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理论下疫情主题儿童绘本设计

2021-05-11 05:39黄钦昱吴海茹
设计 2021年9期
关键词:儿童疫情

黄钦昱 吴海茹

摘要:通过移情理论挖掘儿童情感需求,引导儿童产生绘本阅读的移情体验,以疫情主题绘本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品格教育。通过审美移情分析,结合移情观察设计方法,进行信息搜集整合,开展移情理论下的疫情绘本设计。总结基于移情理论的儿童疫情绘本设计原则,完成以儿童为中心的疫情绘本实践。移情理论适用于疫情主题儿童绘本设计的创新,完善儿童本位论,实现儿童与绘本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移情理论 儿童 疫情 绘本研 究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J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5-0042-03

引言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数亿民众同心协力抗击疫情,从国家迅速防控到个人居家隔离,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涌现无数以生命捍卫生命的动人故事。加缪在《鼠疫》中提到“鼠疫似乎离去,返回它悄然出现、不为人知的巢穴,人类在这场和鼠疫的博弈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疫情阻击战中直面生死的知识、经验、故事、品质是需要传播的生命教育。面对凶猛的疫情,儿童不应被排除在防控外,应在疫情抗击这些现实场景中认知疫情危害、感受动人品质,进行生命教育。儿童阶段是观念内化、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方向正确的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疫情防控的积极能量转为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是当前疫情留给德育的重要土壤,是这场阻击战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图文并茂的绘本是儿童教育的最佳读物,是进行儿童疫情教育的有效途径。但在时代语境改变中,需要对绘本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讲解疫情知识基础上,更多引导儿童感受生命,进行品格培育。本文通过移情理论指导疫情主题绘本设计,以移情设计的方法科学设置绘本情感,绘制以儿童为中心的绘本,以设计心理学拓展绘本设计途径,进行绘本方法新探索。

一、疫情绘本设计现状分析

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内陆续出版儿童防护手册等科普读物,为超过2亿的儿童提供疫情知识讲解。但向生活经验浅薄、自我防护意识不足的低龄儿童解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一个难题。在已出版且出名的儿童绘本读物中,主要有科普知识介绍的《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新型冠状病毒走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图解学生版),选题主要集中于新型冠状病毒上,内容较枯燥、说教,缺乏儿童趣味点设计。此外,《打怪兽的10个方法》《九千毫米的旅行》《不一样的春节》《等爸爸回家》等跳脱病毒自身,融入故事场景,叙事手法和内容相较丰富。但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且虚构类读本在代入性、思想性上仍有需要考虑的地方。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以上书籍较少普及出版,更多是以科普类网络条漫进行简单介绍,画风粗糙随意,内容空洞乏味。尽管国家陆续推行支持疫情主题儿童读物计划,但我国疫情主题绘本仍多处于无体系、无趣味、无教育的环境中。

新時代儿童早期教育普及,智力发育快,接受信息渠道多样,理解程度高,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移情理论以儿童为中心,扩大绘本选题范畴、丰富绘本故事语言、完善绘本创新路径。疫情绘本不仅需要儿童了解防护知识、认识疫情危害等浅层知识,更应挖掘儿童需求、偏好、情感,引导儿童自主阅读。以疫情抗击中人民、社会、国家的动人瞬间,对儿童进行品格塑造、生命教育,引导儿童产生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疫情绘本的移情设计原则

(一)设置绘本阅读的移情特征

儿童绘本阅读审美中普遍存在移情现象。儿童阅读绘本时,对无生命的对象生命化的情感投射,将自己情绪情感置入角色,认为绘本中的角色是自己,自己是角色,这就是绘本阅读中的移情现象。移情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婴儿时期便具备生理基础,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积累,不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提升移情能力。绘本内容吸引儿童时,儿童会无意识自主发生移情,并对产生移情的绘本角色产生偏爱,进而被角色影响。所以疫情绘本的角色设计要设置触发儿童移情的特点,使角色与儿童建立情感链接,吸引儿童产生兴趣。

