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对策研究

2021-05-10 08:24贾银辉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6期
关键词:科学管理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贾银辉

摘  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是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林业建设过程中,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实效直接影响生态平衡和确保生物物种多样化。目前,在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侧重从加强自然保护区顶层设计和建设工作、加强对稀缺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加强对动植物疫情的防治以及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重大灾害的处理等方面对新形势下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

202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護》白皮书,强调了:“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野生动植物是人类亲密无间的朋友。它们的存在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让整个世界变得精彩纷呈。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拓宽,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侵占了野生动植物的栖身之所。人类应该与野生动物保持和睦的邻里关系,如果人类的生产活动威胁到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任何一个物种灭绝,都会对整个生物链及生态系统造成无法衡量与计算的损害,对当代人与子孙后代来说都是一种巨大损失。因此,如何实现对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野生动植物是弥足珍贵的资源,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文化可再生性、生物可多样性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其价值。在新形势下,加强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是尊重与保护自然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野生动植物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为早期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经过培植、驯化以后为人类提供了粮食与禽畜。另一方面,一些珍稀动植物,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所有的物种都在生态体系构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果野生动植物从世界上消失,人类将失去亲密的朋友,世界也将黯然失色。为了让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也是为了对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我国把部分自然区域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尽可能地保护与恢复区域之内生态系统的本真性,为后代留下天然“本底”。此外,对野生动植物提供到位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就是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设立,能让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充分保护。

二、新形势下加强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的建议

在分析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下文侧重对新形势下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提出具体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加强自然保护区顶层设计和建设工作

自然保护区即为自然保护地、禁伐禁猎区等,这里生存着大量珍贵、稀有的动植物,或是候鸟越冬、迁徙地,属于典型的生态系统,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就是要为濒危生物物种提供庇护所,为人类科研和教育活动的深入推进提供实验场所,让自然界的美学价值得到有效保留,为创作带来灵感,促进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野生动植物过程中,自然保护区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建设管理效能。为此,相关部门应侧重从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具体如下:

1.加强自然保护区顶层设计和规划

2019年6月实施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制定自然保护地分类划定标准,开展综合评价,按照保护区域的自然属性、生态价值和管理目标进行梳理调整和归类,逐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其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自然保护小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等均被包括在内。在此背景下,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要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积极规划和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动植物多样性。因此,相关部门应从总体上进行规划,从顶层进行设计,不断扩大保护范围。为了让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获得充足的空间,要合理地确定原始自然景观、人为景观的占比,也要适当引进基础设施,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同时,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保障。

2.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当立足对自然区生态环境、管理现状等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理念优化和改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各个环节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具体而言:

第一,建立起完善的宣传机制,增强大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正确认识。通过运用传统新闻媒体、公告通知以及融媒体平台等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内容的宣传,要让群众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了解在生态发展中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鼓励更多公众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贡献力量,形成保护合力。同时,林业部门应根据受教育群体的特征拟定合适的宣传方案,例如,面对一些食用野生动植物的人群,在对他们进行宣传时要以防控疫病、关爱动物等内容为主;面对中小学生,要向他们宣传生态环保方面的内容;面对猎奇者,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发展方面的知识推送给他们。

第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层面的资金投入,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通过投入足够的资金可以确保自然保护区各种设施得到及时维护与更新,可以为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供资金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我国财政部、发改委等表示关注,要求地方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发展予以关注,提高资金拨付及时、充足,增强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

第三,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数据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自然保护区在日常管理中会生成一定的数据信息,要分类进行处理,利用数据信息分析自然保护区的运行情况,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在政策性文件的引领之下,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情况,充分了解需要补齐哪些短板,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

此外,对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加大监督与惩处力度,绝不姑息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农民可以获得经济补贴,举全社会之力建设自然保护区。

(二)加强对稀缺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中均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法律法规体系中。在此背景下,应将其对加强对稀缺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具体如下:

