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诗人

2021-05-07 15:56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美感苏东坡诗人

名家范本

诗人的执着和超脱

◎周国平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淳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的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物,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故,不合时宜。

苏东坡曾把写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这正是他的人格的写照。个性的这种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泻,在旁人看来,是一种执着。

真的,诗人的性格各异,可都是一些非常执着的人。他们的心灵好像固结在童稚时代那种色彩丰富的印象上了,但这种固结不是停滞和封闭,反而是发展和开放。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似乎在孩时一旦尝到了快乐,就终身不能放弃了。他一生所执着的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的新鲜的感受——美感。

美感在本质上的确是一种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感觉,其特点一是淳朴而不雕琢,二是新鲜而不因袭。这两个特点不正是美感的基本要素吗?然而,除了孩子的感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感觉。雕琢是感觉的伪造,因袭是感觉的麻痹,所以,美感的丧失就是感觉技能的丧失。

可是,这个世界毕竟是成人统治的世界啊,他们心满意足,自以为是,像惩戒不听话的孩子一样惩戒童心不灭的诗人。不必说残酷的政治,就是世俗的爱情,也常常无情地挫伤诗人的美感。多少诗人以身殉他们的美感,就这样地毁灭了。一个执着于美感的人,必须有超脱之道,才能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愈是執着,就必须愈是超脱。这就是诗与哲学的结合。凡是得以安享天年的诗人,哪一个不是兼有一种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呢?歌德、托尔斯泰、苏东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哲学家。

诗人的执着,在于始终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诗人的超脱,在于没有狭隘的占有欲望。

所以,苏东坡能够“谈笑生死之际”,尽管感觉敏锐,依然胸襟旷达。

苏东坡在惠州谪居时,有一天,在山间行走,已经十分疲劳,而离家还很远。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何处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人的灵魂就像飞鸿,它不会眷恋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它的唯一使命就是飞,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美的国度里。

我相信,哲学是诗的守护神。只有在哲学的广阔天空里,诗的精灵才能自由地、耐久地飞翔。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有删改)

赏析

这是一篇评价苏东坡诗人气质中执着和超脱特点的哲理美文。在作者看来,一个执着于美感的人,必须有超脱之道,才能维持心理上的平衡。愈是执着,就必须愈是超脱。文章发人深省之处在于:我们要如何保持本真状态,又应如何看待困厄?

本文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另辟蹊径,选择哲学审美的角度去审视苏东坡的执着和超脱。二是说理具体。比如后半部分,作者援引苏东坡的事例和词句,具体表现了苏东坡的豁达和超脱之处,避免了简单空洞的说教。

片段选读

在喀什、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夏立君《在西域读李白》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谢思者《草堂·诗魂》

学子佳作

走入诗人心灵深处

◎袁芳舒

历史的长河敲打着岁月的岩石,情感的波澜激起诗意的浪花,皎洁的月光下,呷一口清茶,细细品味着古人诗句,清淡的茶香和浓郁的诗韵扑面而来。

一片丹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面对死亡,他心中感慨万千,却毅然决然。选择生存很容易,投降敌人便可得到高官厚禄,但这些在他的信念里却轻若鸿毛;面对死亡很难,但他一腔热血为国为义,这些在他的心目中重于泰山,重于生命。在生死之间,他不是不畏惧死亡,而是有比死亡更重要的东西让他留恋。“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从容就义,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地在史册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国家危亡之时,荆棘遍地之际,选择了忠义的他像一座高山巍然屹立。

缕缕牵挂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听,是什么声音,是风吹雨?不,是矛击盾。睡梦中的他还在金戈铁马中游弋,一觉把青丝睡成了白发。金兵入侵中原,朝廷无力抵抗,局势动荡,百姓流离失所。数十年间,诗人带领将士和敌人浴血奋战,却终不能阻止山河沦陷。“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生的魂牵梦绕,一辈子的牵挂,收复失地、还我山河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如雪鬓发遮不住对家乡父老的思念,白发皓首磨不灭对故土河山的望眼欲穿。西风起,缕缕牵挂从古飘到今。

片片哀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国破家亡的她,爱人已逝,孤苦伶仃,离乡漂泊,心中愁绪万分。如此沉重的忧愁,又怎么说得出?只恐双溪的舴艋舟也载不动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风卷帘,西风寒,黄花落,又是怎样的萧瑟和寂寞?寒风萧瑟,夕阳渐渐落下山,诗人面对黄花凋零,神情忧郁,顾影自怜,面容消瘦。“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情怀也只能出现在黄昏的记忆,片片哀愁随着花瓣飘摇零落。

茶渐渐凉了,茶叶静静地沉到杯底,诗人的情思也在我的心中慢慢地沉淀下来。一个个挺拔而又坚强的背影浮现在我的眼前,越来越高大,渐渐凝成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脊梁。

【山东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指导老师:袁景涛】

点评

本文主题明确,从诗词中感受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作文结构严谨,形式新颖,分别从感受诗人的忠义、思乡、忧愁三个方面入手,从多个诗人的角度分别塑造了不同的形象。开头和结尾都以茶香和诗韵进行呼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在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上,该生适当运用了跨越时空的写法,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情景交融,增强了作文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美感苏东坡诗人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诗人”老爸
愤怒
千年英雄苏东坡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苏东坡学无止境
自然美感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