移情消除儿童与绘本角色的边界。儿童2~7岁思维发展的特点之一是主客体不分,这样的状态使他们成为泛灵论者,表现为主观将没有生命特征的物体赋予生命特性。这种思维帮助他们消除自我与外物的隔绝边界,快速融入交流情境,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当儿童阅读绘本时,画面中的角色在儿童观念中便变成真实存在的个体。儿童会对角色灌注情感,也会将角色情感替代为自我情感,散发想象,在脑中产生审美意象,与意象交往中获得审美愉悦,这种愉悦是儿童把自己的情感、意志、思想等投射到绘本中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儿童释放了自我,融合了物我,打破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边界,以丰富、深刻的方式表达了自身愉悦的审美体验。

移情表现了儿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当儿童对绘本角色产生移情,与审美对象进行情感交流时,会对角色表现出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经验达到同构,进而产生一种角色和自己一样的满足感、获得感。儿童受经验程度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使审美移情带有个体的情绪性想象,通过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审美情感、认知体验等移置于客观事物上,赋形于物。移情时儿童会按自己兴趣、审美、意识,以自己为中心自行建构对象,凭借内在的意识自主创造属于自己的审美想象。疫情主题绘本可以以移情为切入点,挖掘儿童对绘本的需求,设计吸引儿童兴趣、想象、情感的移情触发点。

(二)融合家庭成员对儿童的启蒙教育

儿童移情绘本关键是绘本中呈现儿童熟悉事物的经验。儿童审美心理会对绘本中熟悉事物进行意识加工,所以绘本要设置儿童熟悉经验,调研儿童环境,寻找教育角色。在设计调研中,发现儿童最熟悉的角色是家庭陪同成员,主要成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中以母亲为主要陪伴者。儿童与母亲的情感交流是儿童获取爱的主要来源,母亲对儿童人格塑造意义重大,很多绘本都以妈妈为绘本角色,如安东尼.布朗《我妈妈》,大卫.梅林《像妈妈一样》,薇拉.威廉斯《妈妈的红沙发》,宫本忠夫《我和妈妈》等,妈妈作为儿童最熟悉、最信赖、最爱的家庭成员,是儿童家庭教育重要角色。

生命教育对教育有着基础性价值,但现有生命教育多集中于生命教育理论本体和学校教育层面,家庭教育却零星涉足,家庭教育作为大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未真正步入生命教育的话语体系。《指南》要求,“要借助故事以及图书等读物,父母给幼儿讲讲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幼儿体会母爱与父爱”因此,家庭教育融入绘本艺术形式与是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间相互教育、影响及家庭环境产生的教育功能,既有显性影响,又有隐性影响。狭义家庭教育指长辈对晚辈的教育行为,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家长在家庭中自觉、有意识、按照社会需要和子女身心特点,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影响。本绘本从狭义教育出发,侧重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进行疫情故事的开展。

绘本呈现儿童熟悉事物经验初角色塑造外,内容选择也是重要方向。疫情抗击中动人故事艺术化的呈现,是提升疫情童书质量、增强内容感染力、生命力、真实性的有力路径。在举国抗疫的过程中,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感人故事。其中,很多内容与儿童体验息息相关,如援助湖北医疗队中赵英明孩子说“等妈妈回来抱着妈妈,吃饭也不松开,睡觉也不松开”,寥寥数语,将儿童对妈妈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庆副护士长张敏奔赴疫区,对哭泣紧抱的女儿说:“妈妈要去打怪兽,很快就回来”...以这些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绘本故事内容,对儿童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绘本创作中,也要注意因疫情使家庭发生骤变的儿童心理,细腻的情感刻画对儿童相信角色,完成情感置换至关重要。

