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汤加减熏洗对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10 14:25刘绘绘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肛周脓肿常规治疗疼痛程度

刘绘绘

【关键词】肛周脓肿;苦参汤加减熏洗;常规治疗;临床效果;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R28;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024-02

肛周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是指发生于肛管、肛门和直肠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相关数据统计,该病发病率约占全部肛肠疾病的8%~25%,好发于男性人群,以肛周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不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脓肿可逐渐增大并向四周扩散,增加治疗难度,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甚至可诱发感染性休克,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2]。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为主,手术治疗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术后仍存在水肿、疼痛等不适,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尤为重要[3]。以往多采用抗感染、换药、消肿等治疗为主,但总体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术后肛周脓肿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4]。本院采用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苦参汤加减熏洗对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1.25±8.46)岁。研究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1.78±8.6)3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肛周脓肿;均行手术治疗;对本研究中所使用治疗方法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结核性脓肿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者;依从性较差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常规换药、抗感染治疗和消肿治疗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方剂组成:苦参、芒硝各30g,生黄柏25g,地肤子、蛇床子、石菖蒲、白芷各15g,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各20g,冰片、炒苍术各10g,水煎至200mL,嘱患者排尽大便,用温水清洗肛门,将50mL药液与150mL开水混合后倒入盆中,使热气熏蒸患处5min,药液温度约40℃左右时,嘱患者坐浴,10min,熏洗结束后,用毛巾擦干肛门处。熏洗时注意水温,避免烫伤肛周皮肤,熏洗时间不宜过久,时间过久可导致组织发生渗透性水肿,不利于愈合,水温较低时,可间断加热。

1.3观察指标 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数据作以分析。临床效果判定标准[5]: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创面愈合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创面基本愈合为有效;未满足以上标准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该量表总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为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临床效果的对比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90.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2。

2.3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3。

3讨论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病,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约90%的肛周脓肿由肛腺阻塞感染所致,也可继发于外伤、克罗恩病、结核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糖尿病、血液病等[6]。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20~40岁年龄更为高发,其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常见类型有肛周皮下脓肿、括约肌间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提肌上脓肿、直肠黏膜下脓肿等,以肛周持续性疼痛和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坐立、行走或排便时可加重,若不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肛周脓肿可持续增大,扩散至其他间隙自行破溃,甚至可扩散到其他位置,引起肛瘘、感染性休克、脓毒症、坏死性筋膜炎等并发症,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7]。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为主,药物治疗以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为主,但总体疗效欠佳。手术相对药物治疗疗效更佳,常见手术方式有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肿根治术等,手术治疗虽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术后仍存在疼痛、水肿等不适,因此,术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也十分重要[8]。以往术后多采取常规抗感染、消肿、换药等治疗,但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中医治疗术后肛周脓肿体现出一定优势,中医将肛周脓肿归为“肛门痈”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损伤染毒、湿热蕴结、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血败肉腐而成,同时由于肺脾肾阴虚,正不胜邪,湿热结聚于肛门而发,故治宜清热祛湿、祛风止痛。本研究即采用了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苦参汤加减方中苦参、地肤子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芒硝可清热通便、润燥软坚,生黄柏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蛇床子可祛风燥湿,白芷具有活血排脓、祛风止痛的作用,金银花、野菊花、冰片可清热解毒,蒲公英具有良好的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功效,炒苍术可祛风除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痛之效[9]。中药熏洗的治疗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位置,将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药效发挥至最大程度。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苦参主要成分为苦参碱,苦参碱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痢疾杆菌等多种病菌及滴虫具有抑制作用,生黄柏、蛇床子、金银花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以及抑制病菌生长等作用,几种药物联合使用,共同发挥减轻创面炎症、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10]。熏洗借助蒸腾的药气直达肛门,充分发挥药力和热力的双重作用,促使机体气机调和、气血通畅,坐浴使药液和创面直接接触,清除肛门多数病菌,加快创面愈合,并发挥良好的镇痛消肿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90.00%,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相比常规治疗疗效更佳,分析原因:苦参汤加减熏洗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且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这主要与苦参汤加减熏洗方中白芷可祛风止痛有关。同时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方案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是切实有效的,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这主要与该方剂疗效显著以及熏洗直接作用于患者肛门病变部位有关。

综上所述,在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可提升临床有效率,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加快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肛周脓肿常规治疗疼痛程度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80例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浅表小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
物理治疗在肛肠科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