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创新的思考

2021-05-08 04:28马鸿楠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事工作人事管理人才队伍

马鸿楠

中图分类号:  G6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17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陆续出台,我国高等教育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党中央提出“双一流”建设战略以来,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双一流” 是“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每5年一个周期,不再是终身制的评价,这种模式打破了固定化的模式,调动了各个高校发展与建设的积极性,正因为此,“双一流”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也对高校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高校围绕着人事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如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服务等改革,高校人事人才工作也关乎着“双一流”建设的成败。本文旨在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事制度创新的路径,提出解决办法,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大局。

一、传统高校人事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人事管理模式及理念不够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事工作主要是对具体的事进行管理,关注的更多的是事而非人,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人事管理者来说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在一些高校中,并没有意识到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所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引进高校,从“人本”理念的角度对高校人事进行管理非常困难[1]。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指导,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比较机械固化,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导致目前高校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发展。

2.编制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首先,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机构不断扩大,人员不断庞大,但是高校人员编制的核算数有限,与高校实际人员数之间存在缺口,导致了编制配备不足的问题。其次,由于部分高校对编制设置工作的重视性低,以及长期工作模式的束缚,编制设置没有根据学校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调整改变。目前很多高校因人设岗、效率低下问题严重,用人方式灵活性低、编制核定不够科学、人员编制方案单一、人才流动机制不够完善。

3.激励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目前大多数高校通过对教师的工作考核,年终时进行绩效奖励。这种激励方式实施过程中比较简单,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开展。但是考核指标过于单一,不能涵盖教师工作的各方面,这种方式一方面很难保证最大限度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指标的单一化无法在教师中形成较大的差异,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及工作热情。

4.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一流的人才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人事管理改革的重点。但是目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的方式还比较单一;第二,各类高层次人才流动性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各高校也通过“挖墙脚”的方式为本校获取优质的师资;第三,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任用等方面没有体系化的制度,对人才队伍的假设不够完善。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人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激活高校人事管理的活力非常迫切,切实改革高校人事管理相关问题是顺应“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取得突破,必须充分重视人事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是高校发展的驱动力的意识,立足自身,把握人事管理的规律,积极探索符合校情的人事管理制度,为高校各方面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创新的路径

1.转变管理模式,用先进思想进行人事管理

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静态的,侧重于事情本身,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动态管理,侧重于对人的管理。高校人事管理取得突破,首先就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一成不变,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源源动力。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下逐渐建立合理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办学的现代化与科学化。

2.强化岗位管理,提高编制配置效用

面对编制核定数与学校实际的缺口,高校应该立足本校实情,提高编制配置效用。第一,高校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开展编制配置工作,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充分平衡各学科、各单位的需求,实现编制配置的最大化有效。第二,岗位聘用由“固定制”向“流动制”转变, 采用多样化的用人方式,如管理岗位、 辅助服务、工勤岗位等可适当采用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等方式进行聘用。第三,加强编制设置办法的研究,顺应高校发展及时修改完善并细化设置办法,助推高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3.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激励差异化

为了能更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校应该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第一,分类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高校应区分不同岗位的教师,根据岗位特点设置符合岗位工作特点的考核指标,尽最大可能提高激励机制的差异化[2]。第二,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求是有不同层次划分的,高校除了目前的绩效奖励外,还应该关注精神层面的激励,并将此作为物质奖励的重要辅助手段。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分类分级管理

人才队伍是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人才队伍的建设对高校十分重要。首先,高校要注重人才队伍素质的培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培训、座谈等提高教师的素质,丰富教师工作经验。其次,要对教师进行分级分类,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阶段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关切的问题。再次,高校要关注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引导教师坚守学术职业的底线,唤回学术精神,激发教师创新动力[3],为“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体来看,大多数高校正在积极顺应“双一流”要求,探索人事管理改革创新的途径,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内涵式發展的要求。高校应提高对人事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革新已有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编制配置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增强高校的管理水平,提高高校在“双一流”建设方面的竞争力。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000)

猜你喜欢
人事工作人事管理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广电行业人事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渗透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践行群众路线提升人事工作服务能力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企业组织人事工作与人文关怀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