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05-07 03:00袁华
农经 2021年2期
关键词:脱贫致富特色农业

袁华

在脱贫攻坚战中,特色农业功不可没,同时也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具有多样的地理资源和自然资源,这使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极具潜力。

关键词:特色农业;特色经济;脱贫致富

在脱贫攻坚战中,打造特色产业,是一种有效的致富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是一种依据地域优势、形成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記多次强调,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成果丰硕

2020年12月3日,全国先进工作者伍勤忠从北京受奖回到熟悉的乡村。

作为广西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第一书记,为了践行“村民一天不脱贫绝不回南宁”的承诺,他选择连任,并发动村民种植2000亩富硒水稻,每亩增收1600多元。

“十三五”以来,在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从越来越多的“把孔村”破局,并崭露头角。

广西是全国农业大省区,生态优势明显。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作出的“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出一大批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渐入佳境。

永福罗汉果、百色芒果……与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相伴的还有一个更专业的名称——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截至目前,广西已创建18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与优势区相呼应的是产业集群。2020年6月,全国批准建设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广西三黄鸡产业集群”“广西罗汉果产业集群”上榜。

永福县不仅是罗汉果原产地,还是我国最大的罗汉果生产出口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0%。目前,全世界70%的罗汉果产自永福县及周边原产地保护区域,罗汉果原果及其制品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永福县成为世界著名的“罗汉果之乡”。

值得一提的是,永福罗汉果特色小镇依托罗汉果产业为主导,建成集罗汉果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区。这里基础建设完善,产业特色鲜明,规划园区和项目星罗棋布,包括罗汉果育苗、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电商)、体验、休闲饮食等综合配套产业。

全球10朵茉莉花,6朵来自广西横县。2020年,横县茉莉花、横县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达206.85亿元,成为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之一。

目前,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约12万亩,有花农约33万人,年产茉莉鲜花达9.5万吨,有130多家花茶企业,年产茉莉花茶约7.8万吨。

围绕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横县已形成“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1+9”产业集群。

在柳州,一碗粉的传奇正在延续。柳南区坚持对这一产业进行创新和探索,2019年12月,柳南区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从绿色、生态、安全的螺蛳粉原材料种植养殖业,到袋装螺蛳粉生产及米粉、酸笋等螺蛳粉原材料深加工业,延伸至物流配送、农业休闲观光、工业旅游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产业链业态全面形成。

如今,山上是竹海,地上有豆角,田里有稻螺,整个柳州的相关园区已建成螺蛳粉原材料种养示范基地14个,带动原料基地农户20余万人,农产品加工企业44家。以螺蛳粉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预计2020年总产值达64.7亿元,粮食、蔬菜加工16万吨,日产袋装螺蛳粉100万袋,创造了地方特色食品销售的奇迹。

品牌化,让广西现代特色农业越走越远。

有一个词,首次出现在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它叫“广西好嘢”。这是广西农业品牌总体形象标识,由广西青山绿水、富硒资源、花山岩画及优质农作物元素组成,囊括了广西一系列高端农产品品牌。

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积极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布“广西好嘢”农业品牌285个,品牌总价值超过2500亿元。同时打造“圳品”精品品牌,共有11家企业的28个产品获评“圳品”。

为了将“广西好嘢”更好地推向市场,广西今年实施“桂品出乡”,推动桂茶、桂酒、桂果、桂菜、米粉等“桂字号”品牌行销全国。

据广西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广西将构建‘村有龙头企业带动、乡有主导产业支撑、县有加工区集聚、市有优势集群引领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

围绕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广西加快推动全产业链、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创建300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形成一批千百亿元产值以上、排名全国第一或前列的优势产业集群;每年打造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产业强镇。

昆明特色农业的高原都市牌

推窗见绿,移步易景,村口就业,家里挣钱……这是65岁的吴彪当下的生活。吴彪是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吴家营街道办事处缪家营社区的居民。五年前,他还在种粮或外出打工,现在他是“果逸花谷”高原特色农业庄园里的一名绿化工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除每月两三千元收入外,年底还有分红。

距吴彪居住地100多公里外的宜良县九乡乡九乡社区麦地冲村的潘云瑞,与他有着相似经历。只不过,潘云瑞所在的村庄,正由全国最美彩色稻田创意农业村向人居环境样板村、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振兴先行村目标迈进。

“十三五”以来,昆明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建立特色鲜明的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五年来,昆明市在保证高原粮仓充足补给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了以蔬菜、花卉、林果(含林下经济)、山地牧业(重点为肉牛业)、特色水产、中药材六个产业及茶叶、咖啡两个产业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发展格局,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其中,昆明花卉产业现已形成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斗南花卉市场已发展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被誉为全国花卉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以呈贡宝珠梨,富民苹果,石林甜柿、蓝莓等品种为代表的特色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明显。昆明成为全国蔬菜“南菜北运”、“西菜东调”、外销出口的优势生产区,产品畅销国内大中型城市、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山地牧业发展良好,禄劝等三个县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以三七、重楼为主栽品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产地初加工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做好产业培育转型的同时,昆明高质量打好“绿色食品牌”。目前,昆明市有11个品牌获省级 “10大名品”表彰、5家企业获评省级“10强企业”、3家企业获评省级“20佳创新企业”。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企业(单位)308家,产品718个;地理标志商标13件,52家企业获得88张有机认证证书。

