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君子不器”导写

2021-05-11 06:02安徽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3期
关键词:不器专才通才

安徽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班会课上,同学们正就自我成才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同学引用《论语》里的名言“君子不器”阐述当今时代需要通才,强调要成为多才多艺的人。也有同学提出“君子当器”,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专才,呼吁大家成为有专门特长的人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易经·系辞》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整体,道是系统。器是工具,器是容器。道有主动性,器为被动性。道是思想,器为身体。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超凡脱俗,心怀天下,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对于世间万物的关怀。这就要求君子有综合性的能力和见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孔子才会将“不器”作为君子的标准。

世事变迁,随着社会的更迭,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会有所改变,“君子不器”是否是评价人才的合理标准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曾经的博古通今、谈天论地似乎在现实生活中都仿佛浮萍一般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思考和钻研的品质。

这两年,一个全新的名词火了——斜杠青年。“斜杠青年”指的是不满足“专一职业”,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年轻人,他们会在自我介绍中用斜杠来区别自己的不同职业。可在“专业化”成为“理所当然”的今天,人才应该尽力做到“不器”,丰富自我,做一个“全才”,还是应该刻苦深挖某一领域而有所成就,一招鲜吃遍天,做一个“专才”呢?

因此,这个题目的矛盾点就显现出来了,君子应该“不器”还是“器”,也就是当今社会的人才应该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还是只专攻于某一领域。

这篇文章的立意有三种:“君子不器”“君子当器”以及“专通结合”,在选择的过程中倾向于前两种,因为这样的立意观点明确,便于阐释。其次,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是最重要的,要沿着一根主线,这条主线的内在逻辑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层进式,结构和条理问题实际上就是思路问题,首先要理出整体构思,然后解决层次安排问题。最后,在选材上,避免繁琐冗长。事例的安排,应该有详有略;还应该选取典型事例支撑论点,否则无法让观点立住脚,使人信服。

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核心论点的提炼还有所欠缺。比较典型的问题是将材料中的矛盾点理解为怎样变成人才,在展开的过程中列举种种成才的必要条件。

2.观点不明确。作文的字数有限,要做到在有限的阵地尽可能地阐明自己的论点,如果语言不够凝练,必然导致观点隐藏在拖沓的句子中。

3.论据选取不合适,表述不到位。这个问题反映出平时学生涉猎和积累的材料不够,论据是展现文采和学识最有力的工具,需要在平时下功夫。

4.逻辑性不强。写作的时候没有列提纲梳理行文思路的习惯,总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样写出的文章思路是混乱的,神是散的。

佳作展示

专才即栋梁之才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九(6)班 胡越

如果将国家比作一个房子,那通才就像是房间内赏心悦目的器具,而专才则是承重墙,是栋梁,是他们支撑房屋屹立不倒。

专才是精通某方面知识、技艺的人,他们对于国家就像鱼儿之于溪水,牛羊之于绿洲,树木之于大地,缺少他们,要么失去活力,要么黯淡无光,要么则是生命的终结。

要成为专才,这是人生短暂的无奈,也是名垂青史、彪炳史册的热望促使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大千世界绚丽多彩,可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都去体验一下?来人世一遭,走马观花似的走过,可对得起自己不坠青云之志的报负?不如找准自己的定位,集中一点,登峰造极,在崎岖的人生路上开辟出一条确确实实使仅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如此,方不愧平生之志。

社会不断转动的齿轮,咬合间在促使我们成为专才。曾经的社会是“君子不器”,因为昏暗的世道在那里,君子不得不多学习懂得更多的明哲保身之道。但现在不同了,宪法明明白白、司法公公正正,我们不必有性命不保的顾虑,可以潜心学习;且社会上的分工不断细化,无论你精通哪几种技艺,最终还是只能选择一种奉献终生。专于一点,这是社会大势所趋。

