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魅力的情节靠什么

2021-05-10 02:30黄莺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李的刷墙白点

黄莺

《刷子李》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写作的地方志“俗世奇人”系列人物中的一篇,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活灵活现,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篇小说对于铺垫的技巧更是运用得炉火纯青,从而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魅力无限,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一、赞的是手艺,撩的是人心

“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小说开篇即以一个“人信也不会全信”的传说以醒人耳目,“刷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真可谓奇人有奇行,显出了刷子李刷墙的技艺是何等的高超,显出了他非同常人的个性,可这般做法,你说谁人能信?叫人怎么信?难怪“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了。

如此一来,小说不仅营造了浓浓的气氛,做足也做好了第一层的铺垫。是的,小说在赞美刷子李高超手艺的同时,也撩起了人们那颗好奇的心,事实究竟如何,读者自然期盼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二、明里是挑战,吊的是胃口

于是就有了另一个人物的出场,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也是刷子李手艺的见证人,恰好他对师傅的手艺也是“半信半疑”,当然也就赢得了“亲眼瞧瞧”的机会,这刷子李倒也真是“牛”,且看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人家是多多益善,能干多少是多少,他倒好,一天干多少就是多少,从不争分夺秒,再看他的行头,“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这和传说中的无异,那么,他的手艺究竟如何?本领是否如传说的那般神奇?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的胃口已经被吊得足足,就等着他的表演了。这是作品的第二处铺垫。

三、绝活,够绝,是技术也是艺术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在刷子李手中这一切都不是事儿,你看他“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没蘸,那就不可能掉了,但偏偏是“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事实在这儿摆着,你说能没蘸吗?看来这里有门道,“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但一般人哪里看得出来,包括在现场 “亲眼瞧”着的曹小三。

“蘸”有高招,“刷”自然也是不同凡响,你看“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多么的舒展,何等的轻松自如,“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这不是刷墙,这是在玩艺术,不,完全就是艺术啊!声音清脆,“极是好听”,看那“刷”的效果,“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即使从事此行业的也难以做到,你不得不从内心里由衷地说:“绝了,真的绝了!”

四、一个“白点”,让形象“轰然倒塌”,谜底却出乎意料

较了真的曹小三每当在师傅休息借着“倒水点烟的机会”,就要“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可结果都一无所获,“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故事发展到这里,浪已经被推到极致,就等着最后的节点,高潮的到来,“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尽管只有一个“点”,很小,却让刷子李的形象在曹小三心目中轰然倒塌,因为这和传说中的不一样啊?!尽管只有那么小小的一个白点,此时的曹小三内心里是挣扎的,矛盾的,他“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而这一切,哪里逃得了刷子李的法眼,刷子李一目了然,看来,这刷子李不独手艺高超,看人识人的本事也是非同一般啊!“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这一瞧,瞧出了端倪“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是师傅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从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这真是出人意料,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调弄情节的技巧,这层层的铺垫无疑都是为了这个“点”,也是故事的高潮,是整个情节里最激动人心的,而且这一“点”还是由刷子李点出来的,这就更加的让人惊异,让人不可思议,刷子李真的高,不是一般的高,的的确确是刷墙行当里的高手,俗世的高人!让人不能不对其怀一份敬意,一份敬畏!

刷子李绝非浪得虚名,而是有真本领,是名副其实的真功夫,不能不让人从内心里服气,“好好学本事吧!”基于前面的情节,这说教才来得有力度!让人甘心情愿地接受!“刷子李”不愧是“俗世奇人”,一身本领出神入化,活得自信有尊严,活出了人生的精彩,让生命划出了一道亮丽的弧线。

是的,借助于铺垫,故事才更富韵味,更耐读,如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为了写诸葛亮的出场,作者就精心进行了铺垫:首先写水镜先生感叹刘备虽有关、张、赵云等勇将,却少运筹帷幄之才,接着他向刘备介绍了南阳躬耕的诸葛亮,这就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第一次铺垫,接下来是徐庶辅助刘备,展示才干,可惜后来被曹操所骗,不能不离开,于是“徐庶走马荐诸葛”,这就让诸葛亮在刘备的心中有了更重的砝码,也才有了屈尊“三顾茅庐”的故事,最后诸葛亮登场亮相。正是铺垫的运用,才让人物形象更为鲜明,阅读的趣味性才更强。

铺垫有“正铺”“反铺”之说,这是从情节发展的方向上看。从手法的运用上,又可以分伏笔铺垫和悬念铺垫,从所起的作用或是所出现的位置方面说,又可以有出现在文章开头部分的背景式铺垫、设置式铺垫、情景式铺垫和对照式铺垫。

这四种铺垫也是各有特点,背景式铺垫,主要用以介绍人物的性格身份,让读者先入为主,对主人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或是交代事件的原因或环境,使故事更加真实;或是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设置式铺垫是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围绕主要情节及事件的发生设置某种悬念,制造某种气氛,有的文章开篇设悬,有的在行文过程中设悬。情景式铺垫,就是指在叙说事件中的写景,借以透视人物的心理变化,展示人物的情怀。对照式铺垫是将前文内容与后文情节进行对照式的呼应,使整个情节连贯自如、浑然一体。

总之,铺垫是叙事类文章惯常使用的方法,是让故事的情节更有魅力的一种技巧,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實验小学

猜你喜欢
李的刷墙白点
医 学 指甲上有小白点是缺钙吗?
一针一线,编织幸福生活
粉刷匠的孩子,真让我羡慕
消除大型锻件内白点缺陷的工艺方法浅析
刷子李
戒网瘾从免费刷墙开始
餐桌上的童话(下)
餐桌上的童话(上)
我是一个粉刷匠
刷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