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转译路径探究

2021-05-11 05:39权宜
设计 2021年9期

权宜

摘要:研究洛带小镇地域文化基因在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设计中的转译路径,提取洛带地域文化因子,探索现代有轨电车形态特征的创新设计方法。分析文化转译和形状文法的基本理论和推演机制,通过对洛带建筑、服饰和精神文化的调研,总结提炼出洛带典型形态特征线和色彩,展开形态推演后应用到现代有轨电车外观造型设计中,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地域文化基因的转译出发,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 转译路径 形状文法 基因谱系图 洛带小镇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5-0028-04

引言

有轨电车是一种通过轨道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由电力驱动的公共交通工具叫,因其不会排放污染环境的废气而成为现代绿色环保型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为城市客流运输所大量采用。随着时代、技术和人类审美的发展和变化,现代有轨电车以其低污染、高速度、美观舒适等特点,逐渐取代了噪音大、功耗高、形象差的老式有轨电车,车辆的创新从机械部分逐渐过渡到外观的绘画特征,美学、文化等非物质要素对汽车外观设计的影响越来越显著2。为使现代有轨电车快速与城市的典型文化特征相融合,打造城市名片,本文将“转译”概念引入现代有轨电车外观涂装设计中,提出地域文化基因提取与文化元素转译方法,在准确转译洛带小镇文化核心基因的基础上,设计出洛带小镇特有的现代有轨电车造型。

一、现代有轨电车概述

(一)现代有轨电车。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20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汽车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如表1),在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有轨电车的性能、结构、材质和舒适性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现代有轨电车以全新的美学造型涂装设计重新进入社会。车头比车身在造型设计上呈现更多变化,成为现代有轨电车造型成果体现的重点。

(二)国内外现代有轨电车造型地域性分析。地域性设计是地域特色的设计表现,其要求产品服从当地人文环境[3]。欧洲作为有轨电车的诞生地,在地域特色元素的分析和提取方面运用相对成熟。西门子为挪威奥斯陆现代有轨电车设计雪山流水的色彩造型意向,符合其寒冷城市的定位;庞巴迪为法国尼斯设计的“黄金海岸”亦是选取尼斯的特色景点作为现代有轨电车的涂装;阿尔斯通设计的宝石形状车头反映了迪拜地区经济状况;什切青的现代有轨电车在设计中融入了战争历史的元素。本文分别选取国内外的北京、大连、沈阳、柏林、巴黎、渥太华等六个现代有轨电车造型的区域性设计作为分析案例,总结现代有轨电车造型特征,见表2。

由此可见,现代有轨电车造型的设计与城市定位密切相关,特殊景色、历史文化、建筑文物、人文精神、未来发展方向等都是城市形象名片的重要特征。城市现代有轨电车的外观造型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外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城市发展定位的方向和现实写照,不仅可以向外来游客展现本地区特色风貌和未来发展定位,也可增强该地区人民的城市自信。

二、地域文化转译路径研究

(一)文化转译。“转译”是语言学中的一种特殊翻译行为,原意是指一种文字通过媒介语翻译成另一种文字[4]。如今,转译已应用到除语言学以外的诸多研究领域,如医学、符号学、建筑学等。地域文化最初更加注重地理环境因素对文化的影响,而白欲晓[5]则把地域文化界定为“以文化为中心的地域属性特征”,探寻人类文化造成的影响。因而地域文化的符号化转译是搜集当地具有人文、地理、历史等意义的文化符号,分析文化符号与设计元素的内在联系后,将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通过文字等形式展现出来,并将其可视化成独有的设计语言应用到本土化设计[6],充分表达传统地域文化中的精神情感内涵,通常方法是在尊重传统地域文化的前提下进行转译,或是根据发展的方向来进行隐性关联设计。

(二)形状文法。形状文法最初是由George Stinu于1972年提出的一种创新造型设计方法。将语言学中的单词和句子的演绎逻辑方法应用于模式设计的推论,使新生成的模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差异性,避免了设计师们主观意识的模糊推理"。

目前,形状文法理论主要应用于汽车设计、产品设计、传统图案提取等领域。陈威等人[9]研究了如何在形状文法的基础上谱系化列车造型;杨舒钰等人[10]通过形状文法创新了湖北天门文化并运用在纺织并条机产品中。周芹宇[11]将形状文法理论运用到提取成都金沙遗址纹样中;杨延璞2等人则将理论运用到电动滑板车的造型设计里。形状文法的应用一是分析现有产品,总结隐藏的演绎规则,生成新的形状,以确保品牌的连续性;二是从现有产品中提取线条,并使用新的语法规则推导出新的形式,以保证产品的创新性。

(三)文化转译的推演规则及应用路径。根据George Stinu定义的形状文法表达公式为SG=(S,L,R,I)。SG为S通过生成性规则或修改性规则推演出来的形状集,S为形状的有限集合,L为标记的有限集合,R为推演的规则集,I为初始形状。形状推演规则见表3。

