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艺术视知觉研究现代汉字的间架结构平衡

2021-05-11 15:43周艳许少桦
设计 2021年9期
关键词:平衡

周艳 许少桦

摘要:探究艺术视知觉在汉字设计间架结构平衡的作用和意义服务现代汉字设计。聚焦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视知觉理论中的视觉判断平衡对汉字平衡的多维度的研究,将从艺术视知觉中研究汉字设计的间架结构平衡的多维度特征,汉字设计间架结构平衡的多维度,汉字设计间架结构的平衡调整方法三方面展开论述。得到从艺术视知觉判定汉字的间架结构平衡之法。厘清艺术视知觉与汉字设计的从属关系,为当今汉字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之法。

关键词:视觉经验 视知觉 汉字设计 平衡 间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5-0100-03

引言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上提出的视知觉理论一直对在人类的本性能对所看的事物做出解释,能理解其看到自己看的事物,对研究形式机制,使视觉范畴清晰,将各种基本远离抽取出来,给作品结构关系展示提供便利;通过支持直觉,使其变得敏锐,将视觉的各种要素变得清晰和融通。艺术视知觉给艺术研究的学科上填补了空白,汉字设计现今仍需通过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人眼识别排列的平衡,这一领域的理论指导的相关性与艺术视知觉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汉字平衡判断从属于在艺术心理学中的视知觉内。人的主观感受与视觉经验密切联系,人类的主观感受可以通过后天的视觉经验训练可以达到逐渐趋向于客观,这对于汉字设计中的间架结构平衡的判断范畴的清晰度极为重要。汉字设计学科的建设正在日渐崛起,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字体设计软件的出现,缓解了汉字设计基础工作的紧张,在视觉经验判断汉字偏倚上存在有感性偏好,视觉经验的丰富度会增加客观判断。

一、艺术视知觉中的汉字设计的间架结构平衡

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的“每一次的观看活动就是一次“视觉判断”。判断是观看这一动作的固有组成部分。”人类眼所传达出来的视觉范围所及之处不仅停留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还可经过后天的视觉经验训练可达到感知视觉范围内物体画面的不安定性,即视觉中静态物体画面的运动趋势。这与在美术高考培训中的锻炼学生的排线和拉线方法类似,通过后天的艺术训练,可凭目测出线条的整体线条的准确性。艺术视知觉的理论虽源起于西方,汉字渊源在东方,但艺术的视知觉中的平衡心理对汉字设计中的重头戏一汉字间架结构,是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之一。

(二)艺术视知觉与汉字间架结构

汉字设计的间架结构中的平衡在正文字体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在美术字以及品牌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则影响不大,本文重点针对现代正文字体展开论述。汉字起始雏形可追溯至商周的甲骨文。如图1所示佐藤敬之辅在1947年发行的《汉字上》,展示的是从西周后期籀文到汉末楷书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一个过程。在历经数千年的演化后的汉字形成了独有的“形表意、形意结合”的特点,这使汉字具有更大的发展性以及别具一格的文化韵味的视觉效果。虽然中国的汉字源起于象形文字,但现今使用的简体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汉字时代可以分为古文字与今文字两个时代,古文字时代的文字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古文、大篆和小篆;今文字时代的字体包含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古隶是当代研究从古文字时代和今文字时代之间的过渡字体,是起桥梁作用的文字[2]。而“现代汉字”一词最早出现于丁西林先生1952年8月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现代汉字及其改革的途径》一文,其出现在文章的标题。现代汉字研究是经由周有光老先生于1980年的《现代汉字学发凡》发表后逐渐发展起来的[3]。汉字的间架结构一词中的“间架”一词源于中国的古建筑,本义指的是建筑的结构,“间”在空间维度表示纵向距离,“架”在空间上表示横向距离,所以“间架”构成了屋舍建筑的空间衡量。汉字的间架义指笔画,“结构”在《说文解字》中的文字阐述为“结,缔也;构,盖也”。意即将绳子打结,将建材错落成房屋。汉字的动态平衡通过结体的间架结构表达,间架结构的平衡感在汉字设计中尤其重要,犹房屋建造之基础,基础不牢,则会坍塌,汉字的平衡感却不能像房屋建造一般可用仪器度量,现仅依靠艺术视知觉的经验判断。

