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互联网小微贷款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2021-05-08 14:07刘玥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普惠小微商业银行

刘玥 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引言

互联网贷款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主要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实现“无面签、无抵押、无担保”的线上小额金融信贷服务[2]。银保监会于2020年7月17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首次明确了互联网贷款的含义,其强调了在互联网贷款中贷款相关核心业务环节均应在线上操作完成,同时遵循小额、短期、高效及风险可控的原则。《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完善了互联网贷款的风控体系并对各合作方加以规范,强化保护消费者权益与资金监管,实现互联网贷款良性发展。

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守正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借助以互联网贷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手段,以满足广大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为目标,解决普惠金融长期存在的贷款难等问题,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打通商业银行与微弱经济之间的合作渠道,或将为普惠金融高速平衡发展的新起点。

二、互联网普惠小微贷款发展影响因素

互联网贷款不是简单的贷款业务线上化,而是对整个信贷流程进行重塑。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各商业银行需要快速且高效地识别客户信用风险,这无疑对整个信贷风险管理和运营体系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普惠小额信贷的融资者本身亦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程度低、抵押担保物难以满足要求、不具备规模相应等。针对商业银行层面,影响互联网普惠小微贷款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外部环境、融资服务模式和数字化服务能力。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

现今国内外宏观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发生变化,经济增速持续放缓。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多数行业开工生产率不足,有效信贷需求持续走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等带来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挤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商业银行难以再依靠规模扩张来实现效益的增长。在此环境下,商业亟需通过互联网贷款来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以期寻得市场增长空间。

(二)融资服务模式的影响

尽管互联网贷款在商业银行内发展迅速,但商业银行对传统信贷路径依然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与互联网贷款相契合的信贷结构调整不足。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对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等产业专业技能积累不足,商业银行信贷整体布局依然向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等倾斜,缺乏新兴产业布局。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贷款依旧在商业银行产业结构内占比较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不足。这一现状若不经改善,将对商业银行的信息化转型和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将弱化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和结构优化功能[3]。

(三)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表现出综合化、多元化的特征,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条线灵活性差导致协同能力、沟通协调效率和决策周期均难以满足小微普惠金融的需求。互联网数字化贷款服务的出现有助于缓解这一现状,但规模尚显不足。目前,互联网贷款已实现获客、受理、风控、催收各个环节的线上化和自动化,但受制于风控等多种因素,互联网小微贷款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商业银行数字化服务能力仍略显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商业银行的风控逻辑和授信流程未满足数字化转型需求,对传统信贷业务风控逻辑的沿用降低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同时商业银行内部信息化建设和金融科技水平与互联网小微贷所要求达到的智能决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商业银行应从理念更新着手,将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I等金融科技技术的应用,利用数字科技解决互联网小微贷款客户的痛难点,实现商业银行互联网小微贷款业务高质量良性发展。

三、互联网贷款规范化发展助力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手段的支持,互联网贷款已成为当今商业银行支持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互联网贷款的规范化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相关部门不断推出各类监管文件,旨在推动互联网贷款的良性发展,在于普惠金融的结合中保障中小企业权益,降低金融系统风险。

(一)互联网贷款规范化发展

起源于非持牌的小贷公司等机构的互联网贷款,最早是由头部互联网企业在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利用自身数据规模和信息服务能力,利用网络小贷公司发放贷款,突破了传统金融低于和模式的限制。随后,以网络小贷、P2P网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放贷规模和杠杆水平不断提升。

2017年,为整治为追求收益而不断滋生的互联网金融乱象,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办和 P2P网络借贷风险整治办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此后P2P因被逐步清退而推出了互联网金融历史舞台。在此情况下,“助贷”或“联合贷款”的方式成为头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新模式,大量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将此作为切入点。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自身积累了通过互联网渠道发放贷款的经验,以互联网为渠道针对自有客群发放的贷款规模也日渐提升,总规模已达到千亿级别。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已成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情况风险可控,并起到了扩大服务群体、降低服务成本的作用。

互联网贷款只有进行良性的发展才能持续地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从最新颁布的《办法》来看,监管部门希望在监管规范的基础上,鼓励并促进互联网的贷款创新以提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表明当今对于互联网贷款的监管采用的是更为开放和务实的方式,监管部门在顶层架构上保障责权分配,简政放权,促进微观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

互联网小微贷款用途特异性和复杂性较高,《办法》中的监管采用精细化的监管思路,以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将服务于普惠金融的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与消费贷进行区分,实施差异化监管。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通过在额度和期限上灵活搭配的方式,加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贵和融资难的问题。针对互联网小微贷款风控层面,《办法》中亦指出明确互联网银行必须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控模型和数据管理,重视科技风险管理,保证数据真实、保密和安全。

(二)互联网贷款服务普惠金融发展

互联网小微贷款是商业银行服务普惠金融的理想渠道。目前,从监管政策上已经解决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盈利性和合规性间的冲突问题。近年来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已可实现深度互联网化;同时,IT系统和渠道建设的提升以及金融科技和数字建模能力的增加降低了商业银行对合作方关于技术和获客的依赖性。可以预见,互联网贷款在商业银行业务占比内将逐步提升并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助力。

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分散和受经济周期影响大的特点。商业银行前期采用的后验性风控模型已在经济周期和疫情特殊时期的验证下变现处理一系列的缺点。针对上述情况,部分商业银行已开始着手打造完整的风控体系,保障风控效果,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保障消费职责的权益,实现互联网小微贷款业务的稳定发展。

互联网贷款是金融数字化和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然方向,互联网贷款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价值已应被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所肯定。商业银行应大力开展互联网贷款,深耕数字普惠金融,加大业务流程再造,打造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疫情来临引发了场景革命,商业银行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创新转型,完场场景生态构建能力,推进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普惠小微商业银行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