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2021-05-11 15:43姜晓微
设计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教材专业

姜晓微

摘要:为开发出适应新形势下设计类专业教学需要的高质量设计类专业教材。分析了当前我国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思路与实施策略,即案例引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产学研合作建设教材;开发数字教材,实现教材内容动态化、教材形式现代化;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实现对人灵魂的教育和启迪。该思路与策略可为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教材建设课程思政设计类专业数字教材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5-0106-03

引言

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教学模式的转变迫使教材形式不得不变,从而迅猛推进教材建设。教材是传导民族精神意志、引领国家价值取向、传承文化与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是教育之舵,关乎培养人的方向问题,容不得半点轻视。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工作,我国政府更是对此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再次强调教材体系建设问题,并为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新兴的,结合理、工、文为一体的设计学科得到长足发展,已从一个边缘化的专业方向升级为一个一级学科[2]。虽然在名分地位上设计学科得到认可和提升,但其实在人们内心,设计学科细分的那些设计还多是处在边缘,被误解、漠视,甚至被瞧不起。设计真的就该遭人鄙视吗?真的就没有价值吗?那为什么国家要提出“向设计大国转变”的国策呢?显然不是因为设计没有价值,而恰恰是因为设计太有价值,只因它是新生事物,它是强大事物,才会遭遇种种鄙夷,这是规律。设计作为平衡人类欲望的一种力量和智慧,是唯一可以与商业、科技相博弈的[3],以保证人类不被商业无度诱惑而挥霍、

娱乐至死,保证科技这一手段只带给人类福祉,从而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4]。设计类专业培养的人才绝不是那充满蔑视和不屑意味的“艺术生”,而是不断开发新理念,定义、引领需求的先行者,更是创造合理、健康生存方式,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开拓者。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艰巨性,决定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下这种新形势、新趋势,在给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抓住当下时机,对设计类专业教材进行创造性开发与建设,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主要是当下设计类专业教材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适应设计类专业教学,很难培养出高质量设计类专业人才,因此迫切需要尽快进行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一、我国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从形式到内容明显滞后

時下,很多设计类专业教材与其他类专业教材并无差别,仍是单-传统纸质形态。纸质形态教材从编写到印刷,再到出版发行,本身就已滞后时代发展,再加上不易更新,这对设计类专业来说都是致命的,因为设计行业发展速度极快。所以很多设计类专业教师干脆选择不订教材或订了教材也不按教材讲,于是不少设计类专业教材形同虚设。这使得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很难获得保障,全靠教师个人水平和责任心,而往往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靠个人力量很难找到获取权威前沿资料的渠道。此外,纵使有些最新出版的教材进行了一定革新,也多是“换汤不换药”。比如有教材将里面的插图换成了二维码,形式上感觉比较现代,但反倒不直观。需用手机微信扫码去看,看到后不过就是一张彩色静态图片,仅此而已。设计类专业教材,展示的图片多是用来说明问题的案例性作品,非常重要,那为何不视听结合进行立体式表达,在抓住学生胃口的同时见缝插针,直接传递重要内容,岂不是可以收获极好的教学效果。显然这种革新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本质上依旧是“新瓶装旧酒”,意义不大。可见,当前教材在形式上完全不能适应网络化知识传播的模式[5],根本无法满足设计类专业教学实施的需求,而在内容上更是无法满足设计类专业对先进、前沿知识的需求。

(二)过分注重知识传递而忽视育人理念的融入

当下,不少设计类专业教材只着眼于专业理论,面面俱到地罗列系统性专业知识,且晦涩难懂、结构单一冗长,考虑的尽是知识本身的理论学术性,灌输式地平铺直叙,除了充满麻木、理性的知识外,没有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更没有留给学生体悟生命、价值的情愫。这样的教材很难拿来开展设计教学,因为设计类专业不是培养学生去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爱有德有情怀,会思考、会创造。设计更多的是靠情感,而非单纯的理智。这种完全不考虑学生基本情感、基本道德的养成,更不考虑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的教材,只会导致学生对世事冷漠无情甚至冷酷不仁,且不会思考、不会分析,在未来设计领域中,根本无法做出震撼人心灵、触动人灵魂的设计,甚至在未来种种局势中,都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当下信息社会,知识的获取易如反掌,且获取速度与广度不断攀升,教材对学生来说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提供知识。尤其当下线上教学,教材上长篇大论的系统知识要机械地满堂灌于课堂吗?显然不可取,既然学生自己都可以获取知识,就使得教材过分灌输知识显得更不合理,而恰恰应该增强的是对学生情怀和潜能的唤醒。

