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影《少女哪吒》的福柯式阅读特征

2021-05-07 09:45夏华锦
消费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福柯哪吒微观

夏华锦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台湾的青春电影发展已经有三十多年,它以独具特色的表征个性演绎台湾本土文化,以青春为表现主体、以人物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的框架,在特定的历史框架下表现焦躁的人物形象,试图通过用社会潮流中的爱情、成长中的冲突、个体身份的认同和找寻来揭示台湾在社会文化变迁中的缩影。《少女哪吒》作为一部人物个性鲜明的青春影片,将少女叛逆和压抑的青春表现出来,它是导演个性的自我张扬,更是青春期少女个性的真实写照。

一、福柯式特征概述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一生中成绩显著,尤其是他的“微观权力”理论将现实的生活以微观视角呈现出来,在台湾青春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人生轨迹,表现为将微观权力理论渗透到电影影像中,从而将现实空间和理论空间进行深层次地匹配,让影片与观众产生共鸣。规训权力是微观权力中重要的理论依据,它能够将创作者的个人思想植根于电影的视听语言中,而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和影片中人物的形象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微观权力的介入可以有效地分析影响中的话语权力,而台湾青春电影中特殊的话语体系也正需要这种微观权力的介入。

(一)福柯式的微观权力

在福柯的概念中,微观权力是所有权力中最终形成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既不是一种结构,也不是一种特定的制度,而是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被赋予的特殊的战略形势。而权力是一个单独的有机体,它内部之间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自身的状态。福柯的微观权力和以往的各种权力有所不同,它所被运用的客观现实是一种相对的意识性的存在,在影视作品中,角色的选定、故事情节的发生以及视听效果都可以运用微观权力来加以说明。

理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践,福柯的微观权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被人们广泛知晓,尤其是在中国,福柯的微观权力被当做研究封闭式的监控体系,例如学校、监狱、医院等,因为在它们内部存在着复杂交错的利益关系,处处体现着权力的实施和接受。在这些封闭系统中,利益关系的此消彼长会促使体系内部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在影视作品中,现实中的监控体系被浓缩在一个视听空间中,电影中的监狱、学校、医院都被赋予现实的意义,而微观权力正是现实中权力在影片中的缩影,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二)微观权力的特点

福柯的微观权力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力之间的关系。在他的理论中,人与人的关系并不是不对等的,而应该将这种关系置于大环境中,以一个视角斜街另一个视角,构成一个空间关系而不是平面关系。微观权力和宏观权力是相对立的,所以,微观权力关注的是人物或事件的内在而不是外表,它解释的是现实社会中复杂的关系网络,阐述这一关系网络中的关系,而微观权力又是最终形成的一种权利,最终会排挤其他权力,并继续推动事件发展。即使是微观的权力也离不开整体的社会,任何权力只有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才能成立,所以,人们在分析微观权力时要以社会环境为研究蓝本,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向来改变微观权力。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抵抗”,权力具有控制的作用,而反抗与它的合力才能实现事件的平衡。

二、《少女哪吒》中的微观权力表述

在台湾青春电影中,学校是一个产生巨大矛盾的地方,它的内部有着严格的一套管理制度,包括上课、放学时间的限定、学生礼仪规范的遵守以及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而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大都是懵懂的,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而新奇的,所以家长、老师以及学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学校是一个富有微观权力的场所,隐秘的微观权力处处存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少女哪吒》中,根据学校的学生规范来考虑,王晓冰就是一个成绩好、尊师重道守规矩的好学生,而李小路则是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目无尊长的坏学生,这种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区别就是一本成文的“学生守则”或是世俗的眼光。而李小路转学后和王晓冰成为同桌、好朋友之后,王晓冰内心中的叛逆被激发出来,但青春就是青春,王晓冰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在抽烟、辍学、自杀、离家出走等一系列行为之后,她的不合乎微观权力的部分最终会被打压下去回归正常。

(一)“他者”集体权力的解读

在青春电影中,问题少年是主要的人物角色,在青春期,他们表现出与大多数同龄人的不同,所以,集体的“他者”就是实施微观权力的不二人选。在《少女哪吒》中,“他者”的权力的实施者是小冰的整个家庭、工作单位,小冰和小路的学校和社会,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这些成年人的“监视”,王小冰在认识李小路之后敢于和老师顶嘴,为爱的人私奔、自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观众展示了残酷而血腥的青春,他的无处安放的青春是“权力”者母亲和学校的牺牲品,她痛恨母亲浑浑噩噩的生活,她不理解母亲所持有的爱情观,所以她选择反抗,但是,母亲的“规训”却是她自身情感缺失的体现,她并没有从小冰的立场去考虑,而是遵循一套约定俗成的管教方式,这种规训习惯就是福柯的微观权力的具体体现,正是这种习惯使得青春期的孩子纠结挣扎,不断陷入苦痛之中,迷失自我。

