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内在机制、基本现状及实施路径

2021-05-10 08:24安锦侯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微企业乡村振兴

安锦侯

摘  要: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在服务和受益对象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数字普惠金融是推行乡村振兴的重要投入保障,能够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持久的内生动力。本文从分析当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发,总结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政策建议:着力补足乡村地区居民金融素养偏低的短板;加快乡村地区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扩宽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场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关键词:普惠金融;数字惠普金融;乡村振兴;小微企业

普惠金融的实质在于帮助社会低收入人群,缩小贫富差距,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在服务和受益对象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如果说实行乡村振兴计划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数字普惠金融则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金融基础。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是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而提供的一系列金融服务,实现了现代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能够破解乡村小微企业和村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老大难问题,是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数字中国的现实需要和可行选择。

一、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将有效提升金融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激发乡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生产活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赋能乡村振兴。

(一)扩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覆盖面

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需要雄厚的物质保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在一些商业银行网点覆盖不到的乡村,从事经营和生产的小微企业以及农户能够直接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从本质上给农户提供了一种新的获得金融服务的途徑。

(二)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可获得性

由于在乡村的客户群体固有的收入普遍偏低,缺乏高质量的抵押担保,金融服务在乡村的可获得性不高。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识别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群体,在风险控制的范围内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如建设银行推行的“裕农通”,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信用识别,有效的将信用状况良好的低收入群体区别开,并且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助力农户增收,大大增加了乡村客户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降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交易成本

乡村客户群体普遍存在单笔交易量小、交易分散、资金使用频繁等特点,这就导致了传统的金融服务在面对单个客户的时候边际成本偏高,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网点的运营成本、交易费用等,把这些成本缩减从而更多的让利给农户。

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基本现状

数字普惠金融在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就目前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的全面推广仍然存在一系列困难。

乡村的金融基础设施薄弱

众所周知,数字普惠金融的全面推广依赖于大量的基础数据,但是在缺乏金融服务的农村地区普遍信用体系不完善,客户群体的个人消费记录、征信状况等数据获取不易,导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信用体系不完善增加了金融服务的风险,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的现状。

(二)客户群体的金融素养偏低

数字普惠金融所涉及的范围广、数据量大,从过往的现实经历来看,存在一定的数据泄露风险。而乡村客户群体金融素养不高,在面对金融诈骗的时候鉴别力低,容易受到非法互联网平台的高收益诱惑,给本就是弱势的群体带来经济损失。

商业银行自身缺乏内生动力

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性机构,一直以来都存在“二八”法则,商业银行80%的盈利性收入来自于20%的客户群体。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乡村的优惠政策,但是在面对交易量小且分散的乡村客户群体时,商业银行仍然很难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推行数字普惠金融动力不足,进程缓慢,难以放开步子大步向前。

乡村地区易出现金融风险防控漏洞

在一些落后的乡村,从事金融业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在为农户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时候存在夸大的现象,对于一些基础数据的收集口径不统一,从而直接导致了数字普惠金融运行的质量不高,导致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识别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目前的反洗钱监控系统还不能对数字普惠金融交易平台达到全面的监控,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三、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一)着力补足乡村地区居民金融素养偏低的短板

通过金融知识下乡,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素养,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关键。一是金融机构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聚焦乡村地区客户群体,让利深耕乡村的企业,真正做到“普”“惠”同行。二是在乡村地区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围绕存款保险制度、反洗钱法等基础知识,增强乡村地区居民风险意识。三是开展综合素质提升培训,提高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增强融资信心。

(二)加快乡村地区数字化、智慧化建设

数字普惠金融的生命力在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化、智慧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是要建立统一的普惠金融征信平台,通过对客群进行精准识别,降低违约风险。二是要形成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工商、水电等机构建立客群信息数据库,实现不同行业信息共享,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支撑。三是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增加乡村地区互联网覆盖率,弥补乡村地区“数字鸿沟”。

(三)扩宽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场景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很强的衍生性,能够全方面的助力乡村地区村民增加收入。一是借助数字普惠普惠金融,发展供应链金融,跟踪乡村地区上、中、下游产业链,满足客户群体一体化融资需求,助力乡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利用数字化的先天优势,积极探索乡村地区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绿色项目抵押,为绿色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渠道。

(四)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风险的传到速度也随之加快。做好数字普惠风险防控,一是要加强金融监管,做到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相适应,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二是要建立与乡村地区企业特点相符合的评级体系,并向社会公开,提高乡村地区客户群体规矩意识和诚信意识。

参考文献:

[1]杨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1.

[2]戴洛特,张燕,李家华.农村普惠金融的特点及制约因素[J].西南金融,2019(6).

[3]董玉峰,陈俊兴,杜崇东.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理论逻 辑、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J].南方金融,2020(2).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小微企业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