(三)偏重学术性理论,不接地气

当下,不少设计类专业教材偏重理论,且理论知识不是从设计实践中凝练出来的,严重缺乏实践性与指导性。教材上基本是只有学术性知识而没有应用,不具备指导学生按设计流程开展操作与自主学习的功能,更不具备指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功能。因为设计的教学是实践,所以课堂教学全靠教师自由发挥,教材基本上就是摆设,学生更是不看,一些设计类专业学生甚至非常反感教师给他们订教材,更有甚的是,有些高年级学生,教师给他们订了教材,他们拒不领取。其实设计类专业教材在编撰过程中,是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只是实际编出来的教材走了样,完全是在就实践谈理论,教材内容和实际设计过程基本没有对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多是由一线教师编撰的,而一线教师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当教师,他们自己都实践能力欠缺,又怎能写出实践性强的教材呢?我国设计类专业教学体制像很多其他国家一样,也基本是承袭包豪斯教学体制,只是我们很好地引入了其理论教学体系,但却忽视了其实践教学体系,致使这些年来我们设计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多是实践能力不强。而本身就实践能力弱的设计人才再直接进校当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就更是不胜实践了,所以很难编出实践性强的教材。最主要是很多教师编写教材根本不是为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而是为了职称评审、为了教学成果问。从而导致编出的教材不仅缺乏实践性,而且质量不高,大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所呈现的是一片虚假繁荣,造成社会资财的严重浪费。尤其当下这种新形势、新趋势,教育绝不再是仅仅告诉学生知识那么简单,而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特别是对于以实践操作为根本的设计教育来说,就更是让学生主动创造、实际设计。而缺乏指导性、实践性,不接地气的设计类专业教材根本无法支撑当前教学。

二、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思路

(一)案例引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产学研合作建设教材

1.基本思路

设计是对实践性要求极高的学科,设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學。奠定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基础的包豪斯设计学校,教学时间三年半,三年时间都是实践教学,并试图和工业建立广泛联系”。其教育理念正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教学中充分动手、动脑,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这一理念今天仍在延承。因此,设计类专业教材必须能够指导设计实践,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8],更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实一体化”。这就使得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不能单靠一线教师,应产学研三方形成合力,共同进行教材建设。此外,产学研三方还应始终保持密切联系、深度交流,以切实将先进案例和最新设计项目引入教材中,并做到及时更新。对引入的项目应按实际工作过程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设置若干工作任务,并将教学内容融于任务中,同时明确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瑞莫斯与耐特研究发现,学习者清楚学习目标,会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反之则不然[9]。

2.实施策略

在教材编撰过程中,应先给出先进案例,其后给出最新设计项目。这里所提及的案例绝不是简单举例子,而是围绕着课程目的,进行方法论的指导与总体目标的明确。应尽可能给出世界上最前沿、最成功的设计案例,给出的同时对其设计方法、设计思想、工艺实现过程等要点予以详细分析,分析过程中将知识、技能、思想等教学内容有机融于其中。因为是向大师学习,学生不但不会厌烦,反而会产生探究心理和学习兴趣,这样枯燥的专业理论在这样的情境下会变得生动、平易。最主要是给出这样的案例,相当于是给学生立了标杆,使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和直观,学生就容易产生学习动力。所提及的项目主要指企业或科研机构最新接到的业务或任务,在教材中给出这样的业务或任务,让学生跟着一起做,相当于让学生直接进了企业或科研机构,深入到了生产、研发第一线。既能让学生得到实际训练,又能将学生做得好的设计直接投产,缩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德国的设计教育就是让学生直接做市场上急需的设计,然后将学生好的设计直接投产。让学生做真实项目,会使学生感到知识有用,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给出项目后,应按工作流程以步骤的形式对项目进行分解,即由浅入深地设置工作任务,这里同样要融入知识、技能、思想等教学内容。同时每一项任务都应在做前给出明确目标,在做中一步一步地给出指导细则,在做后给出详细的评价指标。

