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视野下的《威尼斯商人》

2021-05-07 03:07张凯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契约精神威尼斯商人

张凯丽

内容摘要:《威尼斯商人》作为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重点描述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契约,深刻地揭露了西欧中世纪末期的契约精神以及其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市场经济中的契约精神视角来解读《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安东尼奥那“一磅肉”的纠纷,并从逻辑陷阱与反犹主义入手,着重探讨夏洛克得不到“一磅肉”的原因。以此来深刻揭露中世纪末期,欧洲自由市场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

关键词:契约精神 《威尼斯商人》 反犹主义 逻辑陷阱

作为莎士比亚第一部涉及契约关系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主要描写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人安东尼奥与贪婪狡诈的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的故事。这一戏剧故事的点睛之处在于他们之间签订的“一磅肉”契约,这份契约将所有关键人物都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故事网。2016年诺贝爾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奥利弗·哈特认为契约可以分为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这两种类型。完全契约是可以明确双方责任的,不论处于何种境遇;而不完全契约则会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加持,导致无法明确双方责任。[1]根据奥利弗·哈特关于契约的定义,由于夏洛克和安东尼奥都有自己没有预测到的因素——夏洛克没有预测到自己对“一磅肉”的要求不具体,导致最后被鲍西娅抓住漏洞,给予致命反击;而安东尼奥没有预测到,因商船触礁失事导致后来不得不面对夏洛克那“一磅肉”的威胁。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们所签订的契约属于不完全契约。不完全契约并不像理想状态中的完全契约那样没有任何风险。因此,当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签订不完全契约后,就应该遵守当时社会规范的契约精神,完成相应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本文接下来便就“一磅肉”契约是否准确地诠释了契约精神的三个维度,即契约自由、契约正义和契约严守,来展开分析。

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中,并由此派生出来的契约关系与内在原则,是一种自由、正义、守信的精神。[2]也就是平常所提及的契约精神的三个维度,即契约自由、契约正义和契约严守。下面便详细研究夏洛克与安东尼奥所签订的“一磅肉”契约是否准确地体现了这三种原则。

第一,契约自由指的是缔约双方对于所签订的契约内容有自主决定权。《威尼斯商人》中合理地体现了契约自由这一点。当安东尼奥为了好友的求助而与夏洛克签订契约时,夏洛克在契约中的“一磅肉”要求令人咂舌,但完全知晓契约内容的安东尼奥依然选择与之签约,可见,对于安东尼奥而言,他虽然知道如果违反这份契约,自己的尊严与性命都有可能丧失,但是为了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他仍然选择签下这份威胁他利益的契约。在他答应签订这份契约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强迫他,他完全凭着自己的主观判断签下了这份契约。因此,安东尼奥在签这份契约时,遵循了契约自由的原则。对于夏洛克而言,他是这份契约的缔约主体,对于缔约过程和缔约内容都是他本人亲自决定的,因此,夏洛克也遵循了契约自由的原则。所以,《威尼斯商人》中对于契约自由这一点体现的很全面细致。

第二,契约正义与契约自由拥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指的是缔约双方应当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做出损害对方利益的事。但是在《威尼斯商人》中,这一原则并没有合理的体现出来,真正体现出来的却是“契约不正义”。从“一磅肉”契约的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安东尼奥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归还夏洛克相应的贷款,那么安东尼奥就得割肉一块作为违约补偿。从契约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洛克作为缔约主体在制定这份契约时,并没有秉持着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目标,而是带着自己对安东尼奥那永远抹灭不掉的恨意来制定的。正因为他心中久积的怨念,导致他宁愿不收回三千块金币,也要坚持割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作为补偿。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抵他心中的恨意。作为缔约主体的夏洛克抱着这样偏执的心理制订了“一磅肉”契约的内容,根本没有考虑到双方的利益。所以这样的契约对安东尼奥而言,没有任何的公平正义可言,一旦他无法在规定期限内还款,那么他就不得不割一磅肉给夏洛克,这也意味着安东尼奥其实是拿自己的生命来贷这三千块金币。因此,《威尼斯商人》中并未体现契约正义这一原则。

第三,契约严守是契约签订后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指的是缔约双方必须严格遵循契约中所定内容。在第二幕第八场中,作者借萨拉里诺与萨莱尼奥之口交代了安东尼奥的商船触礁失事,因此,他便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向夏洛克还清所借的三千块金币。所以,安东尼奥违反了契约严守的要求。当夏洛克得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后,兴奋异常,觉得自己以前所遭受的嘲讽与蔑视都可以彻底清算。于是他便幸灾乐祸地将安东尼奥告上法庭,要求他割肉赔款。按照契约严守这一原则来看,夏洛克的做法并无出错之处,他在行使他的索赔权利。但最后的审判结果却是违约的安东尼奥免于受罚,守约的夏洛克赔钱改教。因此,契约严守原则在这“一磅肉”契约中并没有被很好的遵守。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只有契约自由在这份契约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而契约正义和契约严守都因夏洛克和安东尼奥各自所遭受的经历而没有合理地展现出来。最终,没有遵守契约规定的安东尼奥平安无事,而正当诉诸权利的夏洛克不仅没有得到安东尼奥的“一磅肉”,而且还因此受罚。产生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首先试图通过分析当时在欧洲盛行的反犹主义如何影响社会契约制度,探讨夏洛克得不到安东尼奥一磅肉的原因;其次再从逻辑陷阱角度来分析当时人们教条化与简单化的思维模式对这份契约公正性的影响。

