。从表3 可以看出,药后21 d,示范区、常规用药区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的效果分别为96%、90%。

2.1.4 赤霉病防治效果。从表4 可以看出,药后21 d,示范区、常规用药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95%。

表4 药后21 d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

2.1.5 小麦蚜虫防治效果。从表5 可以看出,药后14 d,示范区、常规用药区对小麦的蚜虫防治效果分别为99%、95%。

2.2 产量三要素及增产效果

2.2.1 产量效果。从表6可以看出,示范区667 m2穗数34.0万,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6 g,667 m2产量517.1 kg;常规用药区667 m2穗数32.7 万,穗粒数36.6 粒,千粒重44.5 g,667 m2产 量452.6 kg;空 白 对 照 区667 m2穗 数30.3 万,穗 粒 数34.3 粒,千 粒 重42.0 g,667 m2产 量370.0 kg。与空白对照区相比,示范区667 m2增产147.1 kg,增产率28%;与常规用药区相比,示范区667 m2增产64.5 kg,增产率12%。

2.2.2 不同类型示范区防治成本及经济效益评估。与空白对照区相比,示范区667 m2增加收益353元(小麦价格按照2.4元/kg计算),扣除防治总投资112元,667 m2增加纯收益241.0元;与常规用药区相比667 m2增加收益106元,扣除防治总投资92元,667 m2增加纯收益135元。

3 结语

从试验结果来看,示范区小麦病虫害防效较好,优于常规用药区;试验示范区产量与常规用药区相比,667 m2增产64.5 kg,增产率12%;试验示范区与常规用药区相比,667 m2增纯收益135 元,增产幅度较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