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理念下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1-05-07 03:14周敏贤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场域科学素养创设

周敏贤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将幼儿的科学素养作为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如何开展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成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深入开展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跨学科学习(STEM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的应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中也明确提出,STEM教育应纳入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STEM教育作为综合性的多学科教育模式,逐渐延伸到学前教育领域,给学前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打开了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新思路。笔者所在的广州市第一商业职工幼儿园(以下简称一商幼)创新课程改革,从理解STEM教育的关键特性和发展价值入手,通过创设STEM教学场域和情境、开展相关主题的融合探究活动、建立多方位的评价体系,综合、全面地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一、理解STEM教育的特性和价值

(一)STEM教育的特性

STEM教育理念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天然优势。其一,STEM教育理念强调教学的综合性。其本质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四门学科统整而成的综合课程领域,以项目式学习开展教学,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其二,STEM教育理念强调教学的场景性。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的理性沉淀,也是生活世界的抽象图景,STEM教育提倡将科学世界嵌入生动而丰富的生活世界中,创造有趣的、贴近学习者认知的相关场景进行教学,使学习者感受科学的魅力,同时创造性地将科学应用于现实生活。

(二)STEM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认识STEM教育特性的同时,还需挖掘STEM理念的教育价值,找准STEM教育与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契合点。一方面,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全人教育的一种体现,STEM教育的综合性特点,使其成为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丰沃土壤,也与《指南》的指导精神相契合。《指南》指出,要注重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幼儿园可以开展综合性的课程,为幼儿创设各类探究活动,帮助幼儿从整体上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而不是只认识零碎的现象或者学习孤立的知识。另一方面,《指南》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与STEM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学前教育工作者可以吸收STEM教学的场景性特点,通过在幼儿园设置STEM教学场域和环境,为幼儿创设贴近其生活世界的场景和问题,以问题式、项目式的学习活动展开探究。

二、创设STEM教学场域和情境

STEM教育理念强调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场域和情境,这是开展STEM教学活动的基础。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创设STEM教学场域和情境时,应该紧贴幼儿的真实生活,鼓励幼儿在“真”情境中开展“真”探究。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创设STEM教学场域和情境,唤醒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一)园内设置STEM场域

设置STEM教学场域应从幼儿园层面进行整体布局与规划,一商幼以STEM教育理念为主导,充分利用园区场地,打造了“廊”“角”“室”“场”等区域,创设了较为完整的STEM教学场域架构。“廊”“角”的设置充分利用园内的立体空间,以激发幼儿开展尝试性探究为主要内容。如靠墙壁的区域可以设置“手工作品展示廊”“流动绘本廊”“科普玩具廊”等不同的“廊”,在园区小角落因地制宜地设置“图书修补站”“奇趣活动角”等多样的“角”。“室”和“场”的布置则以主题性和功能性内容为主,恰当地分布在幼儿园的室内和室外。室内有“悦木工坊”“科学室”“图书室”,室外有“植物园”“快乐交通城”“童戏沙池”。一系列功能室的设置,有效促进了幼儿产生真实的问题,帮助幼儿持续而深入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中创设STEM情境

STEM教学情境的创设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具体实施。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园内的STEM场域创设相关情境。如在“悦木工坊”内,教师利用木工工具区和木工操作区,创设了“刨子的使用方法”“刨花画怎么做”等情境,引导幼儿体验木工制作的乐趣。又如在“快乐交通城”内,教师创设了“认识红绿灯”“我为汽车加油”等情境,培养了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让幼儿自主体验真实的交通出行与管理规则,初步了解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创设STEM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深度探究。如“建筑师”课程中,教师设置了“如何搭建一所房屋”的情境,引导幼儿设计和自主搭建建筑模型,在自由搭建中幼儿摸索并积累了相关经验,创造力也得到提高。又如“城市名片”课程中,教师通过设置“城市地标”的情境,让幼儿思考和设计不同的行进路线,如何搭乘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在贴近生活的主题学习中发展幼儿的规划思维。