(二)开发数字教材,实现教材内容动态化、教材形式现代化当前,传统的教材形式、滞后的教材内容显然无力支撑线上教学,特别是对先进性要求极高的设计类专业教学来说,更是无力应对。当然,线上教学是因疫情的突然来袭而全面展开的,教学与教材的差距是一时间被拉大的,这是任何人都始料不及的。但已然如是,我们除了进行教材的颠覆性开发与建设,别无选择。因为疫情虽终有一天会过去,但教学形式却不一定能完全回到过去。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应充分利用当下线上教学的经验,尽快形成教材建设方案,尝试实现教材空前的“媒介转移”,借机实现教材的历史性大发展,切实让这次因疫情引发的革命性的挑战转化成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1.基本思路

单一的传统纸质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与超前、现代的设计教育不相适应,而深度融合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数字教材,则利于修订完善,且表达更加直观生动,符合设计教育特点。数字教材并非传统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数字教材可以提供多维度、多层次、有序的、优质的多媒体资源,相较于传统纸质教材,具有诸多优势,如灵活性、交互性、可移植性、可访问性等特征,可以为教与学的时空结构与方式方法的拓展提供可行的条件。不仅适切当前线上教学,更符合现代学生偏爱多媒体、新媒体学习资料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探究行为,燃起学习兴趣[10]。开发数字教材是教育发展规律使然,更是教育部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与质量标准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指出要“开展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的研发、试点和推广”。尤其当下,因新冠疫情而全面展开的线上教学,使学生更习惯于通过网络进行学习[12],这就使得数字教材建设更为迫切和必要。特别是对于知识更新周期快、先进性要求高的设计类专业来说,更应尽快建设数字教材[13],实现教材内容动态化、教材形式现代化,更好地满足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要求。

2.实施策略

数字教材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网站支持平台、纸质教材及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融合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元素,将传统纸质教材无法展示的如实践过程、工作场景、抽象的理论概念等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通过制作动画将纸质教材中复杂、静态的图形、图像直观演示出来,转抽象为具象,使内容生动、易懂;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将设计规范、设计步骤、软件操作、模型制作等过程明晰、直观地讲解、展示出来,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示范。从而帮助教师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帮助学生提高兴趣,找回设计教育本自具足的生动和有趣。数字教材背后是大量数据,数据的背后是无数师生用户。数字教材的开发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循序渐进,因为时代和信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数字教材资源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设计行业发展速度异常快,这就要求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更应加强数字管理,将资源的增减、修改等更新工作常态化,以确保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此外,用户在使用数字教材时,会留下学习内容、跳转记录、学习进度等信息,可以获取这些信息形成大数据,并对数据整理、分析,探寻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持续性建设、发展数字教材。切实保证设计类专业知识得到及时更新的同时,获得不断完善,真正满足设计教育对先进性、实用性的要求。