昆明地处高原山区,山地面积大,山高坡陡、海拔落差大,石漠化严重,全市2.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耕地面积少,农业产值小、占比低,农业之长在于“特”,需要利用好特有的高原特征和丰富的特色资源。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发展思路,昆明着重加强一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二产重点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三产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美丽经济等新业态。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五年来,昆明市粮食生产通过扎实推进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实现重要农产品稳中有进、有效供给。在农产品加工业上,仍坚持打“特”字牌、走产业路,建成晋宁宝峰食品加工城、石林芳香产业等九个农产品加工集群化产业园,形成生物制药加工等七个超10亿元主打产业,昆明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个数达5216户,“三品一标”产品657个,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42万台。农产品加工业创造增加值超过110亿元,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为扩大就业、培植財源、稳定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昆明累计建成两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名镇、五个省级旅游小镇、27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5个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园区)、760户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和乡村景点;石林县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19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秋季)推介线路(全国共11条精品线路,西南地区两条)。宜良河湾村、安宁温泉小村上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寻甸凤龙湾阿拉丁小镇上榜“全国十佳文旅小镇”;宜良县麦地冲、晋宁区沙堤村等村落,从传统农业村变身网红旅游地。通过农文、农旅、农创结合,发展了一批兼具农业产业经营、生态平衡、科普文化教育等功能的农业休闲园。

淄川农业抓牢富硒特色

2020年11月24日,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的山东欣泽顺富硒生态园里,四五米高的果树长势旺盛,让这个北方的生态园呈现出一派南国风光。

“这是我们从南方引进的果树,除了木瓜、香蕉,还有沃柑。这些南方果树落户在这片富硒土地上,为淄川富硒农业增加了新品种。”山东欣泽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震说。

淄川区有18.6万亩富硒土地,这是上天赐予的“金饭碗”,如何让“金饭碗”发挥最大作用?近年来,淄川区大力发展富硒特色农业,通过创建示范基地、休闲农场,打造农业品牌等举措,不断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多渠道持续增收。

“我们富硒农产品的硒含量,每百克达到了20微克。”在淄川区久润富硒生态园内,山东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永超说。

硒,被称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在淄川富硒地带——寨里镇、洪山镇、龙泉镇的48个自然村中,百岁老人之多,远高于世界公认的每10万人中有7名百岁老人的“长寿之乡”标准。

2018年8月,淄川区被授予“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区”荣誉称号。这是全国第二个、山东省首个获得该称号的区县。

“现在整理的这20多亩地,我们打算种植自己研发的黛丹号系列五个软籽石榴树新品种。今年石榴产量预计达35万斤,整座山的绿化率达到90%以上。”山东黛青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汉修信心满满地说。

2013年7月,罗村镇河东村人张汉修承包了荒废多年的黛青山,并成立了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张汉修一干就是7年,其间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

荒山植绿过程中,张汉修意外地发现,黛青山的土壤中含有硒元素,可种植富硒农产品。他专门从山东农业大学请来专家进行测评指导,发现天然富硒的碱性土壤非常适合软籽石榴的生长。

张汉修在跑遍国内外知名石榴产区后,最终选定了突尼斯软籽石榴,在新建的山东黛青山富硒生态园种植了富硒石榴1000亩。

张汉修介绍,黛青山富硒生态园2019年生产软籽石榴10万余斤,培育树苗5万余株,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淄川寨里镇蓼坞村素有种植小米的传统,但一直卖不上好价钱,村民收入不高。

“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瞄准了富硒高端产品进行研发,如今,富硒营养米粉为我们带来了很高的利润。目前,我们已经成功研发了小米硒片等高端产品。”淄博市北园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波表示,小米硒片市场潜力巨大,估计上市之后,40克一瓶的小米硒片价格将达到230元。

2017年年底,孙波邀请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采样分析获知,蓼坞小米中的硒含量是普通小米的3—5倍。

“要想提升小米的价值,让社员和村民增收,首先要打响‘蓼坞富硒小米的品牌;其次要扩大种植面积,在生态种植上下功夫;要拓宽销路,打破单一销售模式。”孙波和村民们有了“三步走”的共识。

打好“品牌”战役,不仅要深入挖掘蓼坞小米的内涵,还要进行精品包装。合作社采用真空包装技术,把小米装进礼盒,10斤小米为一盒,一盒装5包,零售价160元。

“我们和省内专门推广知名农副产品的网上商城合作销售,广泛发动自媒体推广宣传,通过朋友圈广为传播。”孙波说。合作社按照原有销售渠道开展直销,并鼓励社员自主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共同推广,蓼坞富硒小米知名度大增。每逢佳节,蓼坞富硒小米作为原生态送礼佳品,受到不少顾客的青睐,销售势头节节攀升,产品价格也比原先传统售卖模式高出5倍以上。

截至目前,淄川区共有31个农产品荣获省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黛青山富硒软籽石榴、蓼坞小米相继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荣誉称号。

如今,淄川富硒农业已初步拥有蔬菜、小麦、紫薯、核桃、樱桃等40余种富硒农产品,注册地理标志三件、注册品牌15件。淄川区制定了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注册了“淄川天然富硒”集体商标品牌。

“富硒农业是淄川的独特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我们确立了发展思路,制定了‘富硒淄川,健康之源的发展主题,围绕特色种养、精深加工和三产融合加快富硒产业发展。这几年,我们从农产品结构到品牌营销,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富硒产业链条。”淄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利民说。下一步,淄川将继续深化和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加快提升富硒产品品牌价值,尽快形成“北方硒都”优势,让淄川的富硒产品在省市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脱贫致富特色农业
发力农业产业化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浅谈山区小康林业建设与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关键是要选准派强第一书记
关于河南省产业扶贫法律问题的研究
“互联网+”下特色农业的思考与发展—以湖北秭归脐橙为例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广西平南县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老少边穷地区干部面临多重现实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