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科学区指导策略的有效提升

2021-05-06 02:57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4期
关键词:易拉罐张老师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李 剑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于了解其表面现象,而更愿意去探究事物发生变化背后的秘密。幼儿对于摆弄各类操作材料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幼儿园科学区正好可以让幼儿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更多关于科学现象的小知识,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满足不断发展的好奇心。

新手型教师因为刚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科学区这样需要幼儿大量操作、互动性强的区域活动而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指导策略而感到茫然——回应和评价语言笼统、缺少分析反思等大大降低了科学区活动的有效性。本文以新教师在科学区的指导策略为切入点,期待能够加快新教师的成长速度,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养。

巧妙介入,引领示范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看似轻松地巡视幼儿的操作过程,其实却肩负着支持、引领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科学区这样一个需要孩子深入探究的活动中,教师更应该随时关注,在适宜的时间针对幼儿操作中的具体状况巧妙介入,从而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活动的乐趣。

总体来说,教师介入幼儿操作活动的方式分为平行介入、交叉介入、垂直介入这三大类,但在实际的科学区操作活动中,新教师因为指导经验匮乏、介入方式单一而有很强的控制性,总想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想法操作。下表是笔者在一个月内观察到的新教师介入幼儿操作的方式(见表1)。

表1.新教师介入幼儿操作的方式

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新教师对于幼儿的操作活动大多采用垂直介入的方式——直接指出问题或按照预设好的正确操作步骤告诉幼儿方法,这样看似最后都操作成功了,但在“授之以鱼”的过程中却并没有让幼儿真正获得相关的科学核心经验,因为幼儿获取经验的重要方式是在对材料反复的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案例一 站起来啦!

叶子在科学区选择了“我要倾斜站”这一操作活动。她用量杯接了大约150ml的水后边看操作卡边给易拉罐里倒水,大约倒进去50ml的水后就开始将易拉罐倾斜站,但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叶子继续给易拉罐里加水,直到把所有的水都倒进易拉罐,再次尝试让易拉罐倾斜站,仍然失败,于是她将操作材料收了起来。李老师看到后走过来拿起操作步骤图边看边自说自话地开始操作,最终成功,随后在记录单上做了记录后就将操作材料收了起来,一旁的叶子看了后再次将“我要倾斜站”的操作材料取来后进行尝试,“终于站起来啦!”叶子兴奋地喊。

本次活动的核心经验是地球科学,重在让幼儿感受地球的重力,只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易拉罐就能够站稳。叶子在操作实践中接连失败而打算放弃时,经验丰富的李老师并没有急着介入,而是通过自己的有序操作潜移默化地感染叶子,最终也让叶子取得了成功。可见教师在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时不能用自己预设好的统一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通过形式多样的策略协助幼儿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会了这个科学操作活动”而是“喜欢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智慧指导,全面评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对幼儿发展的评估是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只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才能正确全面地评价幼儿的成长,而恰当的评价更是教师指导策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科学区操作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幼儿开心地向老师汇报自己的操作结果:

“老师你看,我让芬达变成了白色!”

“嗯,不错。”新教师微笑着说。

“老师,你看我做得对不对?”

“你做的是什么?老师讲的时候你就没有听。”新教师瞪着眼睛说。

“今天,你们在科学活动中操作得很认真,只有某某某不专心、东张西望,下次可要专心点。”新教师对孩子们说……

从这样的语言、动作、神情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无效的评价,幼儿听到赞扬所获得的满足感是短暂的,既不能让他们萌发下次探究的欲望,更不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而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幼儿的探究过程

幼儿积极探究的过程远比某一实验是否成功更为重要,通过有效的分享互动能让幼儿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核心经验,即使是没有成功的科学实践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验回顾、梳理操作思路的过程不正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吗?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幼儿探究过程的评价,多肯定幼儿的尝试与发现,鼓励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实践过程,这对其他幼儿积极进行科学活动无疑起到了示范、借鉴作用。

2.评价幼儿的学习品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对幼儿的评价我们更应该从幼儿的学习品质入手,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对于还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改进意见(见表2)。

表2.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方式

3.自评和他评

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可以让幼儿进行自评和他评。到了中、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飞速发展,通过对自己和同伴的操作活动进行评价,能让他们更进一步加深对操作步骤的理解,学会正确客观地看待身边的人与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尽可能完整地讲述自己在科学区的操作过程,讲述与同伴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讲述自己在操作中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可以结合科学操作中的记录单作为探究结果的有利说明,以此来协助幼儿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与想法。

4.评价语言的运用

在评价中必不可少地要用到语言,巧妙而具体地运用语言既能让幼儿对科学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操作方式是否得当,又能够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见表3)。

在这样的科学区评价活动中,教师通过具体的语言让幼儿明白自己在本次科学区活动中到底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这样才能让幼儿保持刚开始萌芽的探究精神,并使之成为伴随一生的良好学习品质。

表3.教师的评价语言

研讨反思,提升素养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新教师往往有理论、有干劲,却因为缺乏经验和方法而不知道怎样去付诸实践。反思是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请有经验的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子,通过录像的方式回看、分析、反思活动中的一言一行,协助新教师理解、内化科学活动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指导策略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使其建立自信,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案例二 张老师成长记

张老师在科学区活动中看到大宝选择了“芬达变色”的操作活动,可两次操作结果都没有预想的那样成功。张老师问:“你得出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大宝答:“我第一次放的纸巾没有变成絮絮,第二次变成了絮絮。”“这样,你再来做一次。”张老师边说边引导大宝按照步骤图一步一步地完成操作。“现在你知道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了吗?”张老师问。“知道了,纸可以让芬达的颜色变浅。”通过录像回看的分析、梳理,张老师对自己在科学区的指导策略进行了调整,但她发现如果仅采用平行介入的方法,会使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缺乏探索的积极性,产生依赖老师的思想。

在研讨中有经验的老教师建议张老师在活动中尝试向孩子抛出问题来引导他们保持兴致盎然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光和影子”的操作活动中问:“怎样才能让小熊跳舞时的动作幅度再大一些?”在活动“水上漂”中问:“仔细观察纸巾离开时水面的变化。”这些提示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实验结果,而是在为孩子的进一步探究指明方向,让孩子本着更加严谨的态度在科学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在这样不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新教师感受颇深——科学区活动中老师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更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熟悉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怎样引导幼儿继续探究科学奥秘,分析幼儿行为发展的意义,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应答方式。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实际的科学区活动中,顺利有效地开展科学区活动对于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新教师急需提升的一个方面。因此,新手教师更应该用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操作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指导策略让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体,形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教师自身也应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活动指导的有效性,实现自我专业成长,一步步向成熟型教师迈进。

猜你喜欢
易拉罐张老师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张老师喝茶
流浪的易拉罐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科学拔牙
易拉罐制做的帆船
易拉罐美容记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