(三)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实现对人灵魂的教育和启迪

1.基本思路

设计人才肩负着为人类未来担当的重大使命,决定设计人才必须有大德、大爱、大情怀,这就要求设计类专业教材要能对人的灵魂进行教育和启迪,能唤醒人的情怀、激发人的潜能。当下正在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其实就是要寓价值引领于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之中,帮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令学生有能力,更有德性。这正是设计教育长久以来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设计类专业应尤其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而课程思政建设只有从根上,从教材上抓起,才能落地落实,因为教材是教育教学最根本的依据。所以,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必须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近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明确规定,高校课程思政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14]。教材作为课堂实施的主要依托,只有首先做好自身思政建设,才能引导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给出思政角度,提供思政素材,从而保证课程思政建设见功见效。否则,单靠教师课堂现场发挥,即使育人意识再强,也会因为育人素材的缺失或不足,而影响育人质量。特别是对于课堂教学以实践为主的设计类专业来说,如果教材中没有思政内容供给和思政方式引导,教师是很难在实践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所以,设计类專业教材建设,应做好思政元素的统筹和科学规划,同时,为教师编撰教学指南,给出教学要求、实施方法、操作要领等。

2.实施策略

教材建设中,应深入梳理具体的课程内容,结合设计类专业以实践操作为根本的教学特点及课程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内涵,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有机融入教材,使教材的广度与温度得到拓展,同时也应考虑学生的需要,做到尽可能从学生自身道德水平与发展实际出发,避免空洞不实。可以从课程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等角度着手,探寻具体的思政元素[15]。比如从历史角度,凝练课程的发展、演变历史,课程的社会贡献、文化诉求,设计大师的人格魅力、设计品格,领域内奋发向上、不畏艰辛的先进人物等;从文化角度,挖掘提炼课程内容关联的优秀传统文化,设计自身的行业文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设计类专业教材具有典型性的思政素材。在编撰过程中,应找好思政教育元素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以确保融入的有机性。可以把有些知识转换成若干可供讨论的话题,以令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同时,提升道德判断能力,日后为道德的自我教育打下一定基础。但有些思政元素在融入教材时,会因逻辑的不同而引发与教学内容的相互掣肘,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主题或模块等相对独立的方式融入,以避免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冲突。此外,考虑到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在教材编撰中,可以在给出大师设计案例时,增加大师的工作经历,尤其增加大师成功作品的创作历程,以此去构建学生精神内在,传递一种情怀,这往往会在学生一生中持久发挥作用,同时给学生以启发。

当下,因新冠疫情而全面启动的线上教学,在后疫情时代,势必会成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新常态。因此,教材建设迫切需要尽快做好课程思政的融入,以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自我教育,为新的以学生为主导的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保驾护航。特别是本身就对人才德性、创造性要求极高的设计类专业,更要求其教材建设加强融入课程思政,以切实唤醒学生的情怀和创造力量,实现对学生灵魂的教育和启迪。

结语

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决定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异常艰巨复杂,不能只简简单单地传递已有知识技能,更不能过分注重知识技能传递而忽视育人理念的融入,而要能在教材建设中体现先进性与前沿性、指导性与实践性、启发性与情怀性,侧重创造力量的激发与德性的培养,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大胆突破教材形式,做到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探索求变,以适应设计类专业教学,真正培养出高质量设计类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9ZCY376)、长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XJYB19-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郑富芝.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提升教材质量[J].人民教育,2017(22):11-13.

[2]夏远升.浅议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构建[J].科技视界,2019(29):154-155.

[3]柳冠中设计的目的:提升生命品质[J].设计,2015(1):30-33.

[4]柳冠中.设计的使命是对人类灵魂的净化[J].设计,2018(2):82-84.

[5]程秀花,田晨苗,林淼,王琳,赵国琦智慧课堂背景下的高校新形态教材建设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9):10-12

[6]吴知源.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1):275-276.

[7]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李冬娜.高校校本教材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3):168-170.

[9]郝东,周光,丁丁.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探究[J].药学教育,2019,35(4):35-38.

[10]陈山漫,李强.高校数字教材建设难题破解与立体化开发[J].中国出版,2019(5):31-35.

[1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与质量标准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EB/LO]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499/201811/t20181101_353332.html.

[12]郭媛,魏连锁,张剑飞,李丽丽,滕艳平.基于移动互联网+高校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9(6):60-61.

[13]杨巍.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9,10(07):136-137.

[14]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lL_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15]杨晓东,甄国红,姚丽亚.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关键问题之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5):68-75.

猜你喜欢
思政教材专业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教材精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