有轨电车造型设计中,通过挖掘并提取核心地域文化元素,以文化转译的形式提炼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特征形态,应用形状文法进行演绎,推演出符合现代审美的造型涂装设计,形成一套现代有轨电车路径研究过程,如图1。

三、地域文化基因的提取与转译

(一)地域文化基因。文化基因(Meme)源自于生物学基因理论,查理德道金斯将其用于研究文化传播[13]。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界学者们认为文化基因的核心内容为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能对民俗文化与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且能遗传人类文化系统。地域文化展现了地域及民族独特的历史、风俗信仰、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而地域文化基因则是特定的民族信仰、思维习惯、生存方法、价值取向和审美需求,这些因素已經通过空间筛选并随着时间沉淀[14]根植在各种地域文化现象中。地域文化基因同时还可以被人工调整进行复制或修复,使其丰富和发展的地域文化资源。

基于地域文化的有轨电车设计需要从许多元素中选择可以代表地域特征的典型元素,构建地域文化的基因谱系图,通过形状文法和转译理论拆分、总结和整合元素,并将设计符号整合到车辆造型设计中。

(二)洛带小镇文化基因谱系图构建。洛带小镇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科技文化中心成都市的龙泉驿区,是成都未来发展目标之中,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域,成都明确了洛带小镇的城市定位是以乐器制造业的发展(西洋管弦乐)为中心、打造“国际音乐之都”。洛带文化是明清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背景下,客家人移居四川成都洛带定居,所建的广东会馆、禹王宫、金龙寺等是汉民族文化在迁徙过程中不断融合的产物。

通过挖掘分析洛带镇历史文化资料,对洛带的地理、建筑、服饰和人文精神进行深入剖析,从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方面构建洛带小镇文化基因谱系图,如图2所示。洛带小镇文化根植于客家文化,具有极其团结的精神,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能将其完整地保留并传播下来,这也是洛带小镇中各大“会馆”和“万寿宫”等建筑物得以存续的重要原因。

(三)洛带小镇核心文化基因提取。文化谱系图就像一串含有文化系统遗传信息的DNA[14],基于谱系图对洛带小镇文化基因类型进行梳理,判断其是否能创造文化价值并适宜传承。研究依据以下路径提取洛带小镇的核心基因文化,一是根据建筑规律确定的主体基因,能主导洛带小镇的文化属性,如洛带建筑的构造方式即是最核心的基因类型;二是附着基因能反映并加强主体基因的文化属性,洛带的风俗特征、节日活动等基于洛带文化内核而显现出的外在表现特征,能高度反映并强化洛带文化;三是混合基因记录了洛带小镇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化信息,确保文化的多样性。基于上述分析,洛带文化的主体基因为建筑构造形式,以明清建筑风格会馆为主,“半围屋”、“厅屋组合”的结构衍生出洛带文化的精神寓意和含义。服装和风俗特征是洛带文化的表现形式,女士的上衫与掩腹包括寿字纹、鱼纹、百合花和牡丹花样等;风俗如火龙节、斋戒日、春祭、水龙节等;饮食如芜蒿饼、九斗碗、伤心凉粉等,都是由附着基因记录下来的洛带文化传统。洛带历史人物、宗教信仰则具有时代特征,如道教、基督教的融合可作为混合基因。文中提取的洛带小镇文化核心基因包括火龙节、会馆建筑、上衫开襟、金龙寺和九斗碗等,如表4。

(四)文化基因的转译。设计元素是设计中的基础符号,如图3所示,概念元素是指不实际存在但又能被人感知的对象,设计元素可以直接通过视觉元素表达,也可通过关系元素排列,实用元素则包括设计内容、目的和关系。基于洛带小镇文化基因谱系图,以简化、几何化、抽象等形式通过点、线、面等元素对洛带小镇核心文化基因进行概念性表达,形成图案、形状和色彩等设计元素。

基于洛带小镇著名的飞檐斗角和未来洛带“国际音乐之都”的发展定位,本文提取湖广会馆飞檐斗角的设计元素应用于现代有轨电车的外观造型设计中。洛带文化中,湖广会馆的形态奇异,如同飞鸟展翅。现代有轨电车车身造型应体现形式美,视觉要素理论表明,认知形成过程中,最大、最突出的形状和颜色视觉冲击感最强。由此,该有轨电车外观设计将湖广会馆建筑外形线条特征和音乐符号进一步糅合、抽象、简化成几何元素,以饱满的形象向过往的人们传递出洛带的文化精髓。