(二)视觉平衡与汉字间架结构之间的影响关系

在2019版,滕守尧译的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16页中介绍的麦特兰特·格雷富斯测试学生敏感度实验中,表现出可以认知到物体位置可以被确定和度量出来,不用测量,根据视觉经验的判断,亦能得到其结果。视觉判断与尺子度量的首要区别就是,观者一次性看到了事物的距离远近、大小形状、方向位置,不是依次看到其中的单方面的性质将他们做比较,而是将这些性质看作整体视觉范围内的不能割裂的性质。二者之间还存在另一个重要的区别:视觉图像的各种存在的性质都不是静态的,即存在着不安定性。而平衡是感知世界里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绘画和汉字设计中,无论是视觉上的平衡,还是物理上的平衡,都是其所有活动达到停顿时所持有的一种分布状态,在各要素之间,都能达到了明确的程度。在阿恩海姆的艺术视知觉的理论里,平衡是不等于对称的,这一点是明确的。在汉字设计的间架结构中,同样存在这不安定性。世上的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汉字的正文字体设计中尤其彰显。汉字独字的结构中也存在着平衡关系,排列组合起来的平衡关系更是门不可言说的学问,现今的人工智能技術虽已经可以通过汉字的基本笔画能简单造字,但最后的汉字平衡感仍需人工微调。在理性得到的汉字设计中的平衡,都是由感官采集,并在曾在感性领域中出现4。在从古文字时代到今文字时代的进程中,字体设计研究者发现:秦小篆删繁变简、废除掉异体字,规范文字,将结构具有随意性的大篆固定下,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更有利于后代文字设计的趋向于统一规范,如图2。

二、汉字设计中的间架结构的平衡的调整法

在汉字的正文字体设计当中,置于首位的法则是间架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均衡感。即字体的简介结构合乎汉字设计法度,在间架结构上不存在偏倚。汉字的间架结构理论源自于中国的传统书法的实践与理论,从隋朝的智果的《成心颂》、唐朝的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明代的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末的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均有体现,现代设计者需要深入地学习,其中,来自上海字研室的资料表明,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较为具有普适性,上海字研所后续将总结了所有不同字形结构的结构,汉字数量庞大,笔画构成变化多端,每个字的结字没有独一的具体规范。因中国的汉字构字方法变化多样,历史积淀出来的汉字结构规则,已然形成了普遍认同之感,在之后的汉字书法的发展中,这套普遍认同的规则,以及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一切的汉字表现形式当中,并形成其独有汉字的审美体系。

(一)巧用辅助格线调整汉字间架结构

辅助线和辅助格是一种有形的工具,以“格”、“线”作为参考,衡量汉字的字体设计平衡,并能为汉字设计当中较为客观地调整汉字间架结构的平衡性。从唐朝开始使用的辅助格观察汉字,是为临帖时观察点画间架结构的精确位置所用,基本的结构采用九宫格。书法中存在两种辅助格:其一为横线和竖线构成,另外一种是在横竖线的基础上添加了斜线,即现在使用的米字格。通过占用辅助格的空间来计量字体的平衡,其中包含的元素有字面、字间距等呈现的形状。清代蒋勉斋在前面的九宫格的八十一格的基础上简至三十六格,近代的美术史家俞剑华又精简为十六格。汉字的字体设计继承了古代沿袭下来的经验,并进一步发展开创,从辅助外轮廓、内在视觉到规范重心、中宫等。字体设计中采用四类辅助线:一是用来规范字面大小的外框,称其为“字身字面框”;二是用来作比例格的24X24的坐标格,可用来控制字的大小、粗细、布白等;三是用来管擦衷心的第一中心线和用来观察字大小的第二中心线;四是九宫、米字格等用来辅助观察的格线。这些辅助线的用法和用途都是为了字体设计过程中的控制统一平衡,如图3。

