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双循环”浅析

2021-05-07 09:45肖中
消费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循环景区旅游

肖中

泰安市泰山景区安全应急管理部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适应新发展形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消费升级是实现“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抓手[2]。旅游业作为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产业和开放性产业,将继续发挥其稳定增长、稳定就业、促进消费的优势,为依托国内市场、顺畅国内大循环、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一、旅游经济概况

(一)旅游经济的概念

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以旅游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为主要途径,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是刺激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三产业商业模式。已经逐步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游经济的重要性

发展旅游经济对于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促使更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解决困扰群众的就业问题,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对应对世界经济发展新变化,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都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旅游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旅游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数据显示,2010-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国内游客首次突破60亿次,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多元化旅游需求带来的市场压力

当前旅游需求从关注风景向体验与分享美好生活转变。旅游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但市场上休闲、度假、体验型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不能有效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存在供需不能完全匹配的情况。同时,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有效旅游产品和创新性旅游产品不足,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很难激发游客的旅游意愿。

(二)“降价令”带来的政策压力

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降低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再度发文要求推进更大范围降价。据有关数据,截至2020年7月,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贵州、甘肃等多地至少有500个景区已经或即将实施免门票或大幅降价等价格优惠措施,“旱涝保收”的门票经济盈利模式受到严重挑战[3]。

(三)旅游治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旅游发展中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综合效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欺客、宰客等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景区管理体制上还有不顺畅的地方,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多、专业人才少,缺乏旅游、环境、规划等专业知识与能力,导致景区在规划开发、资源保护等工作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技术手段也难以有效运用。

三、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坚持规划整合。坚持合理布局、差异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开发的原则,文化项目与旅游项目合理布局,统筹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规划,充分整合文化和旅游发展目标[4]。

2.坚持要素融合。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通过多种旅游载体,把无形文化形象化,零散文化聚集化,精英文化大众化,将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以及现代生活的时尚元素表现出来、传播出去,打造一站式旅游消费和文化娱乐园区。

3.坚持项目结合。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大型知名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培植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大的文化产业项目,把文化资源变为旅游景观,提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档次。

(二)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

1.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旅游企业的文创能力、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是优质、新型旅游产品提供的前提。旅游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提供更高质量、更优品质的旅游产品。

2.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整合开发现有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体验产品集群。完善山地度假、乡村度假、养生度假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景区、景点与文化内涵为基础,景点串联成片,尽快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最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集群式旅游产品。

3.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推进旅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创造条件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领域,促进旅游企业的横向联合与兼并,打造市场营销平台和项目融资新平台。形成跨所有制成分、跨行业的,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的旅游企业集团,促进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效率和利润率。

4.旅游企业品牌化。培育经济效益突出、设施服务完善、游客认可度高的旅游企业,构建起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化的旅游企业品牌体系。通过品牌推广,提升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培养消费者的认知度、忠诚度,将品牌融入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生活,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拓展旅游营销思路

1.互联网+营销模式。疫情期间,直播、短视频等旅游线上营销渠道快速拓展,成为国民大众广泛接受的营销方式。疫后旅游企业需要更多关注新媒体对受众消费行为的影响,加强新媒体营销手段的应用,提升旅游营销效率,优化旅游产品销售渠道。

2.针对性靶向营销。坚持市场细分原则,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和不同节令特点,区分营销、宣传受众的不同需求,做好差异化营销策划。国内旅游市场拓展重点应定位在经济发达、购买力强、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和个人素质、消费层次较高的群体以及学生群体,努力调整、均衡客源结构。

3.传统媒体营销。通过加强与大型旅行社合作,制作包括旅游手册、多媒体动画、宣传片等系列宣传品,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户外媒介等渠道,加大宣传营销和品牌推广力度。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和大城市高水平会展上进行高密度宣传,大力营销旅游整体形象、特色品牌和主打产品。

(四)旅游管理水平提升

1.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企业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服务已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成为单位生存的命脉,必须践行“服务就是品牌、服务就是形象、服务就是营销”的观念,积极实施旅游满意度提升工程,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加大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强化内部规范化培训。大力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加大服务窗口人员培训力度,培育企业文化和精神,全方位进行目标导向和思想发动,广泛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持续提升员工的执行力、推动力、贡献力,不断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3.构建安全的旅游环境。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企业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通过高科技手段增强安全监管和预警能力,通过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等要求控制旅游客流,做好公众舆论引导,提升公众疫情防控意识,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五)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1.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建设。改善市区及景区周边的交通条件,提高公共交通运力。协调有关部门,加强辐射全国的陆海空交通网络建设,提高旅游旺季客流量的周转能力。

2.城市旅游环境优化。在城市各主要道路增加垃圾筒、公共卫生厕所等便民服务设施,增加城市公园数量,提高景区及城市森林覆盖率。强化执法管理,坚决打击黑车野导、欺客宰客、尾随兜售等行为。规范经营场所,让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魅力。

3.政策支持与调控。旅游产业交叉性强关联度高,要将旅游提升到社会大系统的角度进行深度规划[5]。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台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重视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培养旅游消费群体的形成。加强对发展旅游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及执行力度。

猜你喜欢
双循环景区旅游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