四、洛带有轨电车造型设计

总结前文的两种转译路径,本文采用第二种形状文法路径展开方案设计。提取洛带地域文化元素中的特征形态作为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设计的基础,形成具有洛带客家地域文化特色的有轨电车设计方案,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分析前文总结的洛带文化,提取具有明顯特色的文化元素,包括外在和内在的特色造型、地域色彩和材料图案六个方面,现代有轨电车的审美特点与之有着对应关系。第二步,提取核心文化要素的形状形成特征线条;第三步,确定有轨电车的刚性界限,如车身尺寸、结构形式、车辆限界等和车辆的审美特点,现代有轨电车的审美特点主要包括形态、色彩、采光、品质和情感。其中特征线条对应“形状”,地域色彩对应“色彩”(包括车身的涂装色彩和车身内部色彩),图案材料则对应“品质”;第四步,在刚性界限和本质约束下,建立形状文法规则,推演后生成新的形状;第五步,将推导出的形状应用在现代有轨电车设计中。

(一)推演对象确定。使用李克特量表对洛带文化核心元素(火龙节、湖广会馆、上衫开襟、围屋、九斗碗与金龙寺)进行评价打分,打分机制为5分制,1到5分分别对应: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共招募了54名志愿者(洛带本地、洛带周边地区以及外省旅游人员),其中男性31名,女性23名,结果如表5。评估结果表明,湖广会馆的评估值最高,为4.43,说明湖广会馆的形象最能代表洛带文化。因此,在有轨电车造型设计中,将湖广会馆作为设计元素,提取其建筑特征进行设计创造,如图4所示,能获得较高的可识别性和认可度。

(二)前脸造型特征获取。以洛带建筑文化中代表性的湖广会馆为作为形状文法推演基础,将提取的特征线执行形状文法获取衍生形状线条。根据形状文法推演步骤,先通过R1增删简化细节;再通过R4错切将部分按比例改变;第三步通过R5旋转将整体特征线旋转180度;接着通过R7上下左右平移部分特征线;第五步利用R6缩小放大部分形状的长宽比;最后通过R2用有轨电车现有特征置换下方和中方特征线,获得创新形状。有轨电车前脸造型推演方法步骤,如图5所示。

(三)色彩元素提炼。涂装是现代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色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色彩可以表达产品的情感特征。基于洛带重要节庆、建筑彩绘等核心元素进行图片色彩整理,将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色彩像素化并提取其主要色彩,主色及配色依据色彩在各项核心元素中使用面积的多少来确定,分析可见洛带文化色彩以橙、红、蓝色居多,色彩明度较高,代表着热情、团结、坚韧的精神,给人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如图6所示。

(四)方案生成。分析总结洛带核心文化元素的形态、意象、色彩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增删、错切、旋转、置换、缩放等规则对基本特征线进行细化,利用计算机软件得到多样化的特征线。色彩上结合上文提取的主色和配色,通过体现热情洋溢的橙色、富有生机的红色对基本特征线和二维图形进行细化,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蕴含传统文化符号和意义的现代有轨电车造型涂装设计。电车头部造型展现出飞檐斗角的轻盈活泼之态,车身涂装显示出建筑曲线的灵动感,方案效果如图7所示。

结语

分析和总结了地域文化基因的两种转译方法,提出了基于形状文法的有轨电车地域性设计方法,该方法从洛带客家人文化谱系图中提取特征形式,利用形状文法生成新的特征线,并应用于现代有轨电车前脸造型。在地域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论证了该方法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最终效果,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性发展,为现代有轨电车造型创新设计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闫重绿.有轨电车造型设计的发展及趋势[J].设计,2020,33(05):117-119.

[2]陈威.轨道交通车辆造型基因研究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7.

[3]耿葵花.产品地域性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0,31(10):10-12.

[4]卢鹏,周若祁,刘燕辉.以“原型”从事“转译”——解析建筑节能技术影响建筑形态生成的机制[J].建筑学报,2007(03):72-74.

[5]白欲晓.“地域文化”内涵及划分标准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1(01):76-80.

[6]鄢莉,姜蕾歌.地域文化符号转译在粤西年例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18,34(06):105-109.

[7]王薇,谢一槐.浅谈红色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8(1):70-71.

[8]唐晶.从798艺术区看红色元素在消费文化中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2(20):297-298.

[9]陈威,董石羽,向泽锐基于形状文法的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谱系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22):157-163.

[10]杨舒钰,马彧.基于形状文法的纺织机械产品造型设计[J].设计,2020,33(11):142-144.

[11]周芹宇,董石羽.圖形符号在地铁站台标识的再设计研究——以成都金沙遗址站台导视系统为例[J].设计,2020,33(01):45-47.

[12]杨延璞,陈登凯,余隋怀等.基于形状文法的泛族群产品形态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19(9):2107-2115.

[13]孙志学,杜鹤民.基于形状文法的多因素驱动应急通信车造型设计[J].机械设计,2014(10):97-101.

[14]刘长林.宇宙基因社会基因:文化基因[J].哲学动态,1988(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