三、疫情绘本移情设计过程

(一)用户信息收集

移情需要绘本真实再现儿童生活经验,真正处在儿童环境,了解儿童认知基础。绘本作为一种产品,儿童读者是它的用户,了解用户真实需求和体验,以儿童为中心,是绘本创作发展的主要途径。很多创作者习惯以俯视儿童的角度进行设计,对疫情主题以教育者身份进行说教、解释、告诫,没有考虑儿童认知、兴趣、疑惑,尝试视线下降,从儿童的高度进行设计。移情是一种情感本能,是儿童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发生。创作者想要绘本触发儿童移情,就需要使用移情设计的方法,进入儿童环境,将自己当作儿童,移情观察记录收集儿童的信息,挖掘儿童表面行为活动下的心理活动。儿童对疫情的认知与了解,是他们对疫情主题已有的经验,记录儿童语言数据、行为数据进行信息收集整理,从儿童共有认知出发,进行绘本主题与内容选择。

(二)移情图组织

移情图将绘本创作者得到的调研结果简单图表化,通过主题关系的梳理,厘清设计思路,探究儿童家庭对儿童的近距离影响。通过对XX幼儿园中对56个儿童做疫情认知提问,得到儿童对疫情主题的关键词提及频率次数,知男童女童对疫情主题关键词不受性别影响。儿童观念中,对疫情的关键词认知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口罩、医生、家里玩耍、洗手、电视、危险。以上词組均是与儿童集体访谈提问中,根据儿童言语回答,记录的多数儿童认知。选取频率高的词组作为绘本线索,将这些熟悉经验作为儿童移情的触发点,结合绘本艺术手法进行疫情主题的绘本创作。

此外,对8个儿童进行个体访谈,了解儿童家庭情况,通过记录父母职业、疫情期间父母行为、儿童行为变化、儿童主要情绪为移情故事卡设定。主要选择儿童李,她的妈妈职业为医生,爸爸为单位职员,通过访谈得到此儿童疫情期间生活状态变化最大,情绪反应最为强烈。妈妈最初没有回过家,爸爸也是早出晚归,主要由老人陪伴,随着后期疫情可控,妈妈才正常回家。儿童李经历好奇、生气、思念、烦躁、孤独等系列情绪。所以选取儿童李的移情图,设置为故事主板。通过儿童视角讲述医生妈妈辛苦抗疫的背后故事。通过记录儿童共识认知,总结儿童的熟悉经验。选择代表人物故事,以儿童视角讲故事,引导儿童将自己当作绘本中的角色,体验角色情绪情感,收获角色体验。

四、移情在绘本中的表现形式

(一)移情绘本的角色设计

1.角色情感设计:《野兽国》中,调皮的迈克斯与妈妈吵架生气,没有吃晚饭,气冲冲地待在自己房间中。当看到迈克斯生气,会带动儿童读者想到自己生气的样子。这样真实情绪的刻画会增加儿童的代入感,感受角色的情绪。很多创作者致力于将美好、温馨、纯真赋予儿童绘本,躲避负面、消极的内容对儿童干扰。但儿童是发展中的个体,有着真实的喜怒哀乐,绘本人物只有真实表现儿童遇到问题时的自然情绪,才会让阅读的读者代入角色,产生移情。

在笔者绘制的《妈妈流了好多汗》中,(图1)对于果果的情感塑造,由于妈妈长时间不回家,听到别人说妈妈去抗击疫情,主角果果不解又难过,思念又埋怨。睡前在被子里一个人暗暗的生气。在儿童认知里,多少大道理都没有妈妈不在身边关键,睡前嘟嘟囔囔的抱怨:“妈妈那么笨,她能赢吗?她还没有我厉害”后半句是典型性的儿童语言,绘本中儿童式语言不是用哦,啦、哈、呦等语气词装饰,而是考虑儿童说话内容、情境。这样的语言描述,也是基于儿童自我中心的思维,儿童认知单一,对于事物比较常常以自己为基准。对比前文妈妈在生活中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在果果认知里妈妈是不会战斗的,妈妈有时候还没有自己厉害,怎么去打怪兽,既体现果果的生气,也表达对妈妈的思念担心。