复杂而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促使我们成为专才。这是刻在心中的爱国情怀和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导致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尖端技术,倘若不为专才如何立于高端技术的风口浪尖处?如何破除万难成为某一领域的先锋?如何为生民立命为国家保平安?专于一点,做到极致,这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当然,也不能忽视通才的作用,他们像是社会的稳定剂和润滑剂,但毕竟,通才不必过分精通这些,这就导致通才比专才要多,我国现在便处于这种情况,基础已经有了,只是缺少顶天立地的专才,所以培养专才紧迫且重要。

唯有专才,才是栋梁之才。

点 评

开篇运用比喻,将“通才”和“专才”关系点出,同时也暗含了自己的观点,十分巧妙。从人生、社会和国际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语言端庄大气,显露出广阔的胸襟。在结尾处,作者没有完全割裂两种观点,没有将自己束缚在“专才”的桎梏中,回说“通才”的积极作用,既照应了开头,也让“通才”巧妙地为自己“专才”的立论服务。

专注以致远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九(2)班 张晨晨

君子当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在研究中展现当年风采,桌上汞在冒泡中指明科学的未来。格物以致理,专注方可致远。

国家设立研究所,专科院,聚天下之英才寻强国之路,觅真理之门。由此可见,若想真正在求新道路上有所发现,必先专行一路,专注于一趣,方可大成。

司马迁终其一生畅游于古籍;钱学森毕生致力于中国武器装备的大国国防建设;袁隆平在稻田流下的一滴滴汗水,最终造福世界……

他们专于一趣,得一方之所长,全神贯注,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大展风彩。

所谓时代通才,多才多艺之人,在社会中也终有埃落,通一技之所长的一天,个人的技能多样,最终还是要在一方天地,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艺多样,为我们提供多种选择的途径,提高了自身素养。但它不是我们的退路。人生倥偬,青春之半途,耆老之半壁,又有多少时间展其“多才”?真正足以安身之能,必以深究、专注方可至达。

社会不会偏爱“跳槽”频繁之人,当心中不静,无以专于一趣时,其外在表现即为不专、改换千百种职业,“跳槽”带来的只有个人的不安,而作为稳定的社会成员带来的则是“精通”之才。

有专门特长并不意味着没有多才多艺的技能,它更多的是个人对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熟练技术、深深热爱。上可执剑破胡虏,下可高冠安社稷,多才使人可多用,专长使人可致远。爱因斯坦做完他人生最后一次计算,便溘然长终;霍金所发现的黑洞而今已有图片流传。

众多科学巨匠终其一生所研究的最后得以致远,或许有人会想,哈雷即研究星空,又专研气候图;画家既有名画传世,又在数学上有所建树。

然知识相通,万物相系。若想深研一方,起百尺之楼,必得深建其基,得多方之识。

专注中有热爱,专才而不专能。静心沉寂,专注方以致远,致远以格物。专于一方,精研一趣,君子以致远。

点 评

这篇文章有一气呵成的连贯之势,首段点明“专注方可致远”的论点,紧接着就用大量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论点后紧跟论据能够让自己的观点更稳健,也更容易说服读者。由今到古的举例论证之后,第五、六段从反面点明“时代通才也终有埃落”,在强有力的气势之上又换了个角度,让读者更加坚信“君子当器”。过于强调观点容易让人产生太犀利的感觉,所以作者在最后的部分指出,专才也需要“通才”做基础,“通才”的辅助作用不可或缺,但最终的目的应该是朝着专才的方向走,有紧有松,有急有缓,让结尾的论点如涓涓细流,静静流向心间。本文的另一个亮点是语言的凝练,文白相间的语言,既展现了风采,也让说理变得饶有趣味。

猜你喜欢
不器专才通才
“君子不器”对教师成长的启示
不器
《“君子不器”钟表》
《论语》知多少?
浅析实施通才教育的意义
科技型企业专才和通才、交互记忆系统与双元创新关系研究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通才,时代的召唤
杨通才:无限眷恋无限情
如何驾驭“不服管的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