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水花园的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探究
——以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村为例

2021-05-06 03:22张慧封佳帝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关村龙泉刘家

张慧,封佳帝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一、研究背景

河北省位于中国华北平原,年降雨量400至600毫米,雨季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稀少。同时华北平原以农耕为主,区域耕地面积较大,农业灌溉对水资源压力较大,因此雨水作为该区域的非常规水资源,非常宝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建设导致地面硬化使雨水资源流失严重,地下水资源过度超采使水位下降等问题日益严峻,乡村雨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需求迫切。随着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城市人更希望来到乡村享受农家乐时光,这对乡村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也有更广阔的前景。

龙泉关村位于河北省阜平县西部,距保定市和石家庄市约160公里,距京津3小时车程,距保定和石家庄1~2小时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龙泉关村周围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吸引了很多渴望体验农家乐、向往自然风光的城市游客。因此,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位于太行山区的龙泉关村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村20世纪70年代以前依靠村旁的龙泉井吃水用水,现如今虽然全村已铺设供水管道,基本完成了村里的供水改造,但仍存在种菜浇不上水,不下雨河里就没水等情况。与此同时村民缺少雨水收集的意识,大部分庭院没有雨水收集设施。另一方面,村户大面积硬化庭院地面,导致雨水资源流失严重。在种种原因综合影响下,传统庭院形式也需要改善,如何有效地收集雨水,实现雨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是龙泉关村庭院景观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雨水花园概述

雨水花园(Rain Garden)是低影响开发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通常指天然形成的土壤绿地或人工挖掘的浅层绿地。雨水花园通过土壤和植物对雨水进行净化、滞留、渗透排放,使小型汇水面如道路、庭院、屋顶等的雨水得到净化,是一种高效的雨水处理设施,同时可以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同时由于雨水花园具有建造成本低,规模小且维护简单,高效能、灵活等方面的优势,经常被用于商业区、住宅区、公园等景观设计中。目前,我国对雨水花园设计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相关项目实践较少且项目的介绍还处于初级层面。主要应用在城市雨水花园的建设中,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缺乏应用研究。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景观探索,雨水花园在乡村庭院景观设计和应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雨水花园在乡村庭院景观中的探索对于乡村景观的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 龙泉关村雨水利用网络示意图(作者自绘)

三、龙泉关村雨水利用策略

(一)龙泉关村概况

龙泉关村地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西部,是龙泉关镇最大村庄,始建于永乐年间,因其村北侧皇帝亲封“龙泉井”而得名。同时也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明清时期在此处修建长城和兵营,近现代史时期也是多次战争的中转站和战略要塞。

1.河道分布。阜平县城西南30多公里处分布着中国北方最大的瀑布群——天生桥瀑布群,山泉水从太行山倾泻而下流入各村河流、湖泊。龙泉关村三面环山,属于太行山脉,村北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道水系,村内分布着两条河道支流,村内水域面积和水网水系分支较少,并且地表水大多干涸,只能看到保留下来的部分水源和河道。目前龙泉关村整体水源不足,雨水排放方式主要依赖于山地系统的自然排水,全村没有系统的河道体系,乡村环境难以适应极端、多变的强降雨天气。

2.供水方式。目前,村内的供水方式采用集中供水,集中供水设施建于2000年,供水管道铺设至全村各住户,村内安装水泵、水塔各两座,基本完成了村里的供水设施建设。虽然村民饮水得到保障,但目前还存在水源水量不足的情况,无法保障农耕用水。龙泉关村地处山区,地形高差大,村内无任何排水设施,污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处于自然蒸发的状态,污染地面和土壤。

3.地方文化特色。阜平县龙泉关镇是通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必经之路,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龙泉关村内现存四座寺庙,城陛庙、观音庙、财神庙、五道庙。当地庙会时会举办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仅如此,龙泉关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村内至今还存留着明长城的历史遗迹。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阜平县有着丰富的抗战历史,阜平县城东北20公里处和城南40公里处分别有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和革命纪念馆。

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与发展乡村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当今乡村传统文化缺失的环境下,这些特色鲜明的乡土元素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的保护和恢复。在进行庭院景观设计时可把其中的历史文化和不屈不挠的人文精神传承下来,这些元素不仅反映着乡村的历史和人文特征,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唤起人们对时代的记忆。

(二)构建龙泉关村雨水利用网络

1.优化景观格局,构建多等级雨水利用网络

构建乡村多等级的雨水利用网络,以应对不同程度降雨,有效地收集和排放雨水。网络结构能够有效地引导雨水流向,形成区域水系生态安全格局。龙泉关村的雨水利用网络通过“线性廊道”和“点源斑块”来进行雨水的收集和排放。将雨水汇集到“线性廊道”和“点源斑块”中形成网络状集水排水系统。通过等级不同的“线性廊道”和“点源斑块”组成完整的雨水利用网络(表1),增强龙泉关村的雨水调蓄能力。

>表1 雨水利用等级建构

2.结合河道、街巷空间,构建雨水连接通道

河道和街巷是整个乡村雨水利用网络的基本骨架,也是雨水的重要接受面。河道和街巷一方面根据雨水利用等级的划分,相互连通形成雨水连接通道。另一方面考虑“点源斑块”的分布,雨水连接通道与“点源斑块”相互串联,保证两者之间有效地进行雨水收集和排放。

龙泉关村属于地形差异较大的山区,而村内大部分道路为硬化路面,易形成高速的地表径流,从而加速雨水资源的流失。村内河道处于干涸状态,是很好的雨水聚集场地。根据龙泉关村的现状,应结合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雨水引流。路面以透水性铺装为主,将雨水引流到街道沟渠中,通过雨水连接通道,引导雨水流入干涸河道。