2.角色场景设计:绘本再现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是儿童快速移情的关键。前期进行儿童绘本移情观察时发现,儿童对绘本中出现自己见过的场景经验时,会表现出兴奋,手舞足蹈的反应。《大卫,不可以》中大卫穿着泥鞋子到处跑,光着屁股准备往外面冲,将平底锅敲出砰砰砰的吵闹声,洗澡吃饭时玩玩具被妈妈呵斥,这些场景都是儿童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大卫的活动会让儿童想到自己也在生活中发生类似的行为,阅读绘本时儿童会代入大卫,将大卫看作自己,感受着大卫的情绪感受。阅读《我妈妈》绘本中,出现妈妈化妆画面时,很多儿童争先恐后表述自己妈妈也有这个化妆品,有好多口红,自己还帮她抹过,这些儿童语言反应都是儿童看到口号这个熟悉事物符号,联想到自己的妈妈使用场景。这样的现实细节设置就会引发儿童移情,从内容角色映射到自我的生活。所以绘本需要从儿童生活场景入手,留心儿童在疫情期间在家庭中的情感、行为、语言活动。

在笔者绘制的《妈妈流了好多汗》(图2)中,通过儿童视角,讲述妈妈日常场景中是个迷糊平凡的妈妈,做饭可能并不好吃,逛超市特别懒,哄骗果果推购物车,洗衣服会马虎的染色,还会遛狗时候丢了东西。这样手忙脚乱的妈妈是真实存在,有优点有缺点的。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都塑造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妈妈,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会触发儿童想到自己的妈妈场景。

(二)移情绘本的对比设计

1.对比设计表现情节:儿童需要视觉刺激,所以常常需要以对比、夸张等手法凸显事物特征,增加儿童记忆。对比手法进行故事渲染可以通过同一画面中事物大小差异、不同画面中前后差异展现,(图3)中,通过大大的、数量少的醫生形象和背景中小小的、数量多病床进行对比,既体现医生的辛苦、伟大,也表现疫情中生病人数多,疫情的危险。通过形态差异增加儿童注意。此外,在故事内容设置上,绘本开始以妈妈日常刻画了一个啼笑皆非,冒冒失失的形象,是存在于儿童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一员。但到后期疫情爆发,看似普通的妈妈却忽然不见了,好久没有回家,也逐渐为读者揭晓谜底,妈妈是医生,医生是这场疫情中伟大的英雄。先抑后扬的手法给儿童带来认知变化,同时也揭示主题,每一位疫情期间付出辛苦的英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但在危难之际,却勇敢站出,通过孩子最熟悉的妈妈角色给予儿童品格的教育。

2.色彩对比烘托情感:从绘本色彩选择看,儿童更倾向纯度高、对比强的色彩。从儿童视觉认知角度出发,合理配色,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当绘本中色彩设计符合儿童阅读心理,儿童会不自觉地调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解释图画,以便符合自己情感需求,增加阅读兴趣。对比色常常被用来增加儿童视觉刺激,如红与绿、橙与蓝、黑与白等等。在笔者绘制的《妈妈流了好多汗》封面设计中(图4),封面采用果果流泪,封底妈妈留着汗流着泪的镜头,进行情感描绘,展开故事疑问。动作设计上以果果对妈妈的捧脸行为形成封面封底的互动,母女二人戴着亲子装的帽子,增加游戏的趣味效果,提早进入故事状态。通过果果和妈妈的背景色表现环境差异,对封面温馨安全的黄色背景和封底浑浊杂乱的黑色背景进行对比,以色彩的对比进行故事铺垫,暗含妈妈在危险环境中拼搏抗争,为果果提供了安全光明的生活,传达医生在疫情中辛苦付出的精神。