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贪婪狡诈,利欲熏心的夏洛克形象,这引起了读者的注意。他与安东尼奥签下的那一磅肉的契约旨在向他复仇,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不仅损失了三千块金币,而且也被迫改变宗教信仰。这种符合时代价值观的结局,使得《威尼斯商人》在喜剧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细细思考,夏洛克悲惨的结局似乎并不仅仅是他那唯利是图的性格所致,根本原因还得归结于他终生无法摆脱的犹太人身份。历史上,由于罗马帝国的入侵,众多犹太人被迫流浪异乡,而这种境遇给他们带来了身份认同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来自于异国人对他们强烈的排斥心理。对于其他国家的公民而言,他们是乞讨于人的“流浪汉”,是令人憎恶的剥削者,是无往不利的竞争者。对于不同阶层的人,犹太人于他们而言,都是一样令人厌恶的。因此,这种讨厌、仇恨、敌视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便被称为反犹主义。

在《威尼斯商人》中,作者通过多处对话描写,详细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反犹排犹现象。在第一幕第三场中,当安东尼奥的朋友们见到杜伯尔时,傲慢地说道:“又是一个他的族中人来啦,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三个像他这样的人,除非魔鬼自己也变成了犹太人。”[3]他们通过“魔鬼”这一词来表达自己对犹太人的敌视心理。在第四幕第一场中,当夏洛克把安东尼奥告上法庭后,公爵见到安东尼奥后直白地说:“我为你感到难受,你对簿公堂,偏偏面对无情无义的混账,这家伙不懂怜悯、少慈悲,生就一副铁石心肠。”[4]本应秉持公正执法态度的公爵通过“混账”、“这家伙”、“铁石心肠”等侮辱性词语当面贬低夏洛克,可见反犹主义在威尼斯人民的心中已根深蒂固。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犹太人本就低人一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贬低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而这些深植人们心中的排犹思想也为安东尼奥的全身而退奠定了相应的基础。面对只要多数人合力就能动摇的契约制度,夏洛克作为一个异乡人,无法仅凭一人之力与之抗衡。他最终的悲惨结局来源于整个城的人们对他的排挤与歧视。

造成夏洛克悲惨结局的原因除了有反犹排犹的偏见思想外,还有逻辑陷阱带来的一叶障目。违反契约规则的安东尼奥受到人们的怜悯与保护,而遵守契约规则的夏洛克却被嗤之以鼻,这种令人矛盾的现象离不开扰乱人们客观判断的逻辑陷阱。人们主观认为待人和善的安东尼奥在契约中是受害者,而待人刻薄的夏洛克则是加害者,并没有客观地根据契约内容来判断孰是孰非。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夏洛克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最终导致夏洛克不仅没有取回违约金,还背负了不好的骂名。

夏洛克在《威尼斯商人》中所遭遇的种种不公,反映了当时西方自由市场中根深蒂固的劣根性——自由公正理念的表面化。大肆宣扬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并非他们所夸夸其谈的那样。资本家们为了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虚伪地高举着自由公正的旗帜,鼓吹一种理想化的自由市场,实质上却蕴含种种偏见与不公。正因为这种深植人们心中的偏见与不公,引发了一系列的反犹排犹行为,这便导致即使夏洛克遵守规定,也无法像城内的其他人一样获得平等的对待,只因他是异邦人。中世纪末期的西方自由市场中,除了存在虚伪的公平正义理念和强烈的种族歧视现象外,逻辑陷阱也不公平地给人们所偏向的一侧增加砝码,导致市场中本应相对平衡的天平逐渐倾斜。《威尼斯商人》中的人们对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教条化的看法便是深陷契约陷阱的一种典型表现,导致他们痛斥遵守契约的夏洛克,怜悯违反契约的安东尼奥。从市场经济角度重读《威尼斯商人》,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在契约中的关系,进而丰富我们对这个戏剧的認知,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西方自由市场的虚伪,以及市场中种族歧视的顽固性所导致的不可撼动的利益保护链。

参考文献

[1]Oliver Hart, Firms, Contrac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M]. Clarendon: Clarendon Press, 1995. 24-25.

[2]郑艳艳.市场经济视域下契约意识的生成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3][4]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诗集[M].辜正坤译.杭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契约精神威尼斯商人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大学生契约精神如何培养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
融通古今中外智慧,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