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

2021-05-06 14:39曹小飞杨万军杨远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当阳市宜昌市一等奖

曹小飞 杨万军 杨远红

连续两年荣获省级技能大赛18个一等奖,技能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名列湖北省县市前列,2020年湖北省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团体第一名,“全国最美中职生”连续3年3人上榜,在宜昌市职业教育研究室发布的2017-2019年全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分中,师生大赛、技能高考、课堂改革、课题研究等14个指标综合评价评分位居宜昌榜首……

一个县级市职业学校,取得如此成绩,并跻身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第一方阵,着实令人惊叹。日前,记者慕名来到当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在学校荣誉室,“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宜昌市“文明校园”“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德育品牌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教育质量奖”“教研先进单位”“示范家长学校”等奖牌映入眼帘,当阳职教果然名不虚传。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自信

王帆,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经常迟到,虽然喜欢画画,但从不参与班级黑板报工作。班主任通过家访后得知:他迷上了电子游戏机,是一个典型的游戏迷。导师杨金明因材施教,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每周对他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与其谈心、交流,一年后,他变得阳光、自信、懂事了,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加强了。更值得欣慰的是,通过努力,他还获得了学校技能节书法比赛一等奖、宜昌市技能大赛书法作品二等奖。像王帆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的进步和改变得益于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如何破解中职学校育人难题,探索新时期中职学校育人模式,成为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坚持实施德育“三条主线”工作机制:“学生成长导师制”“首遇责任制”“全员值日制”。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例,学校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一名成长导师,从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学生成长导师制”被列为宜昌市和湖北省德育重点研究课题,并荣获宜昌市特等奖、省级优秀奖,被宜昌市教育局评为“德育品牌”。学校先后两次被宜昌市教育局评为“德育品牌学校”,成为宜昌市中职学校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文化体育艺术节、“文明风采”竞赛、学生“三创”教育、“寻找最美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杨柳、姚依琳、龚智洁3名学生分别荣获2016、2017、2018年度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2019年以来,曾静怡、林志骏、程铭、艾斯怡、佟杰、贺骊文、刘炫鸿等7名学生先后获得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在这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很好落实,每一个孩子都阳光自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学校党委委员、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宋晓俏自豪地说。

用心打造两张名片,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曾静怡是2017级护理专业技能高考班学生,由于没能考上普通高中,她原本准备外出打工,当得知学校的技能高考班同样可以考大学时,她决心继续读书,圆自己的大学梦。进入学校后,她一直刻苦学习,两次获得宜昌市演讲比赛一等奖、湖北省职业院校(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2020年,她以674分的好成绩夺得全省护理专业技能高考第一名,被湖北医药学院录取,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她感慨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相信自己,只要不放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努力拼搏,人生照样出彩。”

2015年起,湖北省高等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全面实行技能高考。这种以专业操作考试为主(490分)、文化综合考试为辅(210分)的技能高考,凸显了职业教育技能高考特色。读中职,参加技能高考上大学,成为越来越多初中毕业生的一种选择。

曾静怡的班主任陈锋老师介绍说,曾静怡获得省賽一等奖,按政策规定,她的专业成绩按满分490分计算。这一政策旨在鼓励中职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历练,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曾静怡就是利好政策的受益者。

为此,学校着力打造技能高考这一张名片,让一部分基础好、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实现大学梦。学校通过打好3个总体战(班级、学科、家校)和月考、联考以及质量分析、校际交流等措施,科学备考,本科上线人数年年攀升。2012年,305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仅14人,到2020年,373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达140人。

赵艺,2016级计算机高考1班学生,入学后,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渐渐失去信心。在班主任的耐心鼓励和专业教师的悉心引导下,他对电子商务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入了学校电子商务集训队。校级技能节获得一等奖,宜昌市电子商务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这些奖项大大激发了他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努力,他又取得了参加全国中职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的资格,并最终荣获三等奖。

在赵艺身上体现了学校着力打造的另一张名片——技能大赛,让学生掌握就业、创业的本领。学校通过技能节,营造“崇尚一技之长”氛围,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争当技能高手。目前,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已成常态,学校技能大赛成绩连年位居宜昌市、湖北省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宜昌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