(三)移情绘本的想象设计

1.虚实结合的空间设计:新鲜事物激发好奇心,熟悉事物具有代入感,绘本要合理安排熟悉经验和新鲜事物的比例设置。移情需要以儿童熟悉事物经验吸引儿童兴趣,但却需要融入新鲜事物道理教育引导儿童,承接故事发展走向。儿童移情会被绘本中某个点触发,发散出自己的故事,儿童审美过程中,审美感知、想象、移情、理解角色,其中想象是儿童最自由状态,儿童会依据绘本中提出的熟悉事物特点,融入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所以每个儿童的审美想象是大相径庭的,儿童情绪发散在想象中达到最大化。绘本要注重设计虚实结合的情境。

在笔者绘制的《妈妈流了好多汗》(图5)中,果果很想妈妈。实际描写在她睡觉的时候,用望远镜看看妈妈在干什么,接下来进入虚幻的描写,看到妈妈变成超人,与病毒怪兽大战。用儿童虚构的眼光,却带领读者看到妈妈实际在做的事情。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拉制同一水平线,在同一空间中实际提供真实性,虚拟引发想象,虚实结合会增强儿童对角色的信任感。此外,(图6)在结尾果果眼里,妈妈回来了,妈妈流了好多汗,也流了很多泪,升华主题,揭示医护人员的辛苦,但也虚实结合,没有说明妈妈是真的回来还是果果想象妈妈回来,可能是疫情结束,妈妈结束任务回家,也可能是果果思念妈妈,想到妈妈回来抱一抱她,给予儿童自我想象的空间。

2.满足情感的结尾设计:《大卫,不可以》结尾处,一直约束呵斥大卫的妈妈说出大卫乖,妈妈爱你。《我妈妈》中,我妈妈很厉害,会很多技能,结尾表现妈妈最重要的爱我。这些爱的结局会让在儿童在随着主角情绪体验完故事后被感动,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浓浓爱意,这种爱意对儿童安全感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绘本设计要融入儿童参与的理念,儿童参与的观点要求题材类型、故事选择、角色塑造、文字对白等均以儿童视角为考量。移情理论以用户为中心,挖掘儿童的同理心思维,以情感体验为重点,可满足儿童对性绘本的情感需求,深刻地与儿童的情绪感知保持一致性。故事结局传达爱意,满足儿童情感的需求,会使儿童感动沉醉。在笔者绘制的《妈妈流了好多汗》(图6)中,妈妈在暖暖的灯光下,紧紧抱着果果,母女俩彼此的思念产生浓浓的爱意,结局给儿童一个温馨美好的画面,使儿童散发情绪想象,产生自我情感体验。

结语

总之儿童绘本融入移情理论,会激发儿童自主阅读,产生审美偏爱。能够使绘本更具有情感与生命力,在角色设计、内容设计、想象设计中贴近儿童现实经验,满足儿童情感需求,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绘本知识内涵,满足儿童角色代入的体验。疫情绘本是绘本创作者对儿童生命教育的现实突破口,为儿童传递抗疫知识,培养品格意识,进行生命教育。移情理论在儿童与绘本阅读中双向建立联系,以移情设计方法构建内容设计,创作以儿童为中心的绘本,为我国原创绘本设计增加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铁男,包琳绘本风格多样化的必要性研究[J].设计,2019,32(21):335.

[2]焦瀚,田星瀚色彩情感在动画电影中的设计应用分析——以动画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为例[J].设计,2021,34(05):110-112.

[3]史超,李玲.当下中国内地绘本发展现状的思考[J].设计,2013(02):92-93.

[4]曾栋,李楠,李梅子产品移情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17,38(22):150-156.

[5]姜勇.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20(06):21-26.

[6]王琳,穆雷.童心战“疫”:后疫情时代我国童书出版策略及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0(07):92-96.

[7]徐跃东,汪颖.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社区APP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07):154-157.

猜你喜欢
儿童疫情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