第一,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基因的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在自然保护区中,相关部门应安排专家学者进行科研工作,从各种濒危物种中采集它们的基因,以人工的方式帮助他们繁殖、繁育,适当调整自然保护区的气候环境,让濒危物种的生活率得到有效提高。我国为珍稀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与物力,尽管该基因库已经较为完善,但依然有许多品种存在缺失的现象。调研人员要深入进行勘测,监测保护区内每一种动植物的生存状态,把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基因纳入数据库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

第二,加大对稀缺濒危物种的人工培育力度。政府部门应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加强对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建立起针对这些物种的动态监测机制,全面地了解其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等。同时,要不断地提升人工培育水平,通过人工培育的合理介入,有效地缓解稀缺物种的濒危情况。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野生物種回归自然的工作的有效途径,实现源生地管理,并要保证这些物种处于良好状态。

总之,当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因为人类生产建设失去了栖息地,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许多野生动物从世界上消失,对它们实施保护,其意义不只是体现在个体动植物身上,而关系到个体背后的整个种群,关系到大的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繁衍生息。因此,各个地区都要对动植物原生地实施管理,避免人为因素对珍稀物种的生存、繁衍造成不良影响。由于许多自然保护区都位于偏远山区,这里交通不发达,一旦遭遇到严重的灾害,需要在更多力量的支持下应对问题,及时遏制住资源与经济方面的损失。

(三)加强对动植物疫情的防治

自然保护区在日常管理中,要把疫情防治当成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疫源疾病的监测,确保各种类型的高致病性疫病都能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

第一,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动态化观察和监测。由于疫情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的特征,要对保护区中的野生动植物进行观察,识别异常信号后要深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隔离处理,避免疫情扩散到更广的范围。管理人员要关注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形成健全的监测汇报机制,快速处置发现的问题,避免疫情向外拓展。在自然保护区中,要设立一定数量的观测点,为濒危野生动植物建立管理档案,形成24小时值班制度、监测制度,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要及时采集监测数据,争取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疫情,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疫情在自然保护区蔓延。

第二,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濒危物种保护责任到位。立足于本地具体情况,主管部门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把握住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学习性,把监控任务进行细致分解,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不仅要明确监测重点区域、监测对象,也要保证人员与物资储备充足,指定第一责任人,把责任层层压实,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承担责任,避免出现工作漏洞。

第三,提升林区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确保稀缺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参观、考察机会,从整体上提高监测队伍的素质,让他们在采集数据、制作报告、分析情况、调查处理方面能掌握必要的技能,接收一定数量的大学生,特别是湿地保护、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充实监测力量。

(四)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重大灾害的处理

林区应遵循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吸取国内地区自然保护区发生过的重大自然灾害问题的教训,例如森林火灾、重大外来有害物种灾害等,制定完善而周密的自然保护区重大自然灾害预警方案和应急处理方案等。具体而言:第一,定期安排专家赴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勘察,对保护区内生物群落进行研究,对地理、气候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探明引发灾害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要对生活中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前制定好防范措施。第二,针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探明原因,分别到底是管理水平低下,还是技术落后,抑或是人员职业水准不高造成的,严肃处理相关人员。再次,重大灾害发生之后,自然区内要及时完善监测设备,避免日后发生类似情况,动态化调整情况变化,也要对影像资料进行存档管理。第三,建立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提升紧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例如,建立职责明确的组织指挥体系、建立灾害预警响应机制,信息发布机制以及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机制。在科学的应急预案实施下最大可能地减少自然保护区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此外,还应高度重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能够做到指挥到位、处理到位,最大可能地让经济与资源损失减少到最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林业地区我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规划建设,立足本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客观条件,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顶层设计和建设工作、加强对稀缺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加强对动植物疫情的防治以及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重大灾害的处理等一系列措施的有序开展,为野生动植物构建起适宜生长的生态环境,确保林业野生动植物得到充分而有效地保护。

参考文献:

[1]赵海滨.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12):187-188.

[2]魏晶晶,殷珺琰.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30):81-82.

[3]孙萍.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对策[J].乡村科技,2019(13):82+84.

[4]周晓红.谈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J].中国农业信息,2015(17):69.

猜你喜欢
科学管理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科学管理幼兔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科学管理创奇迹 流翔高钙显神威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有趣的动植物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把动植物当“人”写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