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 静等花开

2021-05-08 07:50邹泉凤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栽树松树学困生

邹泉凤

如何教好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长期以来,同仁们做了不懈的努力。有的走家长路线,有的利用空余时间补课,有的干脆放到一边不理——彻底放弃。但是,通过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学,明白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只要你和他一起找到那把进步的钥匙。一把钥匙配一把锁,每个学生心灵之门各有千秋。

一、察言观色早准备

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在《幼儿教育》一文中这样写道:“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们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学困生是长期的知识负积累造成的,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学困生要么是调皮捣蛋对学习缺乏兴趣的,要么是呆呆地一言不发接受能力差的。这些学生一般都很自卑,在学校里很孤独。克服学困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就要为他们创造能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他们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激发兴趣,鼓起自信的风帆。对这些学生,老师必须早发现,早精心计划。如:班上的小涛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没有母亲的孩子身上整天脏乎乎的,在课堂上老是分心,作业马虎不能按时完成。平时提醒他,衣服该换了,该洗澡了,等等,他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到老师出自内心的爱护和关怀,没有因为他“笨”而讨厌他,知道老师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小濤学习进步了,在同学面前也自信多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好方法。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只要老师有一颗真诚的心,平时在感情上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兴趣上引导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慢慢等待他们进步,坚信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有成就感。

二、形式多样勤参与

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三种因素:一种是心里没话可说,一种是有话说不出,还有一种是没话有话乱说。我根据这三种因素对症下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1.参与动口,训练表达能力

参与说话,使动口活动始终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学生参与动口的意向,给学生以说的充足时间,另外,对学困生的目标要求要低一点,他们就容易接受,容易接受的东西也是学生能掌握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我每课都会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课文《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教学时,第一自然段(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我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问题。简单的问题:三个小伙伴是谁?同学们都能回答,主要是针对学困生的。稍微有点难度的问题:“一同”和哪个词语的意思差不多?(一起)。比较难的问题:“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哪些信息?(1.三个小伙伴是小野猪、小象、小袋鼠。2.他们去栽树。3.他们去山上栽树。)这样的课堂教学,引导学困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他们属于自己说话的权利,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锻炼。参与朗读,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学生朗读课文过程从纵向说,要经过感知、理解、评价、创造几个阶段;从横向说,各个阶段又都需要想象、联系、分析、判断、综合、比较等各种思维活动的参与。低年级的课文相对比较简单、明了,但也有一些句子很难读正确,例如课文《春到梅花山》中 “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草原的早晨》中“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骑牛比赛》中“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这些句子中有很多词语是学困生无法理解的,如“涌动、黎明、野性大发”,特别是“摔了下来”学生往往要读出“摔下来了”。不理解就难以读正确,不是跳字就是多字,我用分解法让他们读顺读正确,先把难读的词语拿出来读,再用“师傅”带“徒弟”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方法,带着读,当师傅在读课文时,徒弟听,徒弟读时,师傅发现跳字、读错的地方,马上指出来示范读,反复练习,一直等徒弟成为师傅。只有会读、读懂,才能到达教学目标。老师必须在课前熟悉教材,了解文本,哪些句子对学困生读来是有难度的,那么在课堂上就容易化解朗读这样的难点,精心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读有所知。

2.参与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诱导学困生动脑,有利于调动他们思维的主动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促进智能的发展。重视使用课文插图,课文的插图绝大多数是与课文重点相结合的画面,教学中应注意配合课文内容充分利用插图,积极引导他们去观察、简单想象、合理地表达,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丰富,思维更活跃。例如,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一幅是山顶上长着一棵小松树。通过插图可以看出小松树之所以比大松树高,是因为大山把小松树托高了。引导他们思考:如果长在同一地方,谁高呢?通过想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3.参与动手,锻炼技能

爱动好动是儿童的性格特点,喜欢童话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爱听、爱说、喜欢在童话之舟上扬帆而进,常常幻想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时常截取一些有趣的片段,采用童话形式组织学生表演,用来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如课文《蚂蚁和蝈蝈》,安排几个学困生与同学一起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示了蚂蚁在夏天背粮食、拉粮食的辛勤劳动,而蝈蝈唱歌、睡觉的悠闲自得的样子。到了冬天,蚂蚁幸福地在洞里过冬,而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学困生一起参与表演,如临其境,让他们要参与——能参与——会参与,诱导了他们“学”,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语文的技能。

三、小结

学困生转化是一项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班风和学风,影响教学效果,但只要老师不抛弃学困生,学困生是不会抛弃自己的。“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这是我多年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持之以恒的工作工作习惯,不怕麻烦态度,用真诚和爱心去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笔者相信,滴水穿石,朽木会逢春。有人说过“心中无爱的人,不是一位合格的教育者”。相信学困生也可以成长为合格生、优秀生的。

猜你喜欢
栽树松树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写诗,就是在纸上种树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松树
松树
松树
献给抚育大山的人们
小猴栽树
松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