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水体快速除藻方法研究

2021-05-08 03:24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1期
关键词:富营养化黏土去除率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北京 100020)

1.研究背景

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在我国,水体富营养化表现突出,2019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开展水质监测的110个重要湖泊、1931个地表水质断面(点位),I~III类水质断面(点位)占74.9%,劣V类占3.4%,而其中导致水体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氮磷超标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了了我国淡水资源的短缺,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多元,可以分为物理、生物和生化等三大类,具体包括高压除藻、超声波、电催化、混凝气浮法、改性黏土除藻、锁磷剂、高效微生物制剂等[2]。改性黏土除藻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除藻技术[3],其是针对天然黏土除藻的不足,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改变黏土颗粒( 如硅藻土、红土、膨润土、蒙脱石等) 的表面状况,从而提高其吸附性能和杀藻效果,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优势。目前改性黏土中添加试剂多元,效果各异,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在PAC、淀粉之间寻求其改良土壤除藻材料的最佳配比,进而提高藻类絮凝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的效率。

2.实验过程

2.1 实验器材和试剂

2.1.1 器材

洗瓶、滴管、移液枪、烧杯、锥形瓶、容量瓶、量筒、药匙、试管、ME204E电子秤、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DR6000(哈希公司)、ZR4-6混凝实验搅拌机(深圳市中润水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2.1.2 试剂

去离子水、太湖湖边土(马山镇,小于90μm)、聚合氯化铝(PAC,购自天津大岗有限公司)、藻粉、玉米淀粉。

2.2 实验准备

2.2.1 配置实验储备溶液

PAC用去离子水溶解配置成1g/L的溶液备用;太湖岸边土使用去离子水配置制成10g/L溶液备用;铜绿微囊藻粉溶液用自来水溶解配置成0.2g/L溶液备用;淀粉溶液用去离子水溶解制成10g/L溶液备用。

2.2.2 絮凝除藻试验

在六联搅拌器上进行絮凝搅拌,将300ml的藻溶液加入500ml烧杯中,开启搅拌程序。试验时,搅拌程序设置为快速搅拌(300r/min)1min,中速搅拌(120r/min)2min,慢速搅拌(40r/min)10min。絮凝试验在室温(25℃)下进行。开启搅拌后根据实验数据依次加入淀粉溶液、PAC溶液和黏土悬浊液。絮凝试验结束以后保持烧杯静置,于液面2cm下小心吸取溶液进行藻浓度检测。藻浓度检测方面采用血球板计数法,具体操作如下,取水样根据浓度适度稀释,取稀释后藻液在电动显微镜(Axioskop 2 mot plus、卡尔蔡司、德国)下计数,每个样品计数3次,取平均值。所有的絮凝实验平行进行三次。藻去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藻去除效率=(初始藻细胞浓度−絮凝后藻细胞浓度)/初始藻细胞浓度×100%。

2.3 实验过程

2.3.1 模拟藻液配置

第一步,取0.2g/L藻粉溶液分别倒入6个烧杯,作为模拟富养水体。

第二步,将6个烧杯放在六联搅拌器上,启动六联搅拌器并加入不同比例溶液。

2.3.2 絮凝除藻实验

为得出试剂PAC和淀粉的最佳比值,分别进行2组对比实验。

改变PAC用量:分别加入浓度为40mg/L 的淀粉溶液1.2ml,浓度为100mg/L黏土悬浊液3ml;改变PAC的用量为10mg/L、20mg/L、30mg/L、40mg/L、50mg/L,即分别加入3ml、6ml、9ml、12ml、15ml浓度为1g/L PAC溶液。

改变淀粉用量:分别加入浓度为20mg/L的PAC溶液6ml,浓度为100mg/L黏土悬浊液3ml;改变淀粉的用量为40mg/L、100mg/L、200mg/L、250mg/L、300mg/L、400mg/L,即分别加入 1.2ml、3ml、6ml、7.5ml、9ml、12ml浓度为10g/L淀粉溶液。

3.结果与讨论

3.1 淀粉用量改变对絮凝除藻的影响

固定PAC的质量浓度为20mg/L,改变淀粉的投加量,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随着淀粉的加入,藻去除率的逐渐升高,最高可以达到82.97%,大大提高了单一PAC改性黏土的除藻性能。而且,还发现随淀粉投加量增加,藻去除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能是由于胶体吸附了过多阳离子淀粉,使之带正电荷,从而发生排斥现象,反而影响了絮体的可凝聚性,除藻率反而下降。

表1 淀粉浓度改变的实验结果

3.2 PAC用量改变对絮凝除藻的影响

当淀粉浓度保持不变时,研究改变PAC用量对藻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PAC的加入大大降低了淀粉的用量,随着PAC浓度不断升高,藻类去除的效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PAC浓度为40mg/L,淀粉的浓度为40mg/L时,藻的去除效率达到最大98.65%。由于胶体吸附了过多PAC,使之带正电荷,从而发生排斥现象,反而影响了絮体的可凝聚性,除藻率反而下降。

表2 PAC浓度的实验结果

3.3 絮凝除藻机理

由于藻类细胞颗粒是带负电荷的,黏土颗粒的表面也是带负电荷的,从而发生相互排斥现象,影响了絮凝效果[4]。带正电荷的改性剂PAC和阳离子淀粉,具有最佳的电中和作用。带正电荷的PAC和淀粉通过静电引力作用,吸附带负电荷的藻类细胞颗粒,对其表面的负电荷进行中和,使其脱稳而聚集,进而形成絮团。

由实验结果可知,随PAC或淀粉投加量增加,去除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开始通过电中和作用,促进颗粒悬浮物的凝聚和沉淀。但当PAC或淀粉投加量超过一定限度时,由于胶体吸附了过多PAC或淀粉,使之带正电荷,从而发生排斥现象,影响了絮体的可凝聚性,除藻率反而下降。

4.结论

本实验以太湖富营养化的典型物种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淀粉、PAC对黏土进行改性从而提升其絮凝除藻能力,并确定了材料的最佳配比用量。研究发现不同试剂对于黏土改性作用存在很大差异,在藻类去除中发挥不同作用。根据几组对比实验,得出了实验中最佳的结果,即淀粉浓度为40mg/L,PAC浓度为40mg/L,此时藻类的去除效率最高,为98.65%。

猜你喜欢
富营养化黏土去除率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不同温度下弹性填料对ABR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的内圆磨削ZTA陶瓷材料去除率预测
黏土多肉植物
洞庭湖典型垸内沟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富营养化藻的特性与水热液化成油的研究
金刚石多线切割材料去除率对SiC晶片翘曲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