3.结合雨水花园设计,构建集水节点

通过雨水连接通道,各等级“线性廊道”相互连接,并串联“点源斑块”形成网络状的空间结构。部分小型场地所形成的区域无法被网络状结构直接连通,可适当增加公共绿地,结合雨水花园设计,形成集水节点。

四、基于雨水花园的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以刘家大院为例

>图2 刘家大院平面图(作者自绘)

>图3 刘家大院雨水花园庭院示意图(作者自绘)

调研发现,龙泉关村住宅庭院用地面积占整个村域面积的一半以上,因此,研究适宜的雨水花园庭院景观设计模式并加以应用尤为重要。在设计时,不能生硬地复制城市雨水花园景观的设计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到龙泉关村的现实情况,在雨水花园的结构、类型选择、植物选择和储水排水方式上进行适当改进,并研究适当的方法,以期在乡村雨水花园庭院景观设计方面取得进展。

(一)刘家大院庭院景观设计

龙泉关村庭院景观设计以刘家大院为例。刘家大院属于四合院为主的北方合院传统民居体系,在设计时要考虑传统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植物、铺装与庭院景观相融合,庭院与周边环境相一致,且设计要满足村户日常的生活需要。

刘家大院整体空间分为前庭开放空间、前院半开放空间、内院私密空间以及后院封闭空间这几个区域(图2),不同的空间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布局时参考村户的需要划分出流动路线、娱乐活动区、种植区、杂物空间等板块,同时考虑各板块之间的尺度和比例,板块的大小要满足使用人数和户外小品、家具摆放的需求。各功能板块也可以通过铺装材料、地形高差、植物种植来进行分割,例如娱乐活动区以硬质铺装为主,分界边缘使用植物隔断板块,同时营造围合感。

(二)刘家大院雨水花园设计

1.刘家大院雨水花园结构设计

为了让龙泉关村雨水花园庭院适宜乡村环境,与乡村庭院景观更好地结合,设计中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改进。首先刘家大院雨水花园结构以基础结构为原则,由5部分组成,其次由于乡村渗水主要还是依靠自然地面,并且乡村庭院面积较小,主要雨水径流来自屋顶和地面,雨水量相对较小,因此,可适当增加蓄水层高度,减少砂层及砾石层的高度,增加雨水花园的雨水滞留能力。

2.刘家大院雨水花园类型划分

根据龙泉关村用水需求,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雨水花园进行设计建造。对于满足日常用水需求的村户可采用渗透型雨水花园,以控制径流量为主,同时渗透涵养地下水;对于用水困难的村户可采用蓄水型雨水花园,以控制径流污染为目的,同时净化雨水实现雨水再利用;部分庭院面积较大的村户,可分区域选择两种雨水花园方式进行建造。刘家大院后院一般不作为主要活动区,通常用来摆放农作工具等杂物,雨水径流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选择净化径流污染的蓄水型雨水花园,而内院和前院因地势雨水径流量大,可选择拦截雨水径流的渗透型雨水花园。

3.刘家大院雨水花园植物设计

在城市雨水花园植物选择的基础上,龙泉关村雨水花园庭院植物的选择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首先以龙泉关村乡土植物为主,在庭院面积较大的区域,可适当选择桑树、柿子树、石榴树等耐水落叶乔木和小型果树,不仅具有雨水拦截、滞留能力,同时还有庭院景观与生产目的相结合的作用。在雨水花园庭院的蓄水区域可种植美人蕉、月季、野牡丹等花灌木,提高庭院景观的观赏价值,亦可以入药而具备经济价值;同时可以种植当地的生菜、菠菜、白菜、土豆等季节性蔬菜植物,实现村户自给自足。在植物选择上,后院的植物主要考虑对雨水的拦截净化能力,以无需管养植物为主;内院则需要考虑观赏性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前庭设有种植园,可选择耐水的瓜果蔬菜进行种植。

4.刘家大院储水、排水设计

庭院排水方面,考虑其地形的高差关系,设置好各部分雨水花园的溢水口,以人工管道或者沟渠连通,增设多个排水口进行排水,形成庭院雨水调蓄系统。刘家大院地形高差呈纵向递减形式,从后院依次逐层递减,雨水花园的溢水口设置成纵向连接,同时在前庭增设多个排水口方便雨水排出。(图3)

龙泉关村传统的生活习惯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庭院构造,每家每户会建造菜窖来存放土豆等蔬菜,但随着村民生活品质的改善,庭院中多数菜窖被废弃失去使用功能。庭院中的菜窖可以通过改造发挥储水效用,通过进行防水、防潮和通风等安全设备的设置,将雨水花园与菜窖相连通,形成具有特色的储水方式,最大程度地收集利用雨水,经过雨水花园自然式水质净化的雨水可以用于村民家庭生活用水或是浇灌等。

五、结语

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是改善居住环境的有效途径,在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中引入雨水花园理念,使雨水管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雨水花园设计与村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庭院景观设计相结合,这是未来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乡村内涝问题,同时优化居住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对于乡村雨水花园庭院景观设计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城市雨水花园的应用技术日渐成熟,相信未来乡村雨水花园庭院景观会有更全面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关村龙泉刘家
梦想在关村起航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
立足实际科学统筹 党建引领精准帮扶
龙泉青瓷
羽翼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in Hong Kong
东梓关村体系化修复古建筑群
当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古韵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