三、开展STEM主题探究活动

STEM课程的主体环节是探究活动,如何选择探究主题、组织探究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探究、创新、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发展,这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在STEM课程中着重考虑的。对此,一商幼通过开展单项目的探究活动和融合项目的探究活动,以达到立体化地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单项目的探究活动

以幼儿为主体的单项目探究活动的实施,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教师要从旁观察,把握好引导的时机和介入的度。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时着急介入,没有给予幼儿充足的思考时间与探究空间,导致了幼儿探索的双手双脚被牢牢捆住,幼儿所进行的探究也变成了伪探究。在“我们来造纸”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尝试造纸的各个工序:將废纸撕小—浸湿—搅拌—加色—铺平—沥水—风干,同时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如何阅读、合作,教师则扮演着支持者、启发者的角色。当幼儿的探究到了一定程度停滞时,教师运用提问、反问等形式启发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图示中是怎么做的”“将纸撕小一点再试试”,尊重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扩展幼儿的探究空间,从而提升幼儿的探究水平。

其二,教师要引导幼儿做好分组工作。在幼儿自由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及幼儿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对他们进行适当调配,促进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在进行“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兴趣分组,有交通组、美食组、建筑组、休闲娱乐组等,通过幼儿自己搜集和整理資料,和同伴进行讨论与分享,从而积累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二)融合项目的探究活动

融合项目的探究活动可由幼儿园根据整体计划统一安排筹划,并辅以家长、社区资源的补充和各种专题活动的渗透,使探究活动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

一方面,幼儿园可在节日教育中融入STEM理念开展相应活动。如端午节以龙舟制作为线索,通过引导幼儿对龙舟结构、外形、材料等的观察,鼓励幼儿尝试制作龙舟,了解制作龙舟的科学原理,奠定STEM教育的基础。中秋节,一商幼开展了一系列亲子活动,遵从STEM教育理念,创设丰富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场景,设置了“什么样的食材可以制作月饼馅”“如何制作不同的月饼”等探究主线,让幼儿和家长在合作探究下感受STEM课程的魅力,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得幼儿在融合项目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科学素养。

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可结合园内空间和教学计划,围绕某一主题设计融合多个探究项目的STEM活动。在夏季到来之际,一商幼以“水”为主题,设置了多种轻松互动的游戏,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在互动游戏中开展探究活动:在“打水仗”游戏中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在“钓鱼”“装东西的小船”等游戏中幼儿探索了水的作用,在“制作泡泡水”游戏中幼儿利用身边材料制作好玩的“玩具”,多层次的互动探究使幼儿的科学素养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四、建立STEM多元评价体系

评价既是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教学中的关键变量。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效的评价方式,如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对幼儿长期的发展进行评价等。除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方式外,STEM活动还应重视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形成性评价以及以幼儿为主体的自我评价。

(一)关注形成性评价

STEM教育将幼儿置身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活动、开展行动探究,在同伴的合作与教师的帮助下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一项系统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对此进行评价也应综合衡量多方面因素,对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等情感态度方面进行适度评价,活动结束后综合使用作品展示与分析法、成长档案袋记录法等评价方式,对幼儿的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进行评价。

(二)关注主体性自评

STEM教育评价以探究小组的共同表现为依据,幼儿园实施STEM教育时,评价主体应回归幼儿。教师在关注幼儿过程性技能获得的同时,还应组织幼儿进行主体性自评,鼓励幼儿针对活动探究过程及结果,与同伴、教师展开交流。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表达、交流学习过程与结果,使幼儿体会分享的乐趣,还可以促进其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发现的乐趣。在幼儿自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从定性评价转换到对自己在某一活动环节中的某一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得幼儿的主体性自评逐步从带有主观情绪发展到具有初步客观性,从比较笼统发展到比较细致。

总的来说,STEM教育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在以幼儿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场域中、在与主题环境的深入对话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进而建立兴趣—探究—表达的探究学习通道。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立项课题“STEM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主题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广州市荔湾区2019年度第三批科技民生项目课题“基于STEM理念下的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04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场域科学素养创设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创设未来
查无此人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