(二)“主体”自我权力的建构

在一部影片中,每个人物都有其特殊的性格特征,而“自我”的主体性则是台湾青春电影中的爆发点。影片中人物“主体”的自我构建需要通过人物关系来实现,从空间的连接和延续中可以让观众看到充满个性和自我意识的“主体”。在《少女哪吒》中,王晓冰和李小路是两个具有典型性格的“主体”,一个本是众人喜欢的好学生,一个是老师同学都讨厌的坏学生,知道两人相遇,她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由此拉开,王晓冰的人物性格变化是影片中的重点,她的形象是叛逆期青少年的典型形象,而性格的转变是经过一个不断的自我肯定、否定的过程,其实,这种性格并不是在李晓路强加给她的,而是她内心深处藏着的本身性格,正是李晓路的出现才让她有了真正实现自我“主体”的机会。但是,从李晓路转变后的性格可以看出,她的“主体”仍然逃脱不了矛盾的个性,她看似成熟却做着孩子做的事情,然而她给李晓路留下的一盒烟头又是寂寥无助的,所以,台湾青春电影更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每个人在寻求“主体”的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才能更加吸引观众,实现共鸣。

(三)权力关系的融合与消解

在青春电影中,主人公始终处于抗争这个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在追寻“自我”实现中不断抗争、妥协、再抗争,最终让权力的实施者妥协。在《少女哪吒》中,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两位女主人公有着不同的青春期经历,李晓路的爸爸是工人,管教她的方式是宽容的,任其生长,而王晓冰生在一个离异的知识分子家庭中,母亲因为父亲的背叛始终处于一种精神质的状态,表面看似平和,内心却是极度脆弱敏感的,所以,李晓路本身就很自由,她没有经历叛逆期这一过程,因为她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王晓冰却时刻被母亲监视,为别人而活。在遇到李晓路后,她开始发现真实的自己,而这种发现却显得过于仓促,没有方向,这种压抑已久的叛逆比李晓路的更决裂些,她在课堂上公然顶撞老师、向心爱的教官告白、当着全家人的面割腕到最后离家出走,这些极端的方式是他在和微观权力的持有者进行的抗争,而整个过程却是惨烈的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最终,这种权力关系达到了消解和融合,影片的结尾,李晓路去了王晓冰家里,晓冰的妈妈也做回了自己,也理解了自己的女儿,但是,整个权力融合的过程却是让观众更为难忘的,也许那就是自己的青春。

三、台湾青春电影的文化内涵

(一)混乱与缺失的价值观

在台湾青春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迷失的青少年,他们在青春期不断地向外界对抗,而在对抗的过程中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在混乱的现实中找寻着自己的理想。在《少女哪吒》中,好学生王晓冰在青春年华找寻自由、理解、爱情和友情,而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她来说,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她却没有去考虑,只是一味地对阻碍自己的人进行没有节制的反抗,在价值观刚开始形成的过程中她却不知道正确的价值观是什么,在她的世界里,只有黑与白,没有过渡地带,所以,李晓路和男同学一起上学就是对她的背叛,教官的拒绝就是失恋,她只会选择逃跑或死亡。这种混乱和缺失的价值观是他们叛逆的原因,也是结果,而这也正是青春期的真实写照。

(二)社会和“自我”的脱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人在社会中迷失了自我,逐渐失去个性,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人格分裂”的极端,而青春期的少年则是这种“分裂”的典型。

在《少女哪吒》中,家庭之间的疏离是导致王晓冰叛逆的最大根源,她本来生活在一个幸福温暖的知识分子家庭中,但是由于父亲的出轨使得家庭破碎,母亲终日神经兮兮地监视着自己,母女俩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却形同陌路,王晓冰在疏离的家庭中缺乏亲情,在心智成熟的最重要时期却没有父母的关爱,而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又无处诉说,影片中,王晓冰与母亲的交流只言片语,每次都能擦出火花,谁都看谁不顺眼,更不要说谈心里话,所以,李晓路的出现打开了她尘封已久的心门。

这种青春期的“失语”状况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它让人们之间变得冷漠、让社会变得复杂,人与人之间也缺乏信任,青少年在叛逆期所付出的代价是社会的悲哀,而这种代价警醒了社会,却是极其惨痛的。

(三)异化的道德观

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仍然满足不了他们日益膨胀的欲望,所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道德观念却逐渐走向异化,在青少年的眼中,他们脑中的社会道德是纯净的,但是他们看到了成年人世界中的肮脏,所以自身也在选择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严重的困顿,最终在叛逆的过程中异化了道德观念。

在《少女哪吒》中,王晓冰从小就生活在破碎的家庭中,在她眼中,宁愿相信父亲是去世了,也不承认父亲和别的女人好了,而这种第三者之间的感情是她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应该接触的,在她回家看到母亲和自己的语文老师勾勾搭搭时,她就觉得自己的母亲不要脸,这些成年人世界里的东西被过多地灌输到她的脑子中,她身边没有人告诉她该怎么做,遇到这种事该如何处理,所以她只是将与自己传统道德观念上不同的事都当做是坏事,她只能自己去接触,去寻找真正的道德观念。

四、结语

台湾青春电影是台湾民众的历史渊源、生存环境、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本文运用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将《少女哪吒》中的青春“主体”,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特征以及特定时期的价值观及成人后的命运进行了解读,对在青少年期间出现的拥有微观权力的“他者”及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刻剖析,让观众与创作者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福柯哪吒微观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福柯与法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微观的山水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