在宜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技能(才艺)大赛中,2018年,学校共荣获15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一等奖数量位居宜昌市第一;2019年,学校获得14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共有109人次获奖,居宜昌市第二;2020年,技能大赛再续辉煌,108名师生参加31个赛项,共获得一等奖17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31个,位居宜昌市金牌榜首,学校荣获宜昌市教育局颁发的“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在湖北省职业院校(中职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2018年,学校荣获18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其中,一等奖数量位居宜昌市第一、湖北省第二,创历史新高;2019年,荣获18个一等奖。学校作为“夺金”的中坚力量,为宜昌市实现地市州“七连冠”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2017年,学校电子商务、工业CAD赛项均荣获三等奖,实现该项目国家级大赛奖项零的突破;2019年,再创历史新高,学校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赛项获团队二等奖,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项获团队三等奖。

高效、灵活的大赛机制,科学、完备的大赛体系,团结、敢拼的大赛团队,是学校技能大赛年年制胜的法宝。

每年有一大批学生通过技能高考步入大学殿堂,一大批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而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背后靠的是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学校现有宜昌市杰出校长1人、宜昌名师4人、宜昌市“十大教学能手”2人、宜昌市“e教学能手”1人、楚天名师4人、“双师型”教师91人,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全市、全省、全国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者30余人;宜昌市专业课教师技能大赛获奖者近40人。仅2020年,学校选拔4个教学团队代表宜昌市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位居湖北省中职学校前列。

“学校将继续坚持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让学生‘发展有空间,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通过技能高考和技能大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人生梦想。”分管教学工作的学校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冯友胜深有感触地说。

贴近产业办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家门口就业

江冬,当阳市职教中心2010届毕业生,从毕业后打工到2015年自主创办当阳市九宏商贸有限公司,2016年以来,他坚持每年主动参与母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恳谈会,为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献计献策。2019年,他又主动加入母校校企合作团队,参与宜昌市推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部级区域试点,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当阳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服务了当阳地方电商经济的发展。

汪建星,2017年当阳市职教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2018年创办当阳市建星轮胎经营部,并承担母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习基地,每年接受汽修专业学生跟岗、顶岗实习,2019年,开始与母校联合推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地方培养汽修专业人才。

2017年6月,家庭特别贫困的陈家英、陈家琴、陈家雄三姐弟报考了学校的服装专业。在校期间,三姐弟享受国家和学校资助共60700元,顺利完成了学业。2020年8月,三姐弟成为宜昌赛福纺织有限公司新员工,实现了“学技能,在家门口就业为家乡服务”的梦想。

江冬、汪建星和陈氏3姐弟,只是当阳市职教中心学生在本地就业、创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典型。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是当阳职教的使命。

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学校坚持围绕地方特色产业、未来产业、行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市场变化,面向地方经济,长短结合、适度超前开设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开设医药类、信息技术和财会类、现代服务类、现代制造类等4大类10个专业,形成2个品牌、3个特色、4个骨干的“234”专业结构布局,即护理、计算机应用“2个品牌专业”,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电子商务和模具制造技术“3个特色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和电气技术应用“4个骨干专业”。

职业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是专业特色化发展。学校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發展需求紧密对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学校现有模具、服装2个省级重点专业,服装、护理2个省级特色专业,中央专项资金建设的职教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宜昌市级示范职教实训基地1个。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将“送技术进企业”“送科技下乡”培训落到实处。学校把培训送到企业,把教室搬到车间,先后与湖北宝嘉利陶瓷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联办计算机科学、财会、行政管理等专业,提升管理干部及技术员专、本科学历41人,适时培训员工技能,有效提升企业全员素养。仅2021年年初,学校就与当阳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了6期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班,累计培训360余人。

为解决当阳企业用工少、专业人才紧缺困境,学校适时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校企共建专业,不断完善专业链,提升人才培养的“含金量”,增强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功能,实现了学生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既留住了人才,又为企业解决了用人难的困境。

办学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涌现出“湖北省首届职教之星”“当阳市乡土拔尖人才”“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李小艳;“湖北省首届职教之星”、当阳市奇星电脑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刚;当阳市招才引智大使、广州铂成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宜昌商会副会长罗国成等众多优秀毕业生。

“学校‘十三五完美收官,学校已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平台,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接下来的‘十四五中,学校将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题,积极创建‘全国优质中职学校,着力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林卫兵满怀豪情地说。

猜你喜欢
当阳市宜昌市一等奖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可怕”的一等奖
当阳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浅析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