(二)处理部件与边旁关系调整汉字间架结构

汉字的变化除了少量的独体字外,通过两百多个部件组合设计形成几万多个字,在组合之时,处理好部件与边旁的平衡关系尤其重要。这些部件事实上可以组合设计成更多的汉字。五万多个的汉字结构统计起来有以下类型: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其中左右结构最具普遍性,在总体的汉字占比为60%,上下结构的占比为24%,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占比为10%[5]。在汉字间架结构的理论之下,正文字体需要端正,字形饱满,字面盛满字与字之间的大小需接近,无论哪种结构的字,都需先符合以上条件后再去细分,按字形和造字结构再次处理。现代电脑技术的发展,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好的基本笔形、字形风格、粗细大小、中宫特点、重心特点,设定包含具有造字的基本部件的关键字,关键字是基本可以包含了几万字的字库所需的部件,再从关键字中拆分出声旁、形旁,再将其组合成新字,并将这些具有特点的字形,按照原有关键字的规律,可快速组成一套字库。在形成的这一套字库里,需要调整整体排列组合时的大小匹配度,以及部件之间的协调关系。字库的设计工作在拼字的方法之上,减轻了设计工作者的负担,减少了字体设计的周期,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行之有效地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有益于丰富汉字字库数量。在套用部件拼字进行汉字设计时需要保持整体汉字的重心对齐,对于复杂的三部件汉字,如:左中右结构,就可以将其拆为左右两部件,如“概”就可将其分声旁“既”;上中下结构,就可以将其拆分为上下两部件,如“竞”,就可将“口”和“儿”分为“兄”,如图4。

(三)调整笔画粗细变化影响汉字间架结构平衡

笔画的粗细调节对于汉字整体的间架结构平衡也占有重要地位,在日本,很早之前就有学者研究线条粗细原理,在上海字研室的研究资料中,笔画粗细是经常被关注的问题,在笔画粗细上得不到统一,那么出现的正文字体中就会出现不平衡感,影响读者群读效率。在汉字的设计之中粗细包含两个概念:字重和单字的笔画粗细变化,汉字笔画粗细变化影响着汉字的间架结构平衡。在此展开论述的是后者概念。在笔画粗细变化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规则:外围笔画要比内围粗,右边较粗之左边,遇到笔画复杂的字体需要适当减少密集的部件,主笔画要比副笔画粗,交叉之处需要减细。在书法理论术语宋朝赵孟坚的《论书》中提到“其左方主笔之竖,亦结笔在左,穿心竖笔是也”。往往很多设计师难以确定字的主笔画,在此时便可通过以往的视觉经验去运用左虚右实为平衡,所辨识出的主笔画,在原则上主笔画较之副笔画需要略粗。在横竖笔画、撇捺笔画交叉之处易显粗,而在汉字字体设计交叉上笔可避免的,这以往的古典书籍中对此提出来的解决方法是:在交叉部位要适当减细,或是在交叉之处进行错位处理。在繁体字和简体字的设计中,笔画数在7-11之间上可以看作为笔画粗细的基数,在少于7笔的字,要酌情加粗,在笔画超过11笔的要根据视觉经验舒适度上减细笔画。在笔画交错密集的字,较为容易产生平衡问题,竖线局部密集越大越易见黑,所以对于线条繁多的字,要适当滴减细密集部分。

三、影响汉字设计的间架结构平衡的多维度因素

汉字间架结构空间平衡感存在多维度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了笔画的安排布置、布白之匀称、重心需要对齐、大小需要一致等[6]。其中字体的黑白协调,可以构成字体的平衡感,在正文字体排列组合出现之时,字体的平衡性可以形成整体的统一,避免出现群读障碍。唐朝保留至今的楷体间架结构法则是汉字设计规范的必须研究的对象。汉字的间架结构法则正在不断丰富,形成了现今人们对于汉字形态之共识。设计师们凭借着这些法则去衡量汉字的舒适感、协调度以及韵律美。审美是具有时代的惯性,在汉字的间架结构平衡上也存在,对字欣赏眼光亦是如此,字的结构习惯是后天不断养成的,从古文字时代过渡到今文字时代,可以明显看到人类在汉字间架结构审美的明显变化,设计者可以通过数据调研分析法和专家访谈等方法观测出当代的汉字设计中的审美倾向7,如图5。

(一)重心与布白影响汉字间架结构的平衡

汉字的重心与布白是影响汉字间架结构平衡的重要因素。汉字设计中的重要概念一重心,在物理上,重心的概念为“是指物体在重力场中,物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所有各组成支点的重力的合力都通過的那一点,物理上的重心指的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合力的作用点”。重心不同于其他的汉字设计中的概念,因在古代书法中没有明确的概念,至清朝末年受到物理学发展出现,较早可见在王羲之的《书论》中有所论及“夫书字贵平正安稳”。讲的即是重心平稳,这是在书法中的重心平稳。在汉字设计的的平衡上,判断重心的位置,在设计汉字排列之时需要重心的对齐,以达到汉字间架结构的平衡,能在视觉上呈现稳定感和审美感。因重心是从书法中发展而来,书法中的文字竖排的重心与现代横版排列的简体汉字存在很大的区别,又因汉字的形状上、单个字体的笔画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需要左右轴线的对齐,而不能像西文排列一样中心对齐。在追求平衡的同时需要在设计上调整汉字的大小,因字形上会存在视错觉,为了阅读群读的整体统一,字体在排列组合之时需要根据汉字笔画的数量、组合方式在整体上适当接近,达到视觉的统一、阅读流畅。在字形以内的空间称之为内白,反之,称为外白,布白即是通过视错觉调整内白和外白的面积大小,在笔画粗细的调整中也与之密切相关。将正文中的汉字设计趋向于统一,笔画的复杂程度也会影响整体字面的大小,字之间需要适当设计的控制,才能保持字面的统一美感。布白的均衡也是会影响汉字的间架结构的平衡性,布白的均衡要在汉字间架结构的平衡之上进行设计,正如建筑中要将房屋的结构基础打好,在造型上要有美感,将其中的装饰加入,才能更加锦上添花。

(二)中宫、墨色影响汉字间架结构的平衡

中宫与墨色的对汉字的间架结构平衡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宫是一个指向性特别不明确的概念,在古典书论中“中宫”指的是汉字在前面提到的九宫格,其中间的一格,又可以指汉字单字结构的中心位置,因中宫的概念不明确,会出现标准不一,汉字字体设计存在困难,字体设计师谢培元1996年提出:将中宫的定位至第二中心线的内距部分,让现代设计者们在汉字设计中可清晰明确中宫的定义,并且能和传统书法中的中宫区别开,并可以在汉字设计中使中宫变化操作便捷起来。汉字的间架结构的摆放平衡是空间平衡的方位问题,在汉字的平衡的定位判断需要用到九宫格作为辅助,九宫也可用来分间布白,定位出黑白的位置。不同的中宫表现,可塑造出不同风格的汉字设计风格,以楷书为例,其中宫大多为紧结,也存在着宽结。这其中的“紧结”是指结字紧密;“宽结”乃是结字宽阔。楷书中宫的宽结可见于写经体中,其呈现出轮廓平整、布白疏朗、中宫阔绰之感。汉字设计总控因素还包括了墨色,墨色是至文字在排列中形成的黑白分布,这概念接近于西文字体中的专业名词“灰度”,墨色的多少影响着布白,也影响着整体的间架结构。在传统书法中书法作为艺术,其墨色追求自然变化,而正文字体设计是需要具备阅读的功能性,其墨色是需要科学合理分布的,所以要在印刷中墨色均匀形成平衡感,就需在字体设计中需要控制墨,这有利于避免了黑白布局的不均匀,可以使整体的汉字结构具有舒畅的平衡感,给阅读带来舒适。

结语

汉字间架结构平衡的存在多维度方面影响,艺术的视知觉理论中的视觉经验判断对于汉字的间架结构平衡判断是关键的影响因素。新的字体设计的审美形式在日益发展,人与文字之间存在的潜在联系,汉字的方正与现今汉字设计的装饰风格形成碰撞,设计者需要根据自身的视觉经验,选择适合汉字字体设计的风格方向,结合汉字群读的统一性和装饰的审美性,从而调整汉字设计的统一度,汉字设计的平衡感。汉字字体设计的意义并非源于时代的形式风格选择,相反,汉字是人类历史演变之流而使其产生历史并持续记录生成的过程,是文化与文明发展的象征,在中国日益强大的同时,优秀传统的文化自觉也在受着深刻影响,设计者们深受优秀汉字文化的哺育,并认识到汉字设计的光明方向,汉字的文明在不断发展延续。拉丁文的字数数目已经超过了五万,汉字虽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却只有数百种字体[8],面对西文字库的量上的庞大,现代汉字设计之路的历史任务艰巨,但仍需当代设计者们共同努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6NDJC016Z)研究成果;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宁波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2021SRIP321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13.

[2]余秉楠,《美术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3-12.

[3]王静艳,现代汉字正文字体设计规范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6:37-88.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19-47.

[5]森木木,汉字书写比例格[J].青少年书法,2004(12):26:26-27.

[6]王静艳,重心对齐-汉字设计的现代化之路[J].装饰,2015(12):018:80-81.

[7]盛浩涵,冯磊,汉字字体的结构与情感化设计研究[J].设计,2019(07):0122:122-125.

[8]顧欣,《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3.

猜你喜欢
平衡
保险法近因原则探析
论金融的发展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浅谈“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对一道杠杆的平衡试题的探讨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李显龙谈